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北古集镇——思口

[复制链接]

39

主题

39

帖子

11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3:16: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20:18 编辑


思口微南宋淳熙间(1174—1189)休宁姓人始居。周围稻田远望如云彩散落,故初名云丘。明崇祯间(1628—1644)县内高砂胡坑赵姓人于思溪水与漳溪水的汇合处对岸建村称思口,后来以姓为村名称为赵家,一河之隔的云丘才称思口(婺源地名后面带口字的都位于双流汇合之处,如坑口、汪口、武口等)。从前货物的旱路运输靠肩挑背驮,费力成本高,而水路运输的费用相对来说即低廉些,故货物的长途运输都选择水路。思口地处县城与清华古镇之间,小河口港湾便于泊船,很早以前这里便成为货物中转与当地土特产集散之地。因此,小河口及关帝庙前一带溪埠即成为了往来船只停靠或装卸货物的小码头。店铺因此逐渐多起来,不久就形成了一方小集镇。从关帝庙起经两度拐弯至南门头的青石老街,清末民初时两面多至40余家店铺,其中有“义隆屠店”、“成泰”布店、“仁泰”杂货店,“同泰”烟店、“祝华堂”及“同心堂”药店和“顺昌”、“裕隆”等很多老字号,都一直长久地留在上一辈人的记忆里。由此可想见当年“一条小街两面店,船来船往埠头忙”的繁荣景象。故民间有儿歌说“摆摆手,下思口,剁猪肉,买烧酒”。又说:“东走西走,离不开清华思口”。过去,高枧、西源一带的农民被称为源里人或茶培岭背人,为谋生计经常肩挑柴炭来这里的街道巷尾叫卖,也成为这个小集镇的一道风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若干年。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这里除公私合营商店和供销社外,还有部分私营商店,仍然是婺北除清华外的一处贸易中心。除本乡外,周边属秋口的洙坦、西坑、梓槎、水末和现属中云的仁村、高仓等地的土特产也来思口交易,并购买生活用品,使这里的市场显得更为活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后,综合商店有多间店面,生意也很红火。餐馆即八、九家之多。茶机、农机闻名全县,各处纷纷来定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镇区新街的建设,商贸更为繁荣,现有大小商店、旅社、餐馆等40余家。


思口村原有滕家祠、关帝庙、汪帝庙、上街戏台、下街戏台等古建。关帝庙与上街戏台对面,原址在通往赵家的木桥头。关帝庙前是一处人气旺的地方,演戏时即更为热闹。下街戏台后来改建了供销社的门市部。滕家祠在解放后曾一度改为戏台,后来改建了小学。汪帝庙的遗址在今思漳大街下段的西面,所有这些,在老一辈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2 14:13 , Processed in 0.5713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