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这些地方千年不干,你信吗?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9

帖子

5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23:02: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黄山知名导游于2017-6-2318:21编辑


婺源的大山是有灵性的,承载万木茂盛,还能涌出汩汩清泉,无论走的多远的游子,记忆中怎能忘却那一口口透心凉的清澈甘甜啊!不知何时,古人早在驿道边、山脚下砌石成眼,好让路人端瓢取饮。婺源的每个乡村,一定都有几口让人津津乐道、有传说有故事的山泉眼(乡人又称“冷水窝”)!





冷水窝一年到头不会干涸,自古方便了进山打柴的樵夫,滋润了出山求学经商的志士,还有曾经落荒讨饭的流民,就连飞累了的鸟儿,也会吸允几口栖息片刻,才能拍打翅膀飞向更辽阔的远方!



婺源乡下利用冷水窝溢出的山泉——养鱼、酿酒、泡茶,或砌洞藏物(恒温16℃),现代文明的冰箱再科学,停了电试试?为什么婺源人多长寿、多俊杰,和这个无价的宝贝不无关系嘞!







婺源最著名的冷水窝当属婺源紫阳镇东门大桥南旧城墙下的“廉泉”,是朱熹命名并题写的一处胜迹。话说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春,才19岁的朱熹荣登进士后,在家待职的三年里,于二十年(公元1150年)阳春三月,回乡扫墓并拜会宗族长辈。五月初的婺源已是初夏时节。一天,朱熹与门人郊游归来,行至东门桥头已是浑身冒汗,口干舌燥。见此有一石凿水池,泉水晶莹见底,着实诱人,一行人便屈膝弯腰掬捧畅饮。这从石罅间淙淙涌出凉洌甘醇的泉水,“早涝不盈涸,风摇亦不浊”,给了朱熹深深的启迪:“吾一名当朝进士,以后为官,一定要象这泓泉水,‘颠波不失志,贫贱亦清廉’。”思索之余激情难平,回到住处则挥笔为那泓清泉题名曰:“廉泉”,门人弟子则为此墨宝立石刻碑于泉旁。次年春,朱熹被授予左迪功郎、同安县主簿,开始了他颠波的出仕之路和矢志的治学之道。清康熙五年(1666)建文庙,“廉泉”石碑移至文庙正殿左侧。“文革”时庙拆碑轶。如今,该处廉泉仍池影苔痕,水流依旧,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神奇美丽、人杰地灵,往细的人文事务挖掘,答案不言而喻,说是仙人都会羡慕的地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普天下的山泉眼数不胜数,骄傲文明的婺源人,却把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句民间俗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清代就列入了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为教子醒世而立!如今的中考、高考常被运用于试题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1:55 , Processed in 0.5848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