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潜口民宅

[复制链接]

88

主题

88

帖子

26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4:3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徽文化发祥地安徽省黄山市,由潜口民宅、唐模、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呈坎五大精品景区组成。这几天小编就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给大家作一个系列介绍,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潜口民宅。
探访徽州古民居——潜口民宅

徽州古民居的印象,是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诠释了一度辉煌的徽商。潜口民宅荟萃了明清徽州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居,让我们走近她,探访这座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建筑艺术的活专著。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缩影。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首先,潜口民宅很注意它的代表性。从建筑类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从宅主看,有商人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议事娱乐的“乐善堂”,大家旺族的众厅。其次,潜口民宅颇县典型性。这里有雕饰精美,能体现徽雕技艺的“方文泰宅”,有江南现存明代最早砖本结构建筑之一的“司谏第”,亦有保留了元代营造手法的“吴建华宅”。这里,可以见到明宅起居方便,简易而富有实用价值的营造法,从天井设水池去体验聚水如聚财的哲理。再次,潜口民宅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布局上又参照了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点,内部陈设以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再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在记忆中渐渐复苏。潜口民宅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宜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

畅游潜口民宅,不得不感慨保护徽州古建筑之良苦用心。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桥、凉亭各1座。1984年动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区和歙县各地数百座明代建筑中精选拆迁而来。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门厅、司谏第、方文泰宅、乐善堂等著名建筑。依势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现建为潜口民宅博物馆,山庄布局精巧,环境幽雅,被誉为明代汉族民宅建筑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珍贵实例。

走出潜口民宅不禁感慨,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徽州呀,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是深深的历史积淀和经久不衰的淳朴民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09:49 , Processed in 0.73833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