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古书院之紫阳书院

[复制链接]

20

主题

20

帖子

6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融教育,科研,藏书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今天,在安徽省黄山市,仍然保存了一些古代书院,这些书院反映了古代徽州地区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发达。

据康熙《徽州府志》记载,当时徽属六县共有书院五十四所,其中“以紫阳为大”,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了歙县县城的东部,歙县中学校址的后山上,这里就是歙县最大的私学之一的古紫阳书院的所在地了。

紫阳书院自1246年创建至1906年改办为紫阳师范学堂,长达660年,这期间书院曾四易其址,曾经在歙县问政山和紫阳山各有一座紫阳书院,太平天国时期,书院皆毁,战后仅恢复了问政山的紫阳书院,也就是歙县中学所在地。和书院相比,明伦堂的历史更为久远。因为在紫阳书院建造之前,明伦堂就作为当时县学学宫的一部分了。它初创于南宋淳祜十年(公元1250年),门厅上悬有白底黑字“明伦堂”横匾,表明这里是老师向学生教授文化知识与传播伦理道德的地方。

一路沿着东南甬道而上,一座青黑色的石坊立于道路之上,坊上书有“古紫阳书院”五个遒劲有力的楷体大字,这是古紫阳书院书院的重建人之一,曹文埴当年所书。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歙县中学门口的也是当初县学门口矗立着的“县学甲第坊”,因正面额枋上刻有“状元”、“会元”、“解元”而得名,又称为三元坊。牌坊上还刻录着徽州历朝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字,以激励后学。在这两座石坊下,见证了多少徽州学子步入学堂,又走入仕途的脚步。它们保留到了今天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

明伦堂如今已经作为歙县中学的校史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康熙御书的“学达性天”和乾隆御书的“百世经师”两块匾额,显示了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不同寻常的光环。而在堂内一条长碑上刻有的古紫阳书院规条让我们对古老的书院更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据考古紫阳书院的学员通常为正额监生80人,童生40人,正额生每月院助膏火银(灯油费)二两,还设有奖学金,书院当时的设院长1人,山长1人,一切章程都勒石镶嵌在院内碑上。这些足以证明书院当时的办学水平已经相当成熟。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级学府,在当时,徽州商人和当地宗族对书院的重点支持和钱财资助不可不提。

到明清两代,徽州已经形成了从散布乡间的村塾,家塾,到官方开班的社学,县学,府学等一整套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在当时,整个徽州呈现出“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居民之处,莫不有学”的重教兴学的景象。在下一期的节目里,我们就去走访黟县的南湖书院,了解这座书院的前世今生和历史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5 10:41 , Processed in 0.8972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