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古道——塔岭

[复制链接]

8

主题

8

帖子

2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5:2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塔岭古道在婺源溪头上溪村境内,距安徽休宁县城80里,离婺源县城150 里。《徽州府志》说塔岭又名得胜龄,为休婺分界,水分饶浙。正德八年,邑令唐勋战走桃源洞寇,因此而改得胜岭。塔岭古道长20里,沿路均为青石板铺就,为婺源通往古徽州重要通道五岭之一,宋代大诗人方回有诗曰:“山水吾州称绝奇,间生杰出当如之。不行天上五岭路,焉识人间二程诗。”一路古道保存得比较完好,因为没有被开发旅游的缘故,依然保持那种原生态的味道,没有开发景点的那种纷纷扰扰,深受不少户外爱好者的厚爱。石壁里面藏金牛的民间传说塔岭古驿道始于溪头乡上溪村,通至黄山市休宁县黄茅村。塔岭和羊斗岭,对镜岭,芙蓉岭,新玲(现在安徽休宁境內)合称五岭。宋方回有诗云:“第四岭头分两邑,相背无情水流急。浙河东下彭蠡西,到海终须合为一。海东闻有沃焦石,万国之水不供吸。世故人心千百岐,有生必死终无迹。焉用皇皇兮仍汲汲。君不見塔岭之塔焉在哉,不如有酒斟一杯。”据《徽州府志》记载,宋代曾设置塔岭寨,明代废上。现在人们还说,塔坑村头旧有一亭塔,地方人称塔岭洞,古遗迹还在原地,是婺源休宁两邑的分界地,有界碑为证。从上溪沿古道的行3里,驿道路旁一处光滑的石壁上,竟有野趣天然的“牛鼻桊”②腾图像!传说,石壁里面藏着一条金牛,可是若要牵它出来需要百岁的姑娘,还要用米糠搓成的绳索!米搓接成绳索不易,百岁的姑娘我想更是不易找到!所以金牛自然在里面一住千年,未有人牵得出来!塔岭自古是徽州盛名的古驿道,这里面也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放事。说是唐代婺源曹门人汪源,心地淳朴,开旅栈为生,这也是个挣钱不多的小本生意。一天,有一广东商人贩珠宝来县,途中广东商人听到给他运货的两个挑夫私下密语,说:到县城后要举报他“瞒税”。广东商人吓环了,为不给挑夫抓住证据,就将珠宝寄存在汪源的旅店里。商人进到城里后,挑夫果然告到县衙,县官立究,派人搜查,可是没有查出证据,于是县官认为挑夫举报不实,处罚了他们。心中有鬼的广东商人吓得也不敢取物了,仓促逃走,经芙蓉岭而去。使他大感意外的是,客栈老板汪源已早早地在那里等待他了。汪源送还珠宝,商人喜出望外,执意要将珠宝送一半给注源作答谢,挣钱不易的汪源淡泊金钱,拒绝回报,悉数归还。汪源的美德深受人们赞颂,后来人们将其居住的地方改称为“还珠里”。古道在距离上溪村五里的地方,建有一座亭子,村民们俗称“五里亭”。只是这路亭建在山坳里面,人不走到跟前,根本就发现不了这座亭子,正因为如此,旧时有盗匪常常在此打劫过往客商,所以这个亭子又称强盜亭。五里亭前方有一座叫“永安桥”的古代石拱桥,过去村里人外出赶考经商,家人迎送一般在此止步告别。“永安桥”中的“永安”两个字,一是寓意石桥永久安固。塔岭古道地处深山峡谷,春夏之交山洪较多,石拱桥常常会被洪水冲垮。那么,过去山村人建一座石桥不容易,往往要全村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桥建好了当然祈盼永久安固。一是祈福全村人进出平安之意。婺源人从此路出门,走五岭到五里亭,远行的人就会向送行人道谢作揖。送行人依依不舍地看着远行人上“永安桥”,远远道一声“兄弟,永远平安!”漫漫石径,悠悠古桥,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远方,既连着今天,也连着已逝的久远,漫漫旅途,是怎样的沧桑和沉重!不仅是祝福,更是守候!“五岭崎岖一步难,白云兼雾羃中间。行人莫道山多险,更有人心险似出”这诗是宋代大诗人程炎子过此岭时所作。是的,人生旅途会有多少风浪在方?如今古道少有人走了,藤蔓与灌木严严实实包裹老桥,桥身侧面的面额字迹已经模糊了,但我们不难想象旧时那种依依不舍,长亭话别的感人场景。春天雨水充沛,古道山崖上到处挂着洁白的瀑布,特别是白米下柜、大冲,百丈冲三处瀑布群引得人们异常兴奋。在这三个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就是百丈冲瀑布了。百丈冲瀑布是塔岭古道上最大的瀑布,三面石壁环拱,悬崖峭壁如刀劈斧削一般,一帘瀑布由近百米的高处跌落,声吼如雷,轰声震谷!它深藏翠绿的峡谷之中,远不可观,只能听水响,又因出水口小,大水时可喷出几十米远,水雾迷蒙,秀气而不失壮观,如同悬浮半空的云梯。这条瀑布的水源汇集了20里长的深山谷里的飞泉水流,终年水源充沛,三面石壁如刀劈斧削一般,其形成的珠帘瀑布足有3米宽,瀑布水直冲往一个26平方米的深潭,瀑布由几十米的高处跌落,水帘喷珠溅玉,激壮深沉!瀑布下面则是清激的深潭,当地人叫它“龙潭”,酷暑时节,走近潭边,即有蒙蒙的雨雾飘来,使入感到清爽异常。潭边的奇花异草,青翠欲滴,潭水纯净碧透,人影、帘影映其中,美哉!妙哉!让人不忍移步。齐云山上香与百丈冲阑1记①冲,乡音客称,即瀑布正对着瀑布的是一座古桥登云桥,登云桥连着的就是塔岭最险的地段“百丈冲岭”,石阶沿山盘旋而上,外侧是悬崖峭壁,让人不得不为之胆颤心惊,就是在今天看来,修这样一条驿道也是极其不易的,可见上溪村的村民,对于家乡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是多么的不遗余力。塔岭古道不仅仅是外出经商做官的必经之路,而且还是村中妇女去齐云山上香的道路。齐云山是道教名出,徽州道教信徒每年必去的朝奉圣地。婺源人对齐云山的道教更加虔诚,不少乡村都有大小的香会组织,香会每年都牵头去齐云山,过去女人裹小脚,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很慢,有时还得要人抬,从婺源到齐云山往往走二三天的古道。道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她们去齐云山上香的行程,而且还涉及大家的人身安全,维修和加固古道的问题,成了乡村一个共同关心的事情。
据《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同记》记载,在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上溪头程氏林宗公支,宾明公元配汪氏,年八旬时,就带头输银 10两,倡修大冲石栏杆,以保护行人安全。当地的跤池寺应该叫诚一的僧人,积极募化维修资金,并且规定“每石柱石板造成栏杆,包定每丈计银壹两钱”。一共新做石头栏杆30丈,其中程兆枢和族侄志祥以及诚一僧人募助1丈。
这次栏杆维修后,过来十多年又有多处损坏,长度有7丈多。乾隆壬申年,程兆枢鸠工,再次对岭路栏杆进行维修。本族兆昔、上达登门募助,合族乐输。对损坏的道路拆除进行重新整造,錾石安固。对柱石底部损坏,全部更换珠石,共换造栏杆8丈,加长2丈,并旧共32丈,这次出钱助工人员全部登记在簿,编录在《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局记》。
到了乾隆壬申年(1752)上溪头程兆枢室汪氏六旬时到齐云山进香,路过小冲岭时,看见岭路崎隘,行人眩目惊心,冰雪覆盖寸步难行,心想,如果像大冲那样在石板路旁边加筑栏杆,那样行人就安全了。于是她邀请了家中的子侄聚在一起,募集建设资金,10 年后开工建设。据当年78岁老人程光枢在《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同记》的记载,维修这条岭路应该是十分热闹的。自三月至十月,日食大小菜皆备贴,估计议工搭厂彻厂皆供饭。开工献神,收工谢神,皆备席接请。端午、中秋咸蛋、馒头、池鱼、月饼皆另备。石栏杆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当作“四旧”破坏,只留下了十几米。瀑布上游3里处到达塔坑村,该村像住在船里一样,水无出口。传说大禹治水年代,劈石开河,水流向“百丈冲”。爬上百丈冲瀑布,石板路在山涧里绕行,大冲之上有小冲,凡是危险处都建有石栏板挡着。塔岭又名“得胜岭” “得胜岭”,这里面还有段传奇故事。明正德二年(1508),潘泰依靠权势太监刘瑾,出任余干知县。到职后,横行苛政,加上当年人旱成灾,民不聊生。王浩八是余干县万春乡(今属万年县)人,家境贫寒,为人正直公道,身材魁梧,有胆有识,传说他“行走如飞,力大惊人”。王浩八曾做过当地的“粮长”,负责催交粮税,眼看白姓再也生活不下去了,官逼民反,王浩八便和乡人余乾七、朱显一等人就像陈胜吴广起义一样,率众起义。正德四年(1509),王浩八在就姚源(今万年县境内)立寨结营,举起义旗。明朝正德八年,起义军攻下婺源后,接着进犯休宁。为平定叛乱,当时休宁知县唐勋,起用深通兵法并熟悉徽州地貌的程一作为军中参谋。自古塔岭一条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程一在塔岭埋下伏兵,打得王浩八指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塔岭又名“得胜岭”。据传,王浩八将掳掠来的很多宝物全数理在塔岭之中,期待有朝一日靠它招兵买马,东山再起,可惜最终不能成事。至今在婺源当地还流传者这样一句民谣:“塔岭头,饶岭边,谁能得的到,富过江南半边天。”十八担的故事是不是真实,无据可查,不过据说曾经有入在饶岭边发现过金元宝,甚至近些年还有人来塔龄寻探藏宝一事。俗语说得好,“横财不福命穷人”,能够得此巨财者必定也是有缘人。十八担金银珠宝,是不是有点心动了呢?赶紧去塔岭走走,说不定这笔财宝无意间就会被你发现呢!据说岳飞当年也是从塔岭古道进出婺源的。1934-1935年方志敏带领的红军几次经过塔岭,并在这一带进行多次激烈的战斗,也取得不小的战果。皖界碑在塔坑一条清溪把我们引到了塔坑村,一条清溪也把塔坑村分成了东西两边。而连结两岸的当然是桥梁,不过这桥有石质的、木质的,有平板的、圆拱的。一座精致小型的圆拱桥吸引了我们,桥中间的石板上饿刻着“文德桥”三个字,时间是清宣统元年。像婺源县其他山村样,这里的民居二楼都设有晒栏(谷浪)。晒栏在大门外用木杆埋在地下,上而田横木挡着。从二楼伸出的1 来根杉木标搭在外面横木杆,上面可以放上三五个篾盘。这样就能晒辣椒、黄豆、玉米等各种农作物。每到秋天,五颜六色的晒秋景色,成了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大批城里人到此游玩。file:///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9wcmgtiawyqpzzkaapqxlrib4nta5ibu3httr42o01kwj93g05ib7icpjx8sq2touyyly5jticm62s4yrm51ibfmygia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在村中路边上,我们发现一块青石界碑,中间是“赣皖界碑”四个大字,右边并列着“皖省政府移交委员、赣省政府移交委员”,还有当时接交双方“王昭圣、谢尊喜、胡宝深”等五人的名字,名下刻有“勘定”两字,左边是“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二十三年(134)正是当时国民政府将婺源县划归江西省管辖,界碑应该是当年所立。仔细辨认可以发现,碑刻中的两个“赣”均有被人工凿过的痕迹。
从塔坑到塔岭已经不远了,不过古塔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在一道山坡上寻找那些残砖碎瓦。往下再走十公里才能到达黄茅,昔日王廷桂在《过五岭》:“曲折逶迤上复上,行人如蚁旋来往。”如今,古道上那种行人如织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群山当中的高速公路让古道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记忆。随着近年来徽州文化备受国人的关注,塔岭古驿道再次进入,不少文人游客慕名前往。瀑布现在还没有被整体开发,依然保持原生态,没有商业气氛的困扰,确实难得。更是不少驴友欣然向往的户外徒步的好去处,成为深藏“最美乡村”婺源闺中的一颗亮丽明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1 16:04 , Processed in 0.5256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