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奇岭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1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14:4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奇岭,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溶口乡,古朴幽静、徽文化积淀深厚,至今尚未被商业化开发。
1、前言(村口)   一座古村藏深山,两岸民居相对望;三门祠堂共祭祖,四大進士震祁南;五岭通衢他乡路,六桥竞秀錦添花;七百山民同努力,八景故事名远扬……从溶口乡政府到奇岭村,是一条蜿蜒10公里村级山路,绕过81道湾湾山路,就来到了深居万山从中的神奇村庄,中国传统村落——奇岭村。
2、奇岭村是祁门郑氏的重要居住地,人们以“司徒后人”或“奇峰郑氏”自称。唐朝后期,乾符四年(公元877),黄巢兵乱进犯安徽宁国。祁门地方武装首领郑传(三世祖)、郑延辛(四世祖)父子率乡勇三万人马,北上宁国泾县,抗击黄巢三十万大军,保卫了江南八州百姓的安宁,父子俩战功显著,被唐僖宗(乾符帝)召见嘉奖,郑传被封为检校司徒、金紫光禄大夫,郑延辛被封为国子监祭酒、银青光禄大夫,父子被同时授予“上柱国”称号,相当于“特级战斗英雄”、官至二品。奇岭村始建于唐代中和年间,公元885年,距今约有1130多年历史。(四世祖)郑延辛遵家父郑传之命由闪里营前迁到祁南奇峰(今芦溪乡奇口村),不久又移居奇岭,奇岭地处山凹,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泉长流,远离兵荒马乱,是个修养生息的理想之地,又因进出要越岭,岭多、的出奇,故名“奇岭”。
明洪武年间的奇岭(第20世)先祖郑英才学习地理风水,功名著卓,名声远外,为人看地和规划,深得祁门、浮梁一带赞誉,归故里奇岭后,潜心规划设计和建设奇岭家园,利用奇岭特有的地形、山势和水流,巧妙地构筑了水口、村庄、祠堂和石桥。历史上奇岭在明朝发展达到了鼎盛,人口已达二千多人,男性就有千人以上,故有“千丁不灭”之传说。矗立在村口的雄伟建筑是明代隆庆(1569年)年由辛丑(1541年)进士郑维诚辞官回乡兴建的的,集文阊阁、三官殿和社公庙为一体。郑维诚,字少潭,曾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一次督学中,发现长安人邹应龙才华出众,亲点其为第一名“解元”,参加殿试资格,后来邹应龙果然中了进士,官职在维诚公之上。在此之前邹应龙因长相丑陋数次乡试未中,对维诚公识才之举感激不尽。隆庆年间,邹应龙奉旨总理江南、江西盐屯时,特来奇岭拜谒恩师维诚公,维诚公在桥上迎接,故又有“会元桥”之说。
3、风水宝地走过文阊阁门洞,眼前景色豁然开朗,映入眼帘满是青绿色,右边是百年古枫树,它象一位年迈的长者,伸开巨手欢迎着你的到来,正前方的水田里一道高3米、长30米的石坝,这就是奇岭八大古景之一的“玉竹屏封”。从高空鸟瞰奇岭村,她被青山环抱,村庄呈“L”型分布,左侧是名为“青龙嘴”的山,在古徽州,人们都非常重视和讲究风水,奇岭为了这块宝地的风水“不落外人田”,古人就顺着青龙嘴的山势在延伸处的水田里修筑了这道石坝,坝上齐刷刷地生长着一片竹林,好一道亮丽的村口美景。石坝上栽植俊秀的“红壳竹”,世世代代严禁砍伐,由于保护有力,竹林密密麻麻,葱翠墨绿,形成一道绿色自然屏障,很好的保护村里的风水,同时为村落蒙上一层美丽神秘的面纱。
4、生态绝佳、气候独特,清静凉爽   在清末期间,我县的一些村落都有一句土话来形容,如:倒挂猎头----说的是沥口(历),两老说话,就是评理(平里)等等,说奇岭村的则是:六月落雪-----奇岭(奇冷),因为奇岭四面青山围绕,日照短,小溪穿村,水雾弥漫,即使是炎热的夏季里奇岭也是凉风习习,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奇岭独特的高山低湿气候,造就了“梅弯白雪”一景。梅弯是奇岭村口的一个山坳,传说这里曾先后出过十八位状元,只要每中一名状元,村里就在后山上开挖建筑一级金阶,一共开挖了十八级金阶。每逢冬日下雪,积雪在金阶上白雪皑皑,银光闪烁,奇岭气温低,雪景可保持较长时间不化。古时许多山外游人每年正月都会骑马专程赶到奇岭观赏“梅弯白雪”的美景。
5、五岭通衢奇岭,四面环山,顾名思义岭多、岭奇。从奇岭去往他乡都要翻山越岭。东至溶口有高同岭,西边到奇口村要翻越小奇岭,西北向去兰溪村要爬过江同岭,东北方向往凌村方向的岭叫张北岭,西南往芦溪是西水岭(水仙岭),而这五条山岭不是简易土路,而是用无数块青石板铺成的古道。古道蜿蜒盘旋在万山从中,犹如一条条彩练嵌在绿色的山林间。古道两旁是浓密的原生态古树林,连绵起伏,林间百鸟欢唱,野果花香,行走其中让你倍感心情舒坦。古时候,每条山岭的岭头都建有古香古色的路亭,两边是用石块石板筑成的长排石登,以供路人休息和避雨。小小而又偏僻的奇岭,五岭皆通,说明奇岭古人的贸易发达和广迎四方的开放精神。
6、六桥竟秀明末清初,奇岭已有规模石拱桥六座:由南至北分别是“会元桥”、“会源桥”、“奇源桥”、“聚秀桥”、“永济桥”和“永佳桥”,六座石桥规模和造型各不相同,各属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的一个字。桥上都建有砖木亭台楼阁,双层斗拱,雕结构,翘角飞檐,雕刻绘画各有千秋。从村头到村尾六座石桥和廊亭遥相呼应,各展英姿,山风吹来,风铃叮当叮咚响不停,亭阁翘角相互竞秀,是“奇岭八景”的的其中一景“六桥竟秀”,正如“徵心堂”楹联所说:“五岭通衢,岭沐古今四时风雨;六桥竟秀,桥连里外三门繁盛”。
7、三祠和谐的祠堂文化奇峰郑氏总祠“一本堂”又就是供奉唐朝大司徒郑传的家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厅由八个石柱构成七开间,蕴含七门郑姓支祠,分别是奇口的河东、河西两门、奇岭外中里三门、樟村、兰溪各一门构成,人称奇峰七门郑氏。奇岭村明朝兴建的三座宗祠,分别是里门的《澄心堂》,地形为五马同槽。中门的《徵心堂》,地势是犀牛望月。外门的《余庆堂》,风水称之为虎视平川。在中门《徵心堂》对面,有一座山高于祠堂,在这个山的脚下砌起了一堵高约5米宽约6米的白墙,墙上画有巨幅《麒麟送子图》,图上一女神怀抱孩子坐在一威风凛凛的麒麟上从天而降,栩栩如生。麒麟墙脚下建有一座花园,园中不但有四季花草,还有一处长2.5米宽2米的犀牛池,池中有水,水里有用一块大紫石雕刻而成的犀牛,犀牛神气活现,牛头抬起,眼睛明亮,摇尾踢脚,栩栩如生,很有灵光,可以预报天气,晴天身上干燥,如果变天下雨,犀牛会身上出汗,汗越大,雨就会越大,人们欲知天气变化就去看看这只神牛。犀牛池坐西朝东,牛头抬起,望着东方月亮升起,故此景取名“犀牛望月”。奇岭三门祠堂共同祭祀,形成和谐的祠堂文化,千百年、数十代郑氏后代互敬互爱,诚实纯朴蔚然成风。
8、淡竹青峰在中门桥屋街对面,是奇岭八景的“淡竹青峰”。淡竹,是文人对竹的清淡文雅品性雅称。环顾奇岭四周,山上全都是生长着翠绿的毛竹,放眼望去全是竹海,毛竹是奇岭一大产业,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这几百亩竹海中,尤以淡竹坞里的毛竹最为壮观,“淡竹坞”面积约四百多亩,风儿穿过,竹林摇曳,各种鸟儿在竹林中鸣唱。古时在淡竹坞山脚下还有学堂和水池,从现在的遗址看,山脚平地里曾经有徽派古建,墙基石板板材整齐有序,最里面现在还有一株约三四百年树龄的桂花树,树干挺拔树冠半径有十米左右,每年八月花开季节,整个淡竹坞清香一片。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竹林里的古建筑交织成一副美丽的“淡竹青峰”绝景,让人留连忘返。
9、五百年的养生池座落在奇岭里门祠堂“澄心堂”前面,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73),距今500年的历史,长约10米,宽11米,塘高3.5米,池水深1米左右,水池四周围栏是清一色青石,石柱与栏板均为榫卯结构相连,雕刻有精美图案,做工精细。 在“澄心堂”门柱上,有这样一对楹联:“活水养金鳞,时来变化;好山横玉几,天为安排”。传说在“澄心堂”南侧有座独立的山峰,名叫“火焰山”,村中房屋经常无缘无故地着火,为了消灾避祸,郑英才建了这口水塘,是根据“五行相克、水火不容”的原理,在火焰山脚下建一口水塘以镇火焰,塘中放生养鱼,形成活水活鱼。塘中鱼只养不许吃,这一优良传统一直传承到今,塘中现有重四、五十斤的锦鲤和草鱼几十条,但村民爱护有加,这良好的村风让前来奇岭观光旅游的客人赞叹不已。这口保存完好且成为今天奇岭最大亮点的鱼塘在镇火消灾方面还有许多传奇,最近的传奇是在1960年,当时村里没有象样的晒场晒穆子,于是有人提议把鱼塘下填埋做晒场,谁知才填了四分之一,里村连烧三幢房屋,村民大惊,赶紧把被填理的部分清理恢复,结果从此相安无火患。这口鱼塘不但为奇岭村增添了美的景观,更见证了奇岭纯朴善良、正直无私的优良村风。屏上刻有金钱纹、卷云纹、牡丹花纹、蝙蝠纹等等浮雕图案,图案精美,雕功精道,颇有神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1 14:08 , Processed in 0.8170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