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阳老街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帖子

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09:3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歙县三阳,谓之“徽州东门第一古镇”,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



寻觅“东方小瑞士”
三阳镇的中心街,店铺林立,丝毫找不到老街的踪影。直到三阳镇的教育督导洪祖犹把我们领进一个巷口,我们才一睹芳容。“老街上的青石板修于清朝,呈十字形,横竖有三四里左右。”洪祖犹告诉记者,三阳老街十字街口有岔道,分别通往不同地域。往北可以到绩溪、旌德,往西到歙县,往东到杭州、苏州等地。
沿着东门头往前走,两边都盖起了新房,但还能看到古民居的踪迹。推开存义堂大门,院子里已经是杂草丛生。洪祖犹说,这里原来住的是三阳最有钱的一户人家,杰出的徽商代表洪乐成。太平天国时期,三阳村的古民居毁坏比较严重,当地人称逃长毛。当时,当地人都逃到江苏姜堰做生意,洪乐成父亲的茶号洪意泰和茶庄在姜堰非常出名,还开了很多分店。赚了钱之后,洪乐成就回家修建祖屋。村内另一位有名的徽商是洪立大,洪立大商号在南通很出名,当时南通整条街基本上都是他家的。洪祖犹说,三阳的徽商以茶商、漆商为多,在苏州、南通、姜堰等地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据史料记载,三阳先居王姓,继入胡姓。宋代置王干巡检司、胡干递铺,后王干又称王干司。明天顺元年(1457),洪姓迁入,相传三阳洪氏始祖牧羊于梅溪之滨,有三只羊吃饱后不愿离去,因而定居,取名为“三羊”,又寓有“三阳开泰”之义,故得村名。
三阳村依山傍水,形似太极。昌源河水,自东而西,环村折南;梅溪河自北向南,穿村流淌汇入昌源。据《歙南梅溪洪氏总谱》上记载,经纶公八世孙曰鋐,由官源仕严州教谕,道经歙南叶村见其山水优雅,遂此为家,至二十一世孙曰太四公由叶村迁慈川,太四六世孙又由慈川迁阳川即梅溪是也,生子五,列为恭、宽、信、敏、惠五房,日渐蕃盛恪守家训商读为业。
梅溪村居,历史上曾留下很多赞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冬游梅溪,有诗赞曰:“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清安徽学政钱桂森称之“山水清俪”;户部尚书曹文埴誉之“山川之美庐山舍桑麻之治人民风俗之淳且朴”,并为此“停车久之”。
“出关后,已入歙县界,首先见到盆样的村子,就是三阳坑。四面都是一层一层的山,中间是一条东流水。人家三五百,集处在溪的旁边,山的腰际,与前面弯曲的公路上下。溪上远处山间的白墙数点,和在山坡食草的羊群,又将这一幅中国的古画添上些洋气,林语堂说:‘瑞士的山村,简直和这里一样,不过人家稍为整齐一点,山上的杂草树木要多一点而已。’我们在三阳坑车站的前头,那一条清溪的水车磨坊旁边,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1934年,郁达夫和林语堂来徽州游玩时,把三阳写进游记《出昱岭关记》,并赋诗《出昱岭关,过三阳坑后,风景绝佳》,“地传洙泗溪争出,俗近江淮语略蛮,只恨征车留不得,让他桃李领春闲”。
三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是著名的民俗文化之乡,也是著名京剧演员“阿庆嫂”的扮演者洪雪飞的故乡,童年时的洪雪飞曾在村里表演《拾绣鞋》《扑蝴蝶》和《鸭绿江》。远负盛名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叶村的“叠罗汉”、中村的“舞狮灯”、三阳的“打秋千”。在洪氏宗祠叙伦堂的一副对联“打秋千站站肩走五猖梅溪绝活,唱京剧演昆曲扮地戏三阳传统”,就将三阳传统的民俗活动一并概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8:53 , Processed in 0.0708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