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所不知道的徽州

[复制链接]

83

主题

83

帖子

24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08:1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漫历史长河,徽州也不是一路平淡,也掀起过波澜,命运也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过改变,这个人身穿龙袍,头戴平天冠,骑一匹银鬃白马,腰佩三尺宝剑,高大英俊,浑身光芒万丈,他一声令下,数万民众争相跟随,如奉神灵。他带着不可阻挡之势,攻占徽睦杭数十城。


方腊起义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想知道是谁,此人就是方腊。关于方腊,史书说是睦州清溪人,但另一种说法是说他是原籍歙县。1120年的秋天,方腊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徽州顿时恐慌混乱,平静的桃园泛起惊天涟漪,在此之后,方腊转移到睦州,举行“漆园誓师”建立农民政权,之后连攻数城,佣兵数十万。


方腊起义的日日夜夜

此后,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民间起义逃不过朝廷镇压,7万余人皆战死沙场,方腊被压京回朝处决。据水浒传记载,宋江招安后也曾参加过这场起义。一代英豪无论曾经多么骁勇与智慧,也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甚至这样一位英雄记载寥寥,可留下来的故事并不为人所知,仅仅所知的,就是在休宁的齐云山上,有一个方腊寨,依稀可寻当年景象。

—徽州
说到方腊起义的缘由,我想大家隐约可以想到,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永远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方腊虽处徽州,但胸中大志,以及蓬勃野心,促使着他做出一番大事来,想来也许受了汪华的指引,不愿平凡一生。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号召困苦农民。当时民间流传有童谣:“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十千是隐寓万字,加一点便成方字,冬尽为腊,称尊二字,就是南面为君的意思,可见方腊深得广大农民拥护。加上当时徽州赋税非常重,百姓愤怨,他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义军凡是抓住宋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可见当时的怨恨之深。



然而后世记载并不多,也许是不为世人所理解,故意抹去他的痕迹,想到这里,鄙人要多说一句,方腊曾在徽州这片土地上,存在过,浴血奋战,只为争得人人平等,只为没有贫困与哀愁。人们总是善于粉饰徽州文化与徽商领袖,谁又能记得方腊为徽州的前进做出过的牺牲,在烟雨缭绕的山间,曾经也有过他期待的天下。


对于徽州来说,每一个姓氏迁居于此,身后都有一个隐秘且苦涩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徽州八大姓”和“新安十五姓”的说法,据徽州史志和《新安名族志》记载,所谓八大姓:程、汪、吴、黄、胡、王、李、方为大姓,若再加上:洪、余、鲍、戴、曹、江、孙七姓,则为新安十五姓。康熙《徽州府志》卷一《风俗》中说,“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他姓搀入者。”因此在历史上,徽州的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自唐宋以来,名门望族比比皆是,比如分布在各邑的程氏与汪氏。这些古老家族大都来自中原,大多是因战乱从北方迁徙而来,徽州山重水复,易守难攻,成为中原士族理想的避难场所。千百年来,王朝更迭、外族入侵、农民起义等让战争连绵不断,但少有殃及徽州者,徽州,就这样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孤独徽州

青山绿水

荒草岁月里的故事和智慧

汪氏第一师祖姓姬,周朝鲁成公黑肱次子,据族谱记载,汪氏第一氏族天赋异禀,降生当日,人们便发现他左手“水”纹,右手“王”纹,为此,取名为“汪”,而后因有功于鲁,被封为上大夫,号“汪侯”,自此后代便改姓为汪。

此后汪氏经历诸多变迁,直到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汪文和,他是汪姓三十一始祖,“为人多智略膂力过人”,曾被封为龙骧将军参与黄巾之乱,也是他带领汪氏一族走进徽州。当然,汪氏家族另一位耀眼的人物,便是这四十四始祖汪华,于隋末一举平定了六州动乱,甲十万兵,威镇江南,武德四年,被唐高祖授予歙州刺史,封越国公。越国公华,地位尊荣无比,又拥有实际的兵权,使汪氏家族此后在皖南地区的基业,稳如盘石。关于汪华的死,外界一直流传说是被李家秘密斩首的,且尸首分离,于是便安了一个金头,御赐棺木,史书关于汪华的记载并不多,但鄙人觉得在那样的年代,功高震主,引起帝王猜疑,便可杀之,又岂能想起往日立功时?如今,鄙人已经找不到更多关于这位传奇人物汪华的资料,只能隐约从元代张可久的曲牌中,依稀可见:

墓禅生烟,
几束白杨叶,
细看去岚旧隐,遗庙在,表忠烈。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汪氏的子孙不管在什么地方落脚,都会在当地出人头地,使得汪氏日后成了安徽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极负声望的大,徽州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名门望族,他们对徽州历史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各个家族的历史也就了解了徽州的历史兴衰。

在徽州大姓中,只选择了汪氏一族作为代表介绍,由于史料有限,更多家族我不在这里一一详述。


徽州族谱探寻
说到这里,徽州家族寻迹暂时告一段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更愿意把徽州当成文化概念去解读,实际上像汪氏这样的大家族并不是特例,从徽州乃至整个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姓氏都有着这样的家谱,或完整,或残缺,或者支离破碎。只不过徽州的家谱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就像一部厚厚的长篇小说,其中故事或千回百转,荡气回肠,可与人诉说,或怒发冲冠,披荆斩棘,守护家门,或红颜华美,公子功名天下,从此良缘。细细记载,些许先人智慧与心血。

这样的家谱,不仅是家族史,也是功德碑。不仅是明细表,也是文化序。不仅是脉络与故事,也是品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一个家族的树干到树枝甚至到树叶,毫不掩饰的流露着本家族的训诫,这种文化传承,使得家族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独有的品行与智慧。这种文化的力量一直带着整个家族向前发展,鄙人想,倘若没有这些保障与制约,没有宗法的力量,也许早就分裂与瓦解,那还会有如今的繁衍与强盛?


在古徽州,有些家族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世界,自有体制,等级,分工,甚至思想领袖,掌管生活、生产、伦理道德之事,设立总管代为执行。当然外人也不可逾越本家族的界限。否则怕要万劫不复了。其中,位于绩溪县的胡氏宗祠应该是最为有名的,始建于宋,由兵部尚书胡宗宪主持修缮,遥想当年,胡氏宗祠修缮完毕之时,整个胡姓人氏该有多么的骄傲与自豪。不仅是对先人的纪念,也是对整个家族给予的无上荣耀。不仅是胡氏,徽州很多家族的祠堂都精美绝伦,正宗徽派建筑,在岁月中,遗世独立。对一个家族来说,尊祖是宗法的根本,祠堂的兴建为尊祖,抱有返始之心,就如血脉图腾,无论经过多少时光,依旧万丈光芒,庇佑子孙,千秋万代。

岁月待他,从来温柔
带有浓烈家族伦理和制度色彩的徽州历史,远不如表面上的温婉和煦,处处桃园秀美,足以供人逃避爱恨情仇,他骨子里一直被宗法控制和驱使。但又因为这种缺乏温情的残酷,使得家族长久稳定与繁荣。“血浓于水”虽然落入俗套,却也说明了家族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样的精神,不仅关乎于个人,也关乎于根源。
建议大家走进徽州祠堂,亲自感受一下,千年存在的血脉的力量,你会知道自己的渺小,和血脉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6:37 , Processed in 0.56148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