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歙岭古道历史故事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9

帖子

5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4:3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歙岭古道,徽州境内唯一以县域“歙”字命名的古官道。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吴将贺齐领兵镇压歙、黟山越,建新都郡,析出歙县南部武强乡(现淳安县西部)置新定县,后改遂安县,1958年10月,因建新安江水电站而并入淳安县。歙岭古道为古徽州连接遂安的主要官道。
古道北起歙县长陔乡南源村,南跨白际山脉中部,至淳安县姜家镇沈畈村叶祀自然村,全程约16公里,最高点“歙岭顶”海拔1266米。古道开凿年月已无从考据,据现有史料记载及残存建筑推测,至今已存千年以上。
闲暇时光,约上三五好友,一道行走在古道上,天空一片湛蓝,白云自由飘逸,路边绿草如茵,小溪流水潺潺,别有意境。据说歙岭古道的茶叶也是大有来头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1352年率军起义后,在徽期间,朱元璋广结贤达,有一次喝了由歙县人唐仲实呈上的地方名茶“歙岭青”,连赞“‘雪岭青’、‘雪岭青’,好茶!好名!”因歙县方言“歙”与“雪”同音,朱元璋误把“歙岭青”听成了“雪岭青”。从此,“雪岭青”的叫法就在徽州大地传了开来,周边村落从歙岭顶采摘下来的无污染绿茶就叫作“雪岭青”,歙岭这一带至今还流传着“斤茶兑斤盐”“斤茶换升米”的民谚呢!
走进大山,有种“入得山来不见脸,峰在仰首天上天”的感觉,走在歙岭古道上,不仅有移步易景的惬意,而且有着太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古道也是古代兵家自严州进入徽州的战略要道,山中至今仍残留诸多古战争遗址。古城墙大约位于海拔1030米处,土名“歙岭寨”,传为朱元璋所建,曾一度转战徽州屯兵连岭、昱岭关、歙岭一带,石城墙绵延近二十多公里。现存城门宽约2米,顶已塌落。两边残墙高近3米,墙脊宽约2米,城墙中的射击孔仍依稀可见,因植被茂盛,无法深入两端察看现存城墙全貌。墙内还有一处石屋遗址,或是当年的“前线指挥所”也或为“兵营”。古道上还有扁担坳天险,“金牛潭”, 动风石,万岁岭,啸天龙等人文自然景观。
古道沿途风景秀丽,山野别致,景致层出不穷。朱熹题写的“新安大好山水”就镌刻于此。1935年的民国《歙县志》载,南源有古寺,寺后五峰插天,前三瀑布飞泻而下汇为潭,名钵盂潭。有燕石岩,朱文公读书寺中手书“新安大好山水”镌于岩壁。于是这句语出萧皇帝的话,再次沐浴儒家圣人的光辉,为历代徽州人所自豪、传唱。
古道悠远,深情婉转。行走在古道上,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历史无知感。据当地人说,古道上的南源村还有“萧王墓”。很有意思,在此古迹玩起了扎堆。“宋――罗愿《新安志》歙南长陔有堆阜歸然其上,如冢聚者二三十处,号萧王墓民间祷雨必祭萧王墓及孙王”。姑且信之,为当地百姓自发建起衣冠冢类的象征性墓葬,遥相祭奠萧王,也为古道增添了不息的精神探索和不朽的心灵念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高水长,高山流水入画来,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常以亲身所感的场景入画,使人感到苍莽深邃而幽静。黄宾虹在1948年,创作了《歙浦山水》一画。画中录文:山入长陔磵路盘,分程官驿接临安,岭边细激东流水,绕出澄江又几湾。他看到的大山叫白际山脉,从清凉峰一直延伸到歙岭,直至休宁,也充分展现了歙岭的大气磅礴,深邃悠长。
歙岭古道从山麓到山顶要穿过好几种气候带。植被从常绿灌木林到针叶林,落叶林,混合林一直到高山草甸等几种景观,可谓是“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四面风光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歙岭顶为界,歙淳两边,景观完全不同,靠淳安这方山上长的大多是灌木混合林,枝繁叶茂;临近安徽一方却是清一色的黄山松,历经风吹雨打,松针短小密集,松果硕大,枝干粗壮,势如虬龙。可以想象,处在高山之巅,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和沧桑,也充分展现了徽州人坚毅的“黄山松”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22:08 , Processed in 1.7535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