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 糕饼史话

[复制链接]

64

主题

63

帖子

18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8:51: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吃糕饼的历史已有3000年,地处江南丘陵地区的徽州,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豆类、油菜、小麦等,大米是当地的主食。而深山穷民,则仰以杂粮。五谷杂粮经过徽州女人的精心制作,吃出很多花样,并演绎成风格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大多数徽州商人艰辛起步的真实写照。徽州女人用米、面粉,制作成的扁圆形的干粮,徽州人称之为“馃”,被外人称为“徽州饼”。当年的徽商就是带着这样的“徽州饼”去闯天下的。不仅如此,徽州人还能用这些原料制成各种各样的糕点销售四方,并形成了一个行业——糕饼业。徽州糕饼商在驰骋三百年的徽商历史上,同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乾隆品尝徽州饼






在扬州有一样出名的点心“徽州饼”,是当年徽商在扬州留下的遗迹,至今在扬州大受青睐。相传老家在歙县棠樾的大盐商鲍淑芳,当年就是背着这种徽州馃外出经商而后发迹的。乾隆下江南时鲍淑芳是接驾人之一,曾邀请乾隆皇帝到家中做客,吃过山珍海味之后,鲍淑芳给乾隆皇帝上的最后一道点心便是甜咸两种口味的徽州饼。乾隆品尝后对这种独具风味的徽州饼连连赞赏,要鲍卿“广传扬州,与民同食”。从此徽州饼作为钦准美食在扬州广为流行。这种饼用菜籽油代水和面,做成油面馃,既香又脆,过了十天半月也不干不坏。

朱熹孝母饼





朱熹孝母饼是文人墨客、乡野村民在节日聚会品茗时所享用的一道点心。孝母饼原为武夷山民间茶饼,亦流行于古徽州一带。据民间传说,朱熹当年因四处讲学奔波,无时间孝敬母亲,每次讲学归来,都会亲自动手做饼给母亲享用。朱熹孝母以饼表意之举在民间传为佳话,后人将此饼命名为朱熹孝母饼。此饼制作考究、用料精良,采用黄山香芋、莲子、桂花、板栗等为原料,把莲子等浓缩在一块精心制作的饼中,浓香诱人酥脆的外皮,甜而不腻,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既可做茶点、早点,也可做点心,是馈赠亲朋好友、孝敬长辈最好的礼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22:39 , Processed in 1.42795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