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徽州参观清代联排别墅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136

帖子

40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4:37: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人都会去徽州,看风景也看老房子,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处老房子。
这老房子有个响亮的名字:徽州古建“最后的贵族”。位于徽州府歙县郑村,俗称“汪家大屋”,共四栋,分别命名和义堂、务本堂、善继堂和善述堂,其势堪称“联排别墅”。


俯视“和义堂”

不过,拥有这“别墅”的人,不是什么“土豪”,而是个顶个的“文豪”。“最后的贵族”正是因人而贵。
这四栋房子里曾走出李鸿章幕僚、王茂荫女婿汪宗沂;黄宾虹挚友、与陈独秀一起闹过革命的汪鞠友;新安画派知名画家汪采白等等……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两位。

A 正厅啥的都是浮云


汪宗沂


先来说说汪宗沂。
听名字觉得陌生对吧?
但要说清咸丰年间的财政部官员——王茂荫,你一定有所耳闻,他是《资本论》提到的唯一中国人。
这个汪宗沂,就是王茂荫的女婿。
不过,汪宗沂并不是因为傍了“官二代”这门亲事才显赫的,他本人治学、为官成就已让人惊叹。
汪宗沂年轻时师从很多牛人,尤其光绪二年拜翁同龢为师,加上自钻刻苦、博览群书,光绪六年考取进士。
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后,汪宗沂被派去当了山西知县,过了十几年,获赐五品卿衔,相当于享受正厅待遇,并当上了李鸿章的幕僚。
不过当官时间久了,就有点“累觉不爱”了。最后,他找了个“不能尽其才”的理由辞归。
江南大儒归田消息传来,很多书院,也就是私人设立的“高校”都等着返聘他。
于是,汪宗沂去高等学府当起了“客座教授”。他曾先后主讲安庆敬敷书院、芜湖中江书院和徽州紫阳书院。
再后来,他干脆在家开经馆授徒,收了一帮牛徒弟,画界泰斗黄宾虹、徽州最后一位进士许承尧等均出其门下。
别以为“大儒”就只会舞文弄墨,耍剑谈兵一样不在话下。光绪二十六年,衙州暴动,汪宗沂曾募乡兵百人训练拒防。农桑、医术、音乐也是无所不精,真正的全才啊。这点有他的著作为证:《五声音韵论》、《三湘兵法》、《金元十五调南北曲谱》、《剑谱》、《杂病论辑逸》……

B 读书郎救国闹革命


黄宾虹是汪鞠友挚友


大儒汪宗沂生了五子:长子汪福熙,曾任过北洋大学堂教职、书法家,是知名画家汪采白的父亲;二子汪鞠友;三子汪植圃,留日学医,结识孙中山,归国后任职陆军医院;四子汪久修,早年进陆军学堂,民国后与许承尧到了甘肃,十年宦游后,退隐故里,善鉴赏,以收藏为生,解放后安排在新华书店代收古字画。
汪鞠友在汪宗沂五个儿子中才气最高,也最为父亲欣赏。
1894年,27岁的汪鞠友考中举人,可谓年轻有为。按理说,以他的才气一鼓作气,再考个进士、当个官没什么问题。可不巧的是,遇上了甲午战争。
面对列强凌辱,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哪还能一门心思去想科举那点事。“有志者皆思奋厉救国,而耻于学。”
那时候的汪鞠友认为,这个天是补不了了,要改天换地才行。有了这个想法,他就秘密从事了反清革命活动,与反清志士赵声同任职于两江师范学堂,又一起策反新军起义,为着实现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远大目标。
汪鞠友的革命倾向,主要致力于学界。先芜湖皖江公学,多有参与;继南京两江师范学堂,竭力协助学校总督李瑞清。
1904年,由桐城人李光炯兴办于湖南的安徽公学迁到了芜湖,柏文蔚、陈独秀等皆于是校担任教职,汪鞠友也参与了校务。
画界泰斗黄宾虹是汪鞠友的好朋友,这时担任着庆丰堨的堨董、管理着族田,尽管繁忙,也受聘出任了学校教务,常飞马于芜湖与歙县之间,为的是向往那里已经兴起的反清潮流。也因为汪的关系,他很快接触了柏文蔚、陈独秀等新派人物,参加了陈独秀组织的岳王会,回到潭渡后,也组织了一些志同道合者于岳营滩练习武艺。相传岳飞抗金经过潭渡,曾在河滩上扎营练兵,为此有名“岳营滩”。这时的汪鞠友、黄宾虹心里涌动着如岳飞一样的“雪耻”激情,他要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之奇耻大辱。

 C 老别墅不看就没了



老房子精美的门楼

“联排别墅”的人文底蕴大家有所了解了,那就来说说这四栋老房子的近况吧。
老房子的具体位置在屯溪至歙县的国道边,从郑村的村牌处往里走,很快就能见到郑村有名的贞白里牌坊,再往里经郑村小学,便是“汪家大屋”所在。
过了郑村小学,你一眼就能见到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和义堂”,其由东西3列组成,每列又分前、中、后三进,各进各列之间,设有封火墙、防火巷。房屋每一进、每一列都有其自身的用途,主人待客、妇孺起居、小孩读书,各有其所。
房屋是群体结构,房连房、进连进,走入其中犹入“迷宫”。“和义堂”占地数千平方米,距今已200余年。房屋结构为九宫全封闭式,造型用料上沿用明清祠堂流派,高大雄伟、恢宏大方。其余三堂,大体如此。
尤其值得点赞的是,这个清代建成的老房子,地下排水系统虽然没有清理过,现在仍然能正常使用。从和义堂客厅进入起居室的门槛处,你能看到一个圆形的石盖,掀开下面就流着咕咕清水,这下面就是老房子的排水动脉,有了这个排水系统,老房子不至于受水淹和受潮气困扰。
“和义堂”已被列入歙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只是有点遗憾,其他三弟兄的“豪宅”因为年久失修,有些破败了,尽管从其规模气势来看,依然很宏伟。“和义堂”现在的主人汪育真有些心痛,“其他三个堂现在都还不是文保单位,再不抢救,就要倒完了”。


破败的善述堂

除了这四栋老房子之外,当年这四大堂的祖上还建了“不疏园”,藏天下之书,并礼聘江永来家讲学,一时戴震、程瑶田、金榜等众多徽州学子来此求教,几年下来,这里成了皖派汉学的发祥地,也为此人们将此比喻为我国最早的“研究生院”。
只是遗憾,这个“研究生院”现在已无处觅迹,去玩的话可以在原址上“凭吊”一番,也算是对先贤们的敬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8:15 , Processed in 0.0887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