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入徽州南大门的天路 ——马金岭古道

[复制链接]

9

主题

9

帖子

2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0:0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徽州这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里,白际、五龙山脉高逾千米,绵延数百里,宛如虬龙盘踞南部边界,与浙赣相隔,形成徽州南境的天然屏障。其中部的马金岭位于古徽州正南面,最高峰1137米,自古为徽州人入浙赣、下闵粤的“南大门”。
马金岭古道是“徽开古道”(古徽州府至浙江开化)最险要路段,也是这条官道中目前唯一残存、且尚可通行的一段。它北起休宁县汊口乡璜源村,越马金岭,至龙田乡古楼坦村,单程约三十华里,号称“十上十下十横”,宛如进出徽州南大门的一条“天路”。
与马金岭紧挨的“茶籽岭”是205国道的最险要路段,我曾多次驾车翻越这座徽州“南门”。汽车盘旋在高耸入云的山峰褶皱里,上可揽云,下瞰群峰,临崖而行,不免手心冒汗、小腿发抖。古人肩挑背驮,跨越马金岭上那条“鸟道”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马金岭古道的险峻是在公路上行车无法想象的。
徽州古道一般以Z字形沿山坡迂回,而马金岭古道却自山底起就沿山坡直接拔高而上,绵长的坡道蜿蜒至海拔700米的第一座路亭处才稍有缓和,可谓“攀缘兽蹄鸟迹之道,往往十步而九息”。到了这座“五里亭”,标志着已连续登高五里路,体能稍欠者恐已筋疲力尽,即使我们这几位“高强度型”选手,这2.5公里也耗费近一小时。
徽州古道一般三里一亭,在“地无三尺平”的马金岭,直到这横跨另一山峰的山凹处才修建这一路亭。如今,这座本可供商旅行人歇脚的建筑却早已荡然无存,仅残存半截石墙,以及墙内亭亭玉立的毛竹和早已枯黄的柴草。
相传,马金岭,本名黄土山,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被皇帝赐名“方原山”,更名“马金岭”恐与四十公里外的开化县马金镇有关。马金岭是古时皖浙界岭,为通往衢州的必经之路。山道开凿年代已无从考证,首次铺设石板始于南宋乾道年间,由璜源吴氏六世祖、时年七十一岁的吴时敏出资并亲自督建,山道“高则夷之,下则筑之”,从此,天堑变坦途,打开了徽州这扇“南大门”。南宋至今已近千年,历代应有四五次大规模修葺,但《徽州志》、《休宁县志》等史书对此并无记载,且因沿途石碑、路亭均已圮毁殆尽,无法获得更多史料来还原当年的善举。今天,我们仅能以这种行走的方式来缅怀这些徽州先贤的千古功德,来延续这些徽州文化遗产的生命。
这是一段横穿山背的道路,路虽平坦,却因处于大山北面,常年阴冷潮湿,路面石板已覆上一层尘土和青苔,甚是湿滑。此处山势陡峭,部分路面塌陷,个别路段已完全毁损,需攀爬方可通过。
到达“马金岭岭脚”,即为高速公路“马金岭隧道”出口。
隧道长3.2公里,与古道起点相接,终点相连。前者只需三分钟车程,后者却要三小时跋涉,只因所走的路不同而已。
人也这样,有的借着飞速的车轮直奔目标,不在乎沿途的风景,有的靠着双脚,历经崇山峻岭、万水千山,除了目标,还收获了险峰上的无限风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3:12 , Processed in 0.0786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