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决定古树的寿命因素?

[复制链接]

7

主题

7

帖子

2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7 15: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树逃过了种种劫难,是“剩者为王”。那么,古树长寿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首先是树种遗传特性。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是动物中寿命较长的,人的寿命极限是120岁左右,因为人体细胞分裂更新的次数在50次~100次之间,每次持续时间是2.4年左右,而树的细胞分裂更新次数比动物要多。这也被称为生命代谢的过程。
对于某些长寿的植物来说,它的细胞分裂次数虽然不是无限次数的,但也非常高,每次分裂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不同树种由基因控制的生命代谢过程长短相差很大, 从寿命相对较短的杨树到寿命极长的龙柏树都是由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所以,古树寿命长短,主要因素是树种遗传特性。一般来说,细胞分裂次数越多、每次分裂持续时间越长的树种,寿命就越长。从外表来看,就是长得越缓慢、代谢率越慢的,寿命就越长。

不过,长得慢跟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条件恶劣的地方,古树的生长很缓慢。例如,尔威兹加树生长在热带沙漠地区,由于沙漠的土壤、雨水、气候条件特征,导致这种树100年才长高30厘米,被认为是世界上长得最慢的树。生长在北极林带的希特卡云杉每100年才能长高28厘米。智利安第斯山脉树林中的巴塔哥尼亚柏树树龄有3620年,虽然能长到46米高,但是它们的周长每年只长1毫米,可能需要1000年才能生长完全。

那么,哪些树种容易长寿呢?从植物学上来看,我国的古树主要是被子植物门松杉目松杉纲、银杏纲,毛茛目双子叶植物纲、荨麻目双子叶植物纲、樟目双子叶植物纲等。如柏树、槐树、马尾松、白皮松、银杏、红豆杉、冷杉、柳杉、水杉、银杉、榧树、枫香树、楠木、樟树、柿树等。
如,嵩阳书院中有三株柏树,树龄已有四五千年,被汉武帝亲封为“大将军柏”“二将军柏”“三将军柏”。水杉是第四纪冰期的孑遗植物。1941年在我国在川鄂一带首次被发现后,引起了全世界植物学界的震惊,此后,水杉被栽培到全国各地,并被当做国际友好交流的“大使”,被引种到50多个国家,成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在湖南龙山县发现的三株古水杉,树龄均超过1000年,高度均超过40米,为了保护3株古树,当地特意建了一个333公顷的洛塔自然保护点,成为我国最小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其次是后天因素。树种特性只是表明这种树有长寿的基因,可是每棵树自身的细胞分裂更新情况是不同的,就像不同的人长寿的基因也不一样。后天因素常常能决定古树的生死。可以说,大部分古树寿命终结都与后天因素有关。后天因素,使得每一株古树都无法岁月静好。
自然因素。在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中,自然条件的变化很容易就结束古树的寿命,如雷电、旱涝灾害、病虫害、火山喷发、地震、雪压、风灾等。例如,古树往往长得比较高,很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成都有一棵1350年的青冈树,一生中遭到了6次雷劈。还有病虫害因素,如松材线虫、侧柏毛虫、蚜虫、杏象甲、红蜘蛛、球坚介、舟形毛虫等。松材线虫是我国一种重大入侵物种,号称“松树癌症”,是松科植物的天敌,可以带来毁灭性的病害。
人类活动。如地面硬化、建房修路、乱堆放、栓绳饲养牲畜、水污染、生活垃圾、乱放鞭炮、人为搬迁、砍伐、战争等。例如,一些省份在古树资源调查中发现,生长在寺庙、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的古树保护比较好,但许多散居的古树,大多生长在村镇街头的,一般就任其自生自灭,人为频繁干扰,管理不到位,病虫害较严重。人类的异地移栽也会影响古树的寿命。近年来,由于对古树建立了比较严格的保护制度,古树移栽的现象很少。
当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歧化酶含量、光密度值等不能保持稳定时,古树的生长势就会变弱,当树木每年抽生枝条短、不旺盛、不壮实、量小的时候,就预示着古树有寿命终止的危险。
古树既是脆弱的,但也是生命力顽强的。它们能够挺过无数次的伤害而存活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年,还是有一些自我保护措施的。例如,我们可以从古树奇形怪状的造型看出它们的“求生欲”强烈。有被雷劈成两半仍然活着的,有被建筑物阻挡后纠缠胶着的,有被铁丝绑了之后把铁丝绞进树干里的,有被火烧半边后另一边仍然顽强自我修复的......还有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树瘤。树被砍伤后,或者受到病虫害、细菌侵染伤愈后,会形成树瘤,这不是肿瘤,而是证明树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一次外部伤害。有些古树为了适应温度的变化,在春夏季节生长旺盛,积累养分,到了冬天,就会进入休眠状态。有些古树会分泌蜡质来抗寒。有的还用“沉睡”休眠来对付寒冬或者危险,有些古树在枯萎几年后又突然“老树抽芽”,就是这个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8 10:11 , Processed in 0.6848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