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廻岭古道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3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5:5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古道是古代徽州府与周边州府经商往来、人员交流的主要通道,是见证徽商历史文化的“徽商之路”。这些古道多顺山势、沿溪水而建,古时五里一亭、十里一庙,如今沿途依旧森林茂密,流水淙淙,景色绝佳,是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
据传当年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曾过廻岭至回溪村,问计于乡贤朱升,然三次寻访,两次未果,只得折道越岭返回,故称廻岭。另一说法则是,廻岭位于五龙山廻峰下,峰回岭转,岭因峰显,故名。其间古官道自然称之“廻岭古道”。
廻岭古道为婺源至休宁古驿道,自休宁县陈霞乡回岭村到婺源县段莘乡裔村,跨越五龙山与石屋山峡口,全长约8公里。古道北接思贤岭,古代婺源北部官民进入徽州,学子进京赶考,客商前往苏杭,均可经此要道。廻岭地处吴楚分源界岭,有“饶河源头”之称,且峡口两边山高岭巉,故为古代兵家必争要塞。当年,回溪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毛主席赞为“九字国策定江山”,廻岭古道也因此更显钟灵毓秀。
徽州山水的静美不仅在于山野田园、粉墙黛瓦,还有那滋润的山水,丰腴的植被。一块坡地、一条山道,只要没人打理,一个夏天,就足以草蔓丛生。当年人来客往、喧闹熙攘的“官道”也越来越多地寥落在荒山野岭,青石铺就的台阶更是被枯枝败叶侵蚀得仅剩细细一条,萦绕于山岭之中。
道路两边的茶窠地已长满杂草,偶有野花点点,突兀而出的狗尾巴草,在微风中摇头晃脑,像是久居山舍的小狗见到陌生人一样汪汪乱叫。显然自春茶采摘后,此处已少有人迹光顾。走过茶地,拾级蜿蜒而上,青草、箬叶、藤蔓已把路面夹在当中,绿莹莹的青苔占据每一条石缝,满目苍翠,也颇显荒凉。沿途树䕨缠绕,枯树阻路,自然,原始,寂寥,沧桑。
古城关位于五龙山与石屋山之间,V型山坳中,横跨一座拱形关洞,当地人叫“廻岭洞”,一拱接两山,雄关锁钥,俯览众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廻岭洞青石砌成,刚修葺不久,洞顶尚有新土。拱洞上有题额,南为“挹峡”二字,北面匾额似乎经不住时光的纠缠,早已脱落,仅留下曾经石额伤痕。洞内两边石壁镶有六块石碑,其中四块已模糊不清,应是当年捐资修路的功德碑。另外两块石碑中,一块是婺源县古建保护委员会修复廻岭洞的《记事碑》,落款日期,二〇一六年仲秋。另一块残缺石碑,横书“南幹止峡”四字,无落款。
徽州古道之所以让无数户外者乐此不彼,不仅仅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山、艳艳的花、色色的果,更在于其残垣断碑中隐藏着曼妙的故事、青石路面上印记着太多的足迹。由于我们无法从浓密的草丛中扒开那些深邃历史,廻岭洞上的“南干止峡”、“挹峡”自然成了这条古道上的一双眼睛,透过这双闪亮的眼睛,也许能够洞察出那些沧桑的故事。
廻岭古道从远古走来,带着饮毛茹血的野性。然而当它穿越五龙山后,也变得灵动起来,即使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五步龙”,似乎也被赋予特定的历史内涵,带着芸芸众生的精神使命。它让我们从先人的智慧中汲取支撑,从历史的漫漶中去认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在脱离束缚后重新回到自然的过程,就像廻岭洞边那棵从神坛走向大自然的“五谷树”。
“五谷树”位于廻岭洞北、古道后面,从根部几十公分处分叉两枝,均粗如脸盆,虬枝盘旋,叶似垂柳,冠盖十几米,传为明朝时由京都移栽至此。“五谷树”春季开花,雪白细绵,夏季结果,果实形状各年有异,象稻谷,似高粱,如玉米,若小麦,以及粟米之类的谷物,故为“五谷树”。民间称它能预知五谷丰欠,树结何果,即可预知此作物当年丰收。以前,当地村民将此供为树神,顶礼膜拜,企盼五谷丰登。植物的神奇,让我惊异,人类的联想更让我感到大自然的温暖,遗憾的是,树冠周边柴草浓密,野花簇拥,我们未能近距离观看今年到底结了何种“谷物”。
“五谷树”学名雪柳,叶子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传为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植物。雪柳在春天里盛开米粒大的雪白繁花,秋天会随年景、节气变化而长出形状各异的果实,为植物固有特性。在曾经战事连连的年代,粮草欠收,人们寄希望于五谷树能带来丰收,丰收了,就能打胜仗,所以,五谷树的花语象征为“殊胜”。
穿过迴岭洞,即为婺源县地界,一路下山,路面略好,只是仍有许多树木拦路而卧,仅能跨步或弯腰经过。其间两座路亭已修葺恢复,可以安心小憩。至婺源县段莘乡西垣村,水泥公路替代了青石板,村中徽派古民居无一例外地佝偻在一栋栋高耸的钢筋水泥楼房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1 09:35 , Processed in 0.5415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