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四节气与古中医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1:1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历是典型的阴阳合历,平均历月长度为朔望月,平均历年长度为回归年。历月以月相圆缺为测望对象,历年则以晷影长度为划分标准。一年之中正午晷影,以冬至日为最长,夏至日为最短,由冬至日至夏至日晷影逐渐增加,由夏至日至冬至日晷影逐渐缩短。结合一个太阳回归年中月球与太阳有12次会合的天文现象,又有远—近—远的运行规律,遂将太阳回归年等分为24份,由此得到的二十四节气称为平气。南北朝末期,张子信发现太阳的视运动是不均匀的,于是将黄道等分为24等份,太阳经过黄道上的每个分点就对应一个气,如此定义的二十四节气就称为定气。




二十四节气是由12个中气与12个节气相间组成,其中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是中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为节气。每个中气对应一个特定的历月,如冬至所在月一定为天正十一月。由于两个中气的间隔比一个朔望月的长度要长一些,因此导致有一些朔望月不包含任何中气,这个历法特点就被中国古历家用来制定安插闰月的规则,并且至迟在汉代就已经有“无中置闰”的制历规则了,在公元前104年刘歆的《三统历》中就已经有了测量八节影长的记载了。事实上,现代各传本的《周髀算经》中的二十四节气晷影之长都是赵爽改动过之后的数据了,所以有一些专家就说《周髀算经》的影长不是实测的,其实不然。原来的影长数据是可以复原的,在《东汉四分历》(85年)中二十四节气影长已经不再是等差数列了,只是等差与否对于我们研究阴阳之气没有意义而已。








取其中的节气来细解,如近期的芒种夏至二节。每年的芒种是6月5日左右,当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芒种是麦类等有芒的农作物成熟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应尽快收割。晚谷、黍米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此时又是江南的梅雨季节。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恪遵宪度抄本》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夏至接近远日点,冬至接近近日点,且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夏长冬短由此得来。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唯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沉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吾人所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能,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回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地下水中的太阳热能,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5:58 , Processed in 1.7250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