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读徽州】齐云山“九里十三亭”

[复制链接]

61

主题

61

帖子

18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22:24: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齐云山不高,登山道也很好走,可自从牵了条索道,就再没有徒步上山过。常常从缆车站出来,过检票口时,都会看一眼那条笔直的向下延伸的登山道,总觉得山道好长,走起来好累,也就没有走一走的打算。

前日,随同好友,跨过登封桥,穿过岩脚村,时隔三十年,再次踏上齐云山的登山道。


山道入口新树了一座牌坊,上提六个大字“天下第一名山”。不了解的游客或许会误解这是齐云山在盲目吹牛,其实这是有来由的。“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是乾隆皇帝南巡时对齐云山的称赞。话是说得太满,表扬得过头了点,但人家风雅皇帝就这么任性,齐云山就笑纳吧,没啥不好意思的。

清代地方志的齐云山图上就有这个牌坊,可惜原物已毁于1973年。
这里是“霞客古道”的起点,很明白,是为了纪念徐霞客。当年,这位史上最牛驴友,就是顺着这条山道上山的,而且他还走过两次,分别是30岁和32岁时(他游过两次的山只有天台、雁荡、黄山和齐云山四座)。徐霞客第一次来齐云山就在山上待了7天,比在黄山玩的时间还久,可见他对齐云山是有点偏爱的。



这条游道还有个别称流传甚广:“九里十三亭”,意思是这条登山道一共9里长,沿途有13座亭阁。若论9里,那应该是从山脚到月华街的距离,13座亭子集中在前半程,也就是一路向上,直到望仙峰与中和峰之间的隘口——如今设立检票处的望仙楼。

这一段原先确实有13座亭子,古籍记载分别是:第一仙关亭、步云亭、环峰拱秀亭、登高亭、中和亭、白岳亭、凌风亭、瞻敬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云水亭、渐入仙关亭、望仙亭。可惜这些亭子原建已经全部不存,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重建的,步云亭、登高亭、凌风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和望仙亭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它亭子都是这一两年新建的。

不过,仔细数一数,这一路上共有11座亭子,缺少记载中的“第一仙关亭”和“白岳亭”,可能是没找到确切的原址吧。



另外,最后的那座望仙亭也不再是亭,如此巍峨雄壮,当然要改名“望仙楼”才合适。

那么,“九里十三亭”的说法名不副实吗?我觉得要是太抠字眼太较劲那就没劲了。且不说古人用数字往往虚指,表达的是一种意境。在这条不长的山道上排布开十多座路亭,相当有规模了。

确实,这一串造型各异的亭子,把齐云山的登山道分割成了许多小段落,让登山的过程相当轻松,不单调。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到山口了,比预想的距离要短很多。尤其,整条山道都是绿荫笼罩,穿行其间,甚觉愉快。


这次通过检票口进入景区,感觉脚步是沉着的,心境是充实的。一步步踏阶而上,感觉和平时乘索道飘上山就是不一样。

忽然醒悟:原来我们过去游齐云山都错了,缺少“九里十三亭”的齐云山是不完整的。

正如其中一座路亭的名称“渐入仙关”所指——仙关是需要渐入的。当你一步步靠近,步移景换间,这山山水水也就丰富生动起来,渐渐在你眼中和心中酝酿成仙境。

现代化交通工具可以让人瞬间直达核心景点,效率提高了,震撼效果达到了,直接效益体现了……然而快速直达的旅游和快餐饭、方便面一样,能顶饱,不耐品味,印象淡薄,如八戒吞人参果,入肚了却不知其味。

质量高不高,前戏很重要。游览名胜景区,是与那块地方发生一场身心交融的过程。直奔主题渴望高潮恐怕会欲速不达,很难获得心跳加速、如醉如痴的沉迷感觉。

齐云山拥有“九里十三亭”真是顺天意尽人工的巧安排,蜿蜒有致的石板道串起一座座路亭,如项链挂在大山胸前。山就躺在那儿,你顺着项链慢慢深入,渐渐,你就进入美妙风光了,然后,你的心境荡漾开来……

嗯,当年徐霞客很可能走过这“九里十三亭”感觉很爽,要不怎么会在这并不高大的齐云山上缠绵7天,而且隔一年又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12:17 , Processed in 0.09235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