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古桥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9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5:59: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黄山知名导游于2016-12-116:01编辑


徽州的古桥数量繁多,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有拱桥、板桥、曲桥、廊桥、月桥等等。据文献记载,古徽州“一府六县”共有古桥1178座,其中歙县431座、婺源341座、祁门143座、绩溪119座、休宁101座、黟县61座。而如今,徽州古桥保存完好的仅剩100多座,其中不少已属危桥矣。

徽州古桥千百年来一直服务于徽州山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故事更是灿若繁星、深沉而厚重。

原徽州府所在地歙县,有三座魏峨的古石桥,被称为“古歙三桥”。一座名为“紫阳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有9孔,长140米,宽10米,高却有14米,过往船只不落桅杆可直穿而过,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桥。传说清同治年间,一些富商聚集在紫阳渡口商谈建桥事宜,虽有许多人解囊应募,却未集足银两。这时,一位身穿麻布衣的买灰人也赶来凑热闹,众人便讽刺他:“凭你这副模样,也敢来出钱造桥吗?”岂知买灰人慨然允诺:“我个人单造一孔。”其实买灰人是歙县有名的富商郑玄,人称“郑百万”。后来他说到做到,个人出资在东端倚山建造起第一个桥孔,且又高又宽,气势非凡。这样一来,原来那些解囊者只好倾尽钱财,咬着牙把桥墩也建得那么高。

另一座为“太平桥”,也叫“河西桥”,建于明朝弘治年间,为16孔拱形石桥,全长268米,宽7.1米,高13米,是目前安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古代婺源、祁门、黟县、休宁等县进入徽州府治的要道。传说,古代民间只准建单孔桥,造双孔便有欺君之罪。一个有万贯家财的李氏寡妇为了让人们都能成双成对,便拿出全部家产建造了这座16孔桥,因而犯了王法,被皇帝下令处剥皮之刑,圣旨传到歙县,民情激愤,有人大白天都打着灯笼走路,示意“有天无日,善恶倒置”。县令慑于民愤,免了李寡妇一死。于是本来称为“寡妇桥”、“人皮桥”的河西桥,被改称为“太平桥”。

还有一座是“万年桥”,建于明万历元年,桥设7孔,长153米,石料为青一色花岗岩,桥面、桥栏为石板铺筑。歙县有句老话:“高高不过紫阳桥,长长不过河西桥,牢牢不过万年桥。”

古徽州其他县的古石桥也各有特色。休宁齐云山下的“登封桥”,建于明万历十五年,8墩9孔,青石砌筑,原桥中有亭庙,两端各有石坊。为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原名“桥东桥”。桥成,适古调广东按察副使,县民感其德,祝古步步登高,故称“登封桥”。桥头古树浓荫,水埠槌声阵阵,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碧水倒映着古桥的身影。清代乾隆年间,徽州府在桥北端立有保护登封桥的禁碑,碑文是:“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磨刀,桥脚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

黟县的“万松桥”和“通济桥”可以说是徽州古桥中的“小家闺秀”,它们均为2墩3孔,一为清朝所建,一为金朝遗产。通济桥原名“戊巳桥”,坐落在黟县城北门外,横跨漳水,它是黄山市境内始建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桥。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由县尉李称倡建,明嘉靖年间水毁,由余枝华、汪隐等人带头集资重建,桥成刻碑为记。清乾隆年间复被水毁,由余种德捐资修建,并改为“通济桥”,取通畅济世之意。

在祁门秀丽的阊江上,横卧着“平政桥”和“仁济桥”一对姊妹桥,通称“闾江双虹”。其中仁济桥的桥面呈曲廊梯级布局,两边栏柱,蹲狮相对,石板桥面,溜光发青,一派贵族豪气。

在绩溪“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乡湖里,有一座横跨于登源河的“中王桥”。始建于宋,花岗石结构,5孔4墩,拱形,长74米,阔6米,高8米,孔跨10米,为该县境最长古石桥。相传唐末,昭宗幼子昌翼,随胡清(三公)匿避婺源老家,改姓胡。其子胡延政,宋初任绩溪县县令,后封为“中王”,桥名由此而来。中王桥几经冲圮与重修,2001年这座明代五孔中王桥,在一场大洪水中被轰然冲垮,又不知给热爱古建筑的人带来几多伤感和愁绪。

徽州古桥中,有一种把亭和桥融为一体的廊桥。名气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属婺源清华“彩虹桥”,全长140米,南宋(1137年)年间由一和尚化缘建成,历时近十年。相传完工时,雨过天晴,天边架起亮丽彩虹,当地人认为这是绝好的兆头,因此命名为“彩虹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的一座廊桥,已开辟为旅游景区供人参观,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标志性建筑。

此外,歙县许村的“高阳桥”为元代许友山所建,单墩双孔,砖木结构的桥廊内分7间,中间顶部彩绘云龙飞凤、两侧有佛座和纸炉。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建于清代,2墩3孔,长33米,廊内分11间,中间有佛龛,东侧墙上辟8个大方窗,西侧辟8个风洞窗,样式各异,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形状,如今该廊桥内摆摊设点,已成为一条商业走廊。唐模“高阳桥”已成为茶道戏剧表演的舞台。岩寺“洪桥”作为当年新四军的哨卡,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2:58 , Processed in 0.72491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