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能回来吗?

[复制链接]

64

主题

64

帖子

19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22:34: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人最感自豪的是,徽州的一府六县行政格局自宋代以来,近八百年保持不变。后来,民国建立,徽州版图开始凌乱,忽散忽聚,忽瘦忽肿,这一通变迁至少数百字才能大致说清楚(请学习丑禅老师的《天上徽州》序言,搜“徽州说鳖”加关注,里面有详细介绍)。到今天,徽州作为一个官方行政区域的名称,就是443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徽州区。

最后一场行政区划变迁发生于1987年底:撤徽州地区和小黄山市,设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归安庆(1988年8月设池州地区划归池州),绩溪、旌德两县并入宣城。这一调整可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流传出顺口溜(版本略有差异,我整理的这个算是比较全吧):“屯溪叫,歙县跳,太平闹,石台笑,岩寺没想到,绩溪吓一跳,旌德没人要。”内涵不解释,不懂问大人。


实施这次调整前,国务院原计划从徽州地区划出4个县:石台、旌德、绩溪、祁门。祁门县要划归江西省,后来被安徽省委争取回来了。绩溪县也在争取保留之列,没有成功。

好吧,翻出这个老伤疤,到底想秀啥?我想说,如果这个真的是无法愈合的伤疤,那么我们其实是体无完肤的。

往远一点说,民国时和解放初,婺源县曾经被划出徽州,又并回来,最后还是划归江西省,虽然两次“回皖运动”闹得沸沸扬扬,这个老徽州六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还是被一道更粗的行政区划线,隔在安徽版图之外。

忽然就想到了安徽这个省份,仔细想想当初划定这么个省域版图真够奇葩思维的,皖北、皖中、皖南三块区域人文风物迥异,自古至今不能融合,没有“安徽话”一说,有些皖南人不愿称自己为安徽人(皖北不熟不清楚)……据说这是当时统治者的有意设计,就是要让一个地方行政单位无法抱团,以防形成割据势力。

不管怎样,就这么强扭在一起,大家不也共处了三百多年?说到底,地区版图不过是当局者依他的需要或喜好随意划定的,你身处那地方的行政版图其实是没有固定物理边界的,太较真,难免自找痛苦。

地图是活的,国家版图就像巨大的地衣,不停地生长、萎缩、变形、分裂、汇聚。这种变化作为身处其中的人是不可控的,你繁荣富强,疆域就跟着膨胀;你要是犯病萎靡不振,疆域也就瘦小下来。那么,永葆健康不就好了?可惜,那是梦想。

扯远了,回到徽州。

徽州的版图确实稳定得太久,几十代人同居于一方土地,从属于一府管辖,沿袭浸染,培育出共同的地域情感,渐渐融入性格基因,形成代代传承的家国情怀。



所以,这个深入人心的版图一旦被割裂,徽州人伤了情怀。

不过,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这不是自我安慰的消极说法,而是尊重事实、正视现实、科学应对的积极态度。如果一味陷于遗憾愤慨不能自拔,于事无补之外,还会徒增许多酸腐气。

风云激荡,时移事易,徽州的版图连同名称一并成为历史。但徽州情节依然牢固地存在于民间,婺源和绩溪两县中,还有不少人希望回归徽州母亲怀抱。(嗯,婺源现在还打算回皖的人恐怕不多了,如果一直在徽州,婺源的旅游资源可能凸显不出来,中国最美乡村的牌子恐怕也不会给它。)

徽州版图若能维持宋明以来的原状固然是好事,不过,我想与大家交流的问题是:如果真的如愿,两县回归,设立大徽州市,古徽州也就真的回归了吗?

在交代我的浅薄思考之前,先吐个槽:


这是我随手翻开一本本地作者出版的徽文化文集偶然看到的,挺厚一本书,近400页。请注意文中标亮部分,这说法曾经听说过,实在错得离谱——“徽州”确实是宋徽宗时代平方腊后改的名,这没错,但绝不可能是皇帝拿自己的庙号来命名,哪个皇帝在世的时候能知道自己的庙号?

徽州的“徽”字,意思是“捆绑、束缚”,让你这块闹事的地方老实点,不是什么好词儿(赵佶同志被称为宋徽宗,是不是也因为被绑过?)。与歙州改名同时,同是方腊地盘的睦州改名“严州”,这个够明白吧?

文章作者咱就不提了,是著述颇丰名声颇大的一位学者型领导干部、作家,犯如此低级错误,说不过去。书中其它文章没读,不敢说有无更多错讹。

古代徽州是当得起“东南邹鲁、文献之邦”雅号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程朱阙里”、“状元之乡”、“同胞翰林”……等等,证明“徽州就是有文化”这一命题的材料汗牛充栋,这里就不多嘴费舌了。说个段子:

明万历年间,徽州的汪道昆和苏州的王世贞并称“文坛两司马”,同为一时领袖。汪道昆罢官归徽州老家,住在西溪南,扩张他的“新安诗派”。王世贞曾率领由三吴、两浙一百多位文人组成的旅游观光团来拜访汪道昆,与汪道昆率领的“新安诗派”搞了一场“诗文聚友会”。坊间传,王世贞此来不善,因徽州文名太盛,不服气,特意带了琴棋书画各路高手来挑场子。没想到汪道昆的本土团队达人云集,从容过招,让王世贞们盛气而来,服气而去。

这有点民间演义故事的味道了,不足信,也不可不信。因为,当年的徽州是可以和国内文化最高端平等对话的。

这里有人文自然完美融合的风水环境,这里有如画的村落、考究的园林、华美的房屋、雅致的书院,这里有名震华夏的思想家、文学家、画家、音乐家、收藏家、出版家……

今天呢?

如果热衷于“弘扬徽文化”的当代学者连徽州的由来都闹不清楚,只会人云亦云堆积文字,出一些只有公众情怀缺乏独立思考的著作;

如果当代徽州人只会王婆卖瓜絮叨古徽州的种种辉煌,却学不了古代徽州人的高贵、优雅、精致、宽广;

如果我们在建设美好乡村时追求的是速度、体量、高规格,却可以容忍古建筑上描出错别字;

如果我们的街道和公园只会一味堆放大树,密密栽植,不去管树冠需要伸展空间,就为了马上见到大片绿色;

……

那么,就算绩溪婺源回来了,徽州能回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23:36 , Processed in 0.0794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