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读徽州】祁门桃源村闲话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7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9:15: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期跑了趟祁门桃源村,参加在那里举行的闪里镇纪念祁红金奖百年活动,活动的过程、场面、深远意义啥的不多说了,交流一点观感。


对这个村我是很有感情的,早在1997年,去那儿拍专题片《桃源中秋》,在村里待了一天一夜,那原汁原味的草龙、精神饱满的淳朴村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去一趟挺不容易,从屯溪开车大约要跑3小时。如今高速出口就在村庄附近,个把小时就进村了。村庄整旧出新,看来是要打造成祁门西乡的一个旅游亮点。廊桥、禁赌碑、路亭、石板路等整饬妥帖,山坡上古树繁茂,俯瞰村舍井然。





祁红论坛在村口的大经堂内举行,这座陈氏宗祠也是新修不久。
祠堂内外用了不少篆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年少时学过几年篆刻,遇到篆字就不自觉地看两眼。这些字看着颇不是味道,可以肯定描画的人没学过篆书,笔法糟糕也就罢了,写错就不应该了。


这是俩啥字?书画?书墨?都不像。需要请高人帮忙鉴定。


“东岚晴光”,以我的经验,岚和晴字都不对,但也不好说这么写就不行,唉,这笔画,太别扭了。


“西山爽气”——西山看到这样的篆字恐怕要生气。


堂堂陈氏宗祠,正门牌匾用的居然是电脑字体,我核对了,是“迷你繁方篆”,这个用在徽州古建筑上,真的合适么?


后来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持敬堂,拍展示“百年祁红”一家人的照片,回来发现,角落漏出来一个“义”字也有问题。


正确的写法是这样:

这可是刷在宗祠寝堂里的一人高的大字啊。真不明白,为什么文风悠久的经典徽州古村,能把这些重要位置的文字糟蹋成这样。

回到大经堂,照壁上一个巨“福”字多写了一个点,好像脸上长了个大痦子挺碍眼——显然是故意的,寓意很明显嘛:“福多一点”。这个设计是否有点太俗套?我好像已经听见导游员背书一样的解说调调了。

曾经,我很自豪地跟外地同学和朋友炫耀:我们徽州就是有文化,不信你去走走,哪怕偏远山村,大门上的对联很多都是房主自己写的,有的书法功底真好,有的人家联文还是自撰的……
过去的徽州,是一个审美的徽州,处处考究,不光是村落布局、建筑品位、三雕技艺等等可以见到的遗存,还有大量考究隐藏在无数生活细节中。
很流行的句子:“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流传多了有点鸡汤,但这话确实有道理。我想,咱们的古村建设开发是不是走得太快了点?想得太大,催得太紧,来不及推敲琢磨,工程刷刷地完成,却留下无数粗糙手脚,把原本一席丰宴硬是弄成街头快餐,把记载了丰厚历史信息的老房子老村落硬是做成假古董。
为发展旅游把祖宗遗产随意包装,这和随意重裱一幅古画导致古董被毁是一回事。
我挑毛病、唱反调,并不是反对古村旅游开发,那其实是另一个话题。我想强调的是:严谨精细、讲究审美是古徽州的文化特质之一,当急功近利的投机味道弥漫在古村的空气中,尊贵的徽州也就渐行渐远了。
最后还是欣赏一下祠堂门口这两件老石雕吧,看看古人的出手,你能感觉到当年徽州工匠匀静的呼吸和自信的眼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3:52 , Processed in 0.07449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