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 “卫生防疫日” ——端午节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帖子

3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6: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农历五月又俗称“毒月”,此时已经进入暑季,毒虫杂菌繁殖迅速,人很容易患病。所以民间在端午节这天,常采集一些草药,或是悬挂,或是佩戴,或是洗浴,或是服食,以求祛病强身。

不仅如此,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

也反映着古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

是他们独特的防疫小妙招。

挂艾草、悬菖蒲

“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形象地叙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和菖蒲驱逐瘟疫的习俗。

端午节插艾,是为了不让邪毒进入庭院房间。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杀虫灭菌,也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则为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此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其根茎花汁可入药,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之功,现代人也用它入药,提取芳香油。

沐兰汤

沐兰汤中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的多发时节,古人常以兰草汤沐浴去污。唐代更把五月称为“浴兰之月”,可见兰汤沐浴的习俗很盛行。兰花号称天下第一香,芳香能辟秽祛邪,“浴兰”可以除病驱瘟。从现代眼光看,香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杀菌、抑菌作用,以香草煎汤清洁身体,有防病保健的功效。

系五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称“百索”。五色丝线象征五龙,以镇五毒。

为让孩子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端午节的早晨,大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等邪毒冲走,儿童由此可以安康无忧。到如今,这种习俗延续成了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漂亮饰物,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佩香囊

佩香囊是从系五丝中衍生而来,将五色丝线与具有杀虫作用的中药雄黄结合起来。《清嘉录》上说,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中盛雄黄,谓之雄黄荷包……皆系襟带间以辟邪”。

现在香囊的内容物已比从前复杂得多,除雄黄外,还常装入一些苍术、白芷、菖蒲、川芎、藁本、甘松、山柰、冰片、樟脑等芳香中药,使这些药袋具有更好的祛毒防疫效果。

饮雄黄酒

清朝曾有诗咏道:“称锤粽子满盘堆,好侑雄黄人酒杯。馀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噗墙隈。”描写的就是人们在端午节喝雄黄酒避虫毒的习俗。

雄黄是一种中药,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药理研究显示,雄黄对多种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民间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也有单独把雄黄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内泡制成雄黄酒。还有的地方会将喝剩的雄黄酒贮藏起来,平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

采草药

端午采药自古成风,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纷纷前往田间山野采集车前草,晒干后备用。因为这时正值许多草木的茎叶成熟期,可以碾制成药。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浙江桐庐、湖北监利等地都在端午有上山“采草药”之俗。因端午前后许多草药茎叶成熟,正值采收时节,故形成此俗。

端午佳节承载了人们对圣贤的缅怀,对健康的追求,对疾病的防治,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看似简单的端午习俗,也藏着很多防疫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4:53 , Processed in 0.7729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