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墨染指,意写年华

[复制链接]

76

主题

76

帖子

22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23:29: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盛产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国度,同样盛产它们的承载物,比如笔、墨、纸、砚──所谓的文房四宝,中国古代的雅致生活都在里面,中国人的乡愁也在里面。即使在今天,温润如山水的笔墨早已让位于冰冷高效的键盘,但是,你永远不会从键盘嗅得到一方徽墨里,那松烟的缕缕香气。


九月的徽州,飞檐翘角的古民居掩映在满山树叶的色彩斑斓中,从黄、浅红到火红,极富层次,美不胜收。两天的时间里,走过呈坎,夜宿渔梁坝,本以为此行将在漫山遍野的秋色中画上句话。没曾想在最后一站,走进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参观了徽墨的生产制作过程。

歙县面积不大,古朴精巧,沿着八脚牌坊往上游方向走,不久便到了依山而建的老胡开文墨厂。墨厂置身在一个幽静的院中,上世纪的工业建筑充斥着岁月沧桑的厂区。墨厂是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的,无论水泥墙还是办公楼,加上工业符号感极具的烟囱管道一起,让人不得不感叹岁月的变迁。老式的桌椅、墙上的旧海报、斑驳的旧机器,加之厂区工人大多为中年人,仿佛一下置身于上个世纪的时空中。
在墨厂我们见到了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徽墨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周美洪。老周五十多岁的年纪,精神健硕,声音略哑,颇似童年记忆里乡下的匠人,心中顿生亲近。走进车间,放眼望去清一色中年人,由于工种的不同,男工从事的多是要求体力或机械操作的工种,女工则从事描金、包装等精巧的工种。
徽墨的制作技艺基本延续了传统的手工制法。首先是炼油取烟。一般制墨的烟灰有两种,桐油烟和松烟。徽墨的创始人奚超就以黄山松烧而为烟,用以制墨,成为誉满天下的徽墨。但是现代,通常使用桐油炼烟。炼烟时,将桐油倒入储油桶中,经过燃烧后变成黑色小颗粒,这就是制作徽墨使用的烟灰。其后是和料,将这些烟用细绢筛到缸中,倒入煎好的胶,再在墨坯中加上天然麝香、梅片、冰片、金泊及其它名贵中药材香料,放在木墩上用银锤捶打,一手持锤,一手揉墨坯。古人云“轻胶十万杵”就是说,捶打次数越多,墨垤越粘糯滋润,质地越细腻,使用效能也越佳。


老周介绍说,之所以在高级油烟书画墨要放入珍贵天然麝香药材及香料等物,这不仅增添了墨的“芳馨”,主要因为这些珍贵材料能延长墨的储存,挥毫时增强墨的渗透作用,添加墨色光彩,防腐防蛀,使墨迹经久不变色。使用高级墨作为绘画,无论毛笔软硬,均可保持运笔灵活、不粘、不涩、不滞。
制墨师傅的案上,都有精细的小天平,他们要用这天平称出一锭一锭的墨来。师傅将一定重量的墨充分揉搓捶打后,制成圆柱状,再放入墨模进行压制,墨模上的图案就会印在墨锭表面,挤压成型的墨锭待冷却完成后才能取出。这个环节一般不会有女工,因为是个非常耗体力的活,师傅经常会满头大汗,还有的干脆打起了赤膊。


我们进入车间时,两个工人师傅正在有节奏地捶打着墨块,期间不时愉快交流着,脸上写满做工时留下的墨迹,颇具喜感。
模具中成形后,工人们将墨条取出,放到木板上摊开晾干。晾墨房要保持恒温恒湿,风不能吹,阳光不能晒,火不能烤,还要依据季节的变化防裂防霉,同时要定期翻面,以免变形。
晾墨的时间与墨的形状、重量有关。一两的墨锭需要6个月时间,二两的墨锭需要8个月,墨锭越大,需要的晾晒时间越长。同时,墨的形状不同,晾墨的方式也不同,块状的墨可以摊着晾,圆柱形的则需要用棉纸垂直悬挂,防止其变形。
墨锭晾至三成干时,就要进行锉边处理。墨锭在模具中挤压后,边角会有一些毛边,锉边就是用工具将墨锭边角上毛边打磨、修平,除掉瑕疵。
接下来的环节叫描金,晾干后的墨锭在出厂前,工人会按照墨锭上的图案和字,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以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描金是个细致的活,需要很大的耐心,所以这个环节基本全是女工来完成。

描金完成后,墨就可以包装出厂了。根据产品的档次定位,不同档次的墨,包装也不同。高端墨采用锦盒或木盒包装,更显古朴典雅。图中这种墨是经济型产品,主要供学生练习之用,采用纸盒封装。
每块看似小小的墨块,实则包含了太多匠人的辛苦。“元霜万杵文蟠螭,轻烟融液生琼芝”,这是古代诗人对制墨技巧的赞叹,也是制墨工人辛勤劳动的写照。

临别时,老周带我们去了墨厂的藏宝阁,不起眼的屋内,放着80年代至今的墨块。随行的浙师大傅老师和古婺窑火的创始人方益进,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墨块后,一头扎进库房中,似有说不出的满足。两人每闻过一块墨后,交谈着拆开包裹着墨块的油纸,仔细看墨块底部的标签,状若心急的孩童揭开包裹的糖纸,又如小脚的老太太翻开手帕包裹的银元。

油纸被掀开,画卷展现眼前,每一块单独的墨,都是一场情景剧:陶潜卧松、太白醉酒、东坡泛舟;而每一套墨的组合,则是一套连环画:八骏图、西湖四十六景、棉花耕织图……
对于制墨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传承。“生于民间,死于庙堂”。这是老周最害怕的事情。当我们问起今后墨厂的出路时,他目光凝视远方说,恐怕只能进博物馆了。
老周的墨厂,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墨厂,年产量70吨,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生产出来的墨60%卖掉、40%库存,可是老周一点也不担心,一是墨要放上几年,等墨里的胶退了,墨才更好用。二是制墨用的原材料都在涨价,以前桐油是6.5元一斤,现在涨到了十几块。更重要的是如今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墨的收藏价值,不仅书画家深谙其道,还有很多开着豪车的人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墨厂来买徽墨、买歙砚,他们虽然不太懂行,但他们觉得这有收藏价值。
为做好传承工作,2008年歙县依托老胡开文公司,成立了黄山首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习所”,老周亲自在传习所任教,并和县上的职高合办了一个砚雕班,为学员提供所有学费,条件是毕业之后到歙砚厂工作5年。“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徽墨、歙砚行业后继乏人的问题。”老周说。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徽墨和歙砚的市场需求肯定是越来越大。近几年我们的主要销售市场已经从日本转向了国内就是证明。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并解决好技术传承的问题,徽墨和歙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老周盼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徽墨、歙砚行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人磨墨,墨磨人。在古人看来,从研墨到书写,从实物化为纸上云烟,这是一个凝气静心、修身养性的过程。墨一研,松烟的香气散开,精神感到极大愉悦,整个世界就安静了下来。在喧哗的现在,人们求摒弃浮躁而不可得,也许只有当你遇上这样一块上好的徽墨,闻一闻它的香气,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写一写字,才能回归那阔别已久的中国精致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8:08 , Processed in 0.78122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