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原真实徽州!

[复制链接]

95

主题

95

帖子

28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18:03: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一个地名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比如“吾乃石家庄赵子龙”——虽然以前大家都说是常山赵子龙。陈子昂也写过一首特别好的诗,好像是叫《登保定台歌》。还有两首传世名曲,一首叫《扬州散》,另一首叫《枣庄王破阵曲》。
幽州、广陵、兰陵——改一个名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一个月以前,《偶像来了》在一个曾经叫“徽州”的地方做了连续两期半的节目,说是曾经,是因为从1987年后,它就只剩下一座山了。
它后来改名叫黄山。

然而,北平即便叫北京,长安即便叫西安,大家也都知道它们以前毕竟是阔过的,并且依然能够继续阔下去。而徽州更名之后,就再也没有真的意义上的徽州人了——自从二十八年前它变成“黄山市”,上千年的历史也就彻底砸在这里了。
有一年春天的时候,在旅途中遇到几个女孩子,兴致勃勃地说是要去江西婺源——那里的风景好好看,建筑特别棒,那里的文化很有特点呢。
然后其中一个女孩问我:“你是哪里人呢?”
“黄山人。”
“哦……”
转过头去继续吧啦吧啦,不再理我了——黄山啊,爬起来要累死掉的吧。
这样类似的场景,出现过不止一次。
而婺源作为曾经徽州极小的一部分,如今分割出去之后,也算是彻底阔起来了。徽州被人忘在角落里。

▲婺源曾经是古徽州的一部分
也遇到过很热情的人,懂得一点东西:哎呀,徽菜啊,我知道的。安徽菜嘛,八大菜系之一呢。
或者和我说:徽文化,挺出名的,安徽的文化!

每当这个时候,真的是感觉自己晚生了好几十年——没有生在徽州还叫徽州的时候。
我有个朋友是不能忍这些的——又遇到一个把徽菜当成是安徽菜、把徽文化当安徽文化的——他经常会这样吐槽。
徽州的处女座们,真的是有点可怜。
“我是徽州人啊。”胡适说这句话,是民国年间婺源第一次从徽州割裂出去,划给了江西的时候。
当时几乎是所有的徽州人都发了飙的——我婺源不回徽州去我就死给你看!基本都上是死也要做徽州鬼的态度。
历史上有两次返徽运动,这是第一次,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婺源回到徽州两年,到了1949年的时候,因为军管问题,又一次被划出去。
再没有回来。
到1987年,所有人都不再是徽州人的那一年,绩溪又被划给了宣城市。

▲绩溪
我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看到一些陈年旧事,有时候就会很不开心。我和我父亲谈论很多次的话题是——那一场文革啊,对文化的破坏真的是好大。
其实当时也未必能搞懂“文化”这个概念。朴素而直观的理解基本上就是那么多古董被砸掉,字画被烧掉,还有一些文物古迹——现在都是能当做名胜来看的——就像我祖上有四个很大的牌坊,在我出生的二十多年前被毁掉了两个半。
真是好可惜。

▲老徽州的牌坊
既然自己的儿子是思考问题的,作为亲爹,一般不太好做泼冷水这种的事。然而有一天,终于还是发了飙——“砸能砸多少啊?烧又能烧多少啊?你看看现在……”
我有个朋友,原先据说祖上有两张唐伯虎的画,后来八十年代的时候,城里人下乡收古董,用几块糖换走了。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破坏是挡不住的,就像强加给徽州“黄山市”的帽子,本意也是希望能够更好一点。
然而,把历史和文化丢掉了,终究不可能真得赚很多的钱。毕竟你都被阉掉了。就像潘采夫说的:“把徽州改成黄山,真是没文化到了极致。”

▲游人如织的街头
所以有时候其实蛮嫌弃徐霞客的——你爬座山,你开心就好了。偏要说什么“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风骚的话。
没文化,是比没钱更可怕的事情,那么有文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徽州地处皖南山间的一个小盆地。以前地不是很多,如果靠种田的话,全家都是要饿死的。然后有人开始做生意了。后来称雄中国500余年的“徽商”就是这么来的。
徽商把徽州的建筑、文化、艺术带到了外面,扬州、苏州、杭州、金陵……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巅峰时期,徽商的资产占全国资产的4/7。按照现在留存下来的遗迹看,这个真的是有可能的。


▲徽州的痕迹
当年的徽商,有很多很厉害的人。其中有个叫胡雪岩的,这个人有着朝廷的身份,算是官商,被称为“红顶商人”。那些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西方的经济入侵。虽然是失败了,但现在杭州还有他的故居——一片按照徽派建筑的格局布置的宅院。

▲胡雪岩
胡雪岩去世几年之后,他的一个后辈出生了。又过了很多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了。这个年轻人叫胡适——长得很帅。

▲胡适
做生意在以前毕竟不是正途,徽州这片地方,讲究的还是要读书。徽商本身也是读书的,在十三岁之前,大家都是读书人。不够努力,或者努力了之后碰巧没有才华的人才去做了生意,剩下的就继续走了科举。
在当时,有一定规模的家族,出几个知府、翰林那简直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徽州休宁县,一个县曾经出了十九个状元。明代的时候,许国就曾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做到了内阁大学士。现在留下来一座全国唯一的八角石坊。
还有个叫戴震的人,是很厉害的理学大家。
徽商有了钱之后,喜欢在家乡建造亭台楼榭。这是经济学家郎咸平很嫌弃的事情——有钱不去搞资本积累,反倒盖房子,啧。但是,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徽派建筑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酝酿出来的。
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在山山水水之间,真的是非常难得的景致。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能让人生活的很好的地方。
徽商还在某种程度上树立了徽州女人的独特形象。过去的那些年月里,徽州女人的付出,摔在这片土地上,沉重得让人不敢去捡拾。
七岁开始当童养媳,十岁的丈夫出去经商死在外面,然后守寡守道八十多岁——这在现代的角度是要批判的。但是作为徽州孝悌文化的一块,从历史里去看的话,它在当时的分量和意义,正是属于传统乡土中国伦理道德的某种组成部分。
读了书的徽商,学的也是孔孟之道,他们被称为“儒商”。地处徽州唐模村的许家,出了很多商人,也有一家两个亲兄弟都做了翰林的——现在还有皇帝敕造的“同胞翰林”牌坊许家立着,好几百年过去了。

▲“同胞翰林”牌坊
唐模是个很大的村子,也是现在古徽州祠堂文化、水口文化、建筑文化的代表。
许家曾经出了个孝子,母亲八十岁了,想去西湖玩。当时水路、陆路交通都不方便的年代,老人是家折腾不起的。许家孝子在唐模村外按比例缩小了一个西湖——为了让他母亲玩起来方便一些。

▲唐模村
徽州文房四宝尤其出名——有四大名砚的歙砚、有冠绝天下的徽墨、还有宣纸——这当时和现在都是好东西。

▲歙砚

▲宣纸
因为以前写过很多关于徽州墨商的小故事,所以查阅了不少资料。程君房、方于鲁、胡开文都是造墨名家。程君房当年很牛逼地说,我死了之后,我的墨和黄金一样值钱——现在当然是比黄金更值钱了。
历史上有一种很传奇的墨,叫李廷珪墨,是用黄山的树做的松烟墨。据说宋代有人用一块李墨朝金刚经,抄了四五遍墨几乎没有磨下去多少。

▲徽墨
还有一次,主人洗砚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块李墨掉在了池塘当中,当时怕麻烦就没有再管。过了两年,这家人又不小心把金子掉进了池塘了。后来捞金子的时候,连几年前掉进去的墨一起捞上来,墨还和当年掉进水里的时候一模一样——没有化。
现在只有半块李墨存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放着。
徽商当年毕竟太有钱了,饮食文化也相当讲究。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也自然很好吃。当然,因为做工精细,菜肴景致,不是很容易推广。因此,正宗的徽菜的也只有在如今的徽州——哦,是黄山——本地才能吃到。
李白曾经到徽州吃过一次鱼脑豆腐,然后留下了一座太白楼——其实真的假的很难讲,只是很出名就是了。
每一道徽菜背后都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比如臭鳜鱼。当初徽州府来了一个很喜欢吃鱼的酷吏,姓苗。因为徽州境内重峦叠嶂,水流湍急,很难有大的鳜鱼。手下的人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有一回天气太热,鱼在路上坏了。手下的人好害怕,就想了个办法。他们把鱼杀了,用盐腌起来,掩盖腥味。没想到回去下锅做出来,味道极为鲜美——从此以后,徽州吃鳜鱼就一定要把鳜鱼搞臭了再吃。

▲臭鳜鱼

谈谈艺术。徽州的艺术实在是太多了。有很出名的新安画派——因为新安江流过——这是没有辜负徽州秀丽山水的一派,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几个世纪以前是相当有名气的。即便在现代,还有黄宾虹传下一支。
雕刻艺术也是徽州艺术的代表。徽派建筑上经常体现出来的砖雕、石雕、木雕。完全是把一个家里当成艺术馆在布置。徽州的山上盛产毛竹,碗口粗的竹子就砍下来用做雕刻用。这是眼下徽州——哦,黄山——依旧闻名于世的竹雕艺术。

▲黄山竹雕
就算是医学,也有新安医学传下来。
戏剧。戏剧就不讲太多了,当年的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徽班进京就是很出名的事情。当时这样的徽班其实有四十七个。现在百度百科都只说这些人是安徽人。
本来是没有安徽的。因为“安庆”和“徽州”,才有了后来的安徽。真正命名的历史,其实也没有多长。
有时候想想也是忍不住要笑出来,取名黄山市,人家介绍的时候——这些人是安徽人。毕竟“徽班”和“黄山”,表面上真看不出来关系——都把徽州忘记掉了!
千百年以来,徽州真的是出了不少人。有个叫方腊的造反头子,现在在黄山市的齐云山还有他的寨子。朱熹虽然现在说是福建的,但老家也是在徽州。那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毕昇——也是徽州人。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吓了一跳。
明代有胡宗宪,还有他那个相爱相杀的老伙计——后来去日本建了个国,自称“徽王”的海盗汪直,以及还有阁老许国。

▲徽州的建筑
戴震、胡光墉、胡适、陶行知、胡锦涛……王茂荫是《资本论》里唯一的中国人,搞钞票发行很有一套。以前有个拿了国际大奖的张小泉剪刀,这个张小泉做剪刀做成了贡品。
其实名人这种事情,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谁的家乡还找不出来几个名人啊。说多了也纯粹是扯淡。
真正的文化的核心,是徽州千年以来酝酿在生活当中,流淌在血脉之内的伦理道德。这是一种文化之所以自身而不是另外一种文化的内蕴。因为篇幅关系,就不展开。但这些年,这些根子上的东西也在慢慢地消散掉了。
有个绩溪的朋友和我说,对于宣城啊……整个绩溪都没有归属感。对于现在叫黄山的皖南的这片土地上,整体属于原本徽州的人们,其实都不怎么有归属感。
黄山当然是美丽的,这些年我走过不少的地方。纯粹从风景去谈,能够超过黄山的,几乎是没有的。然而成为了一个市之后,我们丢掉的东西,也难以弥补。有些东西,现在黄山的孩子们,都已经不知道了啊——不知道徽州为什么是徽州,不知道它现在为什么不是徽州。
那天和两个湘西的朋友们谈起凤凰,她们那么的理直气壮。
汤显祖曾经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而我们以前有的东西,我们以后就没有了——这真的是一件很让人难过的事情。
徽州的历史变革: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徽州府治歙县,府城为今歙县,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民国元年废府留县,原领六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8年5月13日在徽州府城歙县设徽州专区,随后迁往屯溪市(今黄山市屯溪区),1987年,国务院批准徽州地区与县级屯溪市、县级黄山市成立地级黄山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23:00 , Processed in 0.55664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