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南邹鲁”和“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07

帖子

32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9: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为什么被称为“东南邹鲁”
“邹鲁”原指春秋时的邹国和鲁国,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是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古徽州地处东南,文教昌盛,名人辈出。自宋开始,在全国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著名诗人范成大任徽州司库参军,在任上曾作《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诗,其首句为“斯民邹鲁更丰年,雅道凄凉见此贤”,首次将徽州比作“邹鲁”。元末,休宁学者赵汸(字子常、号东山)在《商山书院学田记》中称:“新安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故四方谓东南邹鲁。”首次正式提及以“东南邹鲁”指代徽州。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传统的古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的确十分精当。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是什么意思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语出元末赵汸的《商山书院学田记》。
宋元以后,徽州成为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明代中叶以后,因有徽商财力的大量投入,徽州教育更加兴盛。除设府学、县学和书院外,还设立了大量的社学和塾学,以教乡里子弟。各族还设有族学,免费为族内贫寒子弟提供教育。重视教育,蔚然成风。“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学有所师”。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也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这句话正是当时徽州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20:16 , Processed in 0.58563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