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皖浙逍遥岭古道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帖子

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15:3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徽杭古道今何在
徽州群山环绕,周高中低,一府六县通往外界及县域之间的道路不计其数,但自府城出境的官道主要是九条,分别至杭州、安庆、池州、饶州、宁国五府及浮梁、开化、泾县、青阳四县,俗称“九龙出海”,后人相应称之徽杭古(官)道、徽安古(官)道、徽饶古(官)道等。如今这些古道大部分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仅在一些远离村镇的山岭上还有少量路段残存,真正意义上的“徽杭”“徽安”“徽饶”等古道已不复存在。
绩溪作为古徽州毗邻杭州临安的两个县域之一,与杭州依山带水。古时,从县城华阳镇出发,顺登源河,过清凉峰,至杭州仅需三天脚程,号称“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大鄣山支脉作为绩溪东出的天然屏障,目前残存的出境古道有三条:“南线”越桃树岭、峰高岭、王干岭至歙县三阳镇,进入徽杭官道;“中线”经逍遥岭、过蓝天凹,“北线”跨竹岭、浪广岭,在浙江临安马啸乡浙基田村汇合,沿峡谷东进临安颊口镇(现清凉峰镇)后并入徽杭官道。其中“中线”逍遥岭古道因穿越峭壁悬崖而成天险,有皖浙天路之称。逍遥岭古道开凿于宋代,现存约两公里,为徽州古道中最为惊险峻美的一段,也是目前唯一商业开发的徽州古道。但其以“徽杭古道”自称却是偏离史实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名称,也让我撰写此文时纠结良久:
其一,不管是史料记载,还是古徽州地域特征及交通网络布局,史上的“徽杭官道”是自徽州府治歙县出发经昱岭关出境至杭州的步道。从绩溪出发经峰高岭、逍遥岭、竹岭的三条古道仅是“徽杭官道”上的“支线”而已。用现代语言讲,是省道与县乡道关系。这一点在《绩溪县志》(1998年版)中得到确认,即“逍遥岩道”为“乡道”;
其二,广义上,古徽州任何一个地方通往杭州的步道都可称之为“徽杭古道”,这样的“徽杭古道”不计其数,现存路面完好的也有近十条(段),“徽饶”、“徽宁”古道亦然,如此命名,本身就没有意义;
其三,原始的“逍遥岩道”现仅存两三公里,连接伏岭镇鱼川村与黄茅培村之间,蓝天凹路段有少量石板路面,断断续续的,因此冠名“徽杭古道”确有以段带线、以点带面之嫌;
其四,基于历史人文景观的商业开发,对保护徽州古道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应以尊重历史为主轴,毕竟徽州古道是一项历史文化遗产,而不是一件可以按商业目的去注册一个商标的产品;
其五,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如何命名、称呼一条古道本就无伤大雅,只要有一路风景即可。但作为徽州古道的探秘者、记录者,还是应给读者提供一份与史实基本相符的文字,而非以讹传讹。
本文以“逍遥岭”名称来记录这条古道正是基于上述考量,也是再现该古道的历史名称,还原“遥遥孔道经何处,妙有丛关一曲通”的历史真面目。
二、拨云驱雾见史实
逍遥岭又名遥遥岩、遥遥岭,其名或来自古道深处的逍遥村。逍遥村地势如窑,古名窑窑,后雅化为遥遥、逍遥,寓“身居山中、逍遥自在”之意。自逍遥村蜿蜒而出的溪流则为逍遥河,河两边的山崖统称为逍遥岩。逍遥岭古道自绩溪伏岭镇鱼川村出发,经逍遥岩栈道,过蓝天凹至浙江临安马啸乡浙基田村,全长约25公里。目前仅“景区”入口的岩口亭至水库路段保存完好,“江南第一关”及茶亭、古庙等建筑犹存,蓝天凹路段尚残存部分石阶路面,整条古道自然景色优美,历史文化深厚,是一条集观光旅游、登山健身、探秘历史于一体的徽州古道。
我们未从“景区”入口出发,而是自北线竹岭古道穿越到逍遥村,然后沿逍遥河至“景区”出口。这个行程安排也在巧合中见证了这两条古道肇建年月的先后顺序。
传说,当年胡宗宪走竹岭古道往来杭州多年,他养了一条黑犬作为信使,但黑犬独自往来杭州绩溪时走的却是一条穿越丛林峭壁的近道。胡宗宪便命人按黑犬行走的路径开山筑路,“随其势之高下屈曲,滞者凿之,凸者平之,峻者削石以为蹬”,于是有了现在的逍遥岭古道。
传说总是带着百姓的善良愿望。在绩溪历史上,胡宗宪算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加直浙总督,手握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总督兵务大权,为家乡搞点“基本建设”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历史却是一双无情的手,把这个顺理成章的传说剥得体无完肤。据古道一块摩崖石刻记载:“圣宋宝祐丁已年六月旦日,大石门胡八十府属讳润捐金用工开辟,凿去巉岩,甃成阶级,以便往来,永无危险,至中秋前五日毕工。卿记岁月云耳。”其意为,宋朝宝祐丁已年(1257)六月初二,绩溪大石门人胡旦捐资开山筑路,凿开陡峭岩石,砌成台阶,百姓往来化险为夷,至中秋前五日完工。按此记载,胡宗宪(1512—1565)出生时,这条古道已存在两三百年了,何来“黑犬探路”之说?即使历次道路维修中,也未见与胡宗宪相关的记载,如:古道修建之初,绩溪北乡程氏“伐石为栏,障于旁,往来愈安”;明成化年间(1465-1487),汪以茂等筹资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邵在炳、邵之华、程怀邦、胡商岩费时六载拓宽重建,并立有《重修遥遥岭古道碑记》;民国三十二年(1943),徽商胡元堂牵头筹资两万元,再次大修古道磨盘石至岩口亭路段,重修岩口茶亭。
三、竹岭穿越逍遥岭
与竹岭古道相比,遇崖凿石、遇河搭桥的逍遥岭古道几乎直线连接绩溪伏岭镇与临安马啸乡,不说省去鱼川村至桐坑村的十公里路程,竹岭古道绕经荆州乡的“弧线”也徒增了许多冤枉路。比较才能认识历史,比较才能认知古人修路筑桥的智慧。我们一天翻越几座山岭,行走这两条不在一个流域古道,这样的行走,更像是一次对徽州古道的探源和朝圣,浓浓的仪式感。
中午,我们经竹岭抵达荆州乡金冢村。从金冢村到逍遥村的路是当地村民上山劳作走的便道,翻山越岭十里路,并无路标,更无石板路面。经热心村民指点,我们才在离村约一公里的地方找到登山路口——一处开荒种植柴胡所挖出的山道。
第一座山峰不高,不到半小时即登顶。但下行的路却已被杂草湮没,尤其谷底小溪边,青草萋萋,藤蔓灌木稠密,几乎没有路。我们用手杖打草开路,且目不转睛地盯着路面上任何一点动态目标,但还是相遇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行动物,幸好有惊无险。在溪边的灌木丛中,我按地图所指的方向顺利找到再次登高的山路。这是一座比竹岭还高山峰,且都是直线攀高的便道。当我们挥汗如雨到达岭头,见到一座拱形路亭时才松了一口气。那种感觉仿佛是在辽远的岁月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站在岭头,逍遥村尽收眼底,四周层峦耸翠、冈岭四合,粉墙黛瓦的村庄犹如花心一般镶嵌在青山翠竹间。想想古人,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将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村庄比作“窑”,确实有失大雅。即使如今公路四通八达,除了逍遥岭古道外,也仅有一条从桐坑源翻越千米高山的水泥公路到达这里。不管步行还是驾车,到了峡谷尽头的逍遥村都会有一种“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1 07:41 , Processed in 0.5687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