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牌坊背后的血泪史

[复制链接]

45

主题

45

帖子

13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15:49: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的牌坊,触目惊心,尤以歙县为最。

据记载,自唐宋以来歙县建有的牌坊达四百多座,至今留存下来的依然近百十来座。在这片土地上,许多地方的牌坊都是成群成片的。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往往有几座乃至十几座牌坊,连绵一体,蔚为壮观,成为徽州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歙县旅游,人们会骄傲地告诉你:这里完好地保存有好几处牌坊群哩!不仅有三坊连成一片的"郑村牌坊群",还有四坊耸立的"稠墅牌坊群",更有七座牌坊弧形排开的"棠樾牌坊群"

据说,树牌坊,是为了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在古代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而这儿的牌坊,其中以表彰妇女贞节的最多。当然,立这么一块贞节牌坊,需要付出血与泪的代价。虽然立牌坊、做节妇是一件很苦很苦的差事,可在徽州想做节妇的人又实在是太多大多。一本民国《歙县志》,人物志共九卷,烈女传竟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资料表明,从唐代到明清时代,歙县的烈女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到清代,烈女数竟是明代的四倍之多,而在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

烈女数的增长与明中叶徽商势力的崛起以及清乾嘉时代徽商的鼎盛息息相关。以淮扬盐商为例,随着两淮盐业的如日中天,徽州盐商一方面在扬州一带提倡风雅,文酒聚会,纷纷以儒饰贾,用儒家伦理给自己贴金,以期跻身绅商阶层,而另一方面,则在老家徽州,殚精竭虑,要将桑梓乡土塑造成“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营造一个“程朱阙里”的理教重镇来。于是,徽商妇的贞洁,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了男人博取名声的筹码。


由于徽商常年在外,所以对于妇女贞节一事,有点莫名的恐惧,有点神经的敏感。也许正是这一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使得徽商披着理学的外衣,在对徽州社会礼教的重新规范时,刻意放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伦理观念,并对此要求更为苛刻和强烈。
因此,道貌岸然却又内心脆弱的徽州商人,怀着心照不暄的目的,开始大肆宣扬变了味的“纲常礼教”,让你耳濡目染,让你铭刻于心,于是,女人的贞洁也迅速被异化成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如今,当你翻开徽州的方志、族谱和其他资料,处处还可见类到似于“程烈女”、“汪贞妇”、“鲍烈妇”之类的记载,而单单从表彰的语句,如“婆媳同孀”、“三世苦节”、“未嫁守寡”、“夫亡投井”、“殉夫自缢”等,就不难判断出这“纲常”血淋淋的吃人本性来。作为常年奔波在外的男人,也许只有女人用清苦和血泪换来的贞洁,才能给他一些体面、一些荣耀,甚至一丝欣慰,一点安全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5:31 , Processed in 0.53180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