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慰祖故居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帖子

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6: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慰祖故居位于渔梁中街77号,如同诸多讲究的古徽州建筑一样,故居门罩饰有砖雕,但门额上的题字已被凿去。
因街道宽度所限,我们只能仰望,如同他的艺术,给人以峻拔之感。正门的墙上,还隐约可辨“官盐”字样。
巴宅始建于 明末,到乾隆年间完工,清末又增加部分建筑。故居坐北朝南,分前、中、后三进。前进为客厅,清代建筑,用材为银 杏木,三楹,有天井、两庑及门厅;中、后进为住房、书房,分别为清初、明末建筑,皆为带楼阁的三合院。
另有东、 西厅和后花园,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客厅瓜柱柱托雕刻精美,角檐柱上端有丁字拱,中进为梭柱,柱础呈覆盆状 ”。故居现存有“爱日居”“莲淑长春”等匾额。
该建筑现辟为“巴慰祖故居博物馆”。


渔梁街上的巴慰祖故居
渔梁俗称梁下,近古城、临练江,地理位置优越。因地形限制,渔梁遂向东西两端呈带形发展,西向为明代太平桥,东 端亦为明代所建紫阳桥,两桥之间的水坝即被誉为“江南都江堰”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梁坝。
人在坝上仰望渔梁 街,房屋鳞次栉比,西望烟波浩渺,可见隐隐青山,南岸岩石嶙峋,远处有紫阳山,景致优美;坝下则湍湍激流呼啸向东,一泻千里,“一自渔梁坝,百里至街口”“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令人驰想。


故居大堂
我们走在古老的渔梁“鱼鳞街”上,店铺、商号遗迹比比皆是,可以想见当年人声鼎沸、货物丰裕的繁华气象。
渔梁成为徽州著名的商埠重镇,与建坝息息相关,来往船只至此不能畅通,货物只能转运,此地成为货物的集散地。
渔梁坝下 ,昔日建有数个大码头,“最多时,20~30吨的船只可停靠300艘左右”。


中进天井
巴慰祖故居为渔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由此可知,巴氏为富庶的徽商人家。但巴氏原籍为四川巫山,后迁徙至徽州。
巴慰祖父亲巴廷梅(1719—1781),字圣羹,号雪坪,工诗文,擅篆刻。有资料说“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曾“ 寓其家”教授文章。巴慰祖在诗文、书画方面的才识,显然受到家学等影响。
巴慰祖,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 作隽堂,又号莲舫。徐康说他“盖徽商而家于邗江者”。
汪中《巴予藉别传》这样描述他:“生而通敏,眉目疏秀,身 纤而皙。少好刻印,务穷其学。旁及钟鼎款识、秦汉石刻,遂工隶书,劲险飞动,有建宁、延熹遗意。又益蒐古书画器 用及琢砚造墨,穷极精美,罗列左右,入室粲然。
其父弗善也,颜其居曰‘可惜’,予藉不能改。”巴慰祖虽然家丰于 财,然一生好游名山胜地,广交游,不拘于一格。又好弈、骑马、度曲,如是数十年,竟“大亡其财,且日病。晚为人 作书自给……乾隆五十八年夏,游江都卒。”


内装饰不失精致


巴慰祖诗书画印兼擅,诗有《黄海吟秋录》,书则楷行隶篆皆能,尤以隶书见长,省内外多家博物馆都藏有他的隶书作品。
安徽省博物院藏有巴慰祖双钩汉《韩仁铭》等隶书碑刻,歙县博物馆则藏有汉《刘熊碑》之巴慰祖双钩摹刻本。巴慰祖篆刻以汉印为宗,兼学古玺及宋元朱文,也受到程邃的影响,印风工致挺秀,儒雅纯正,其“下里巴人”广为人知 ,为其细朱文代表作,后人对其评价很高。
巴慰祖篆刻传世作品不多,主要藏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徽州文化博物 馆藏有一方“慰祖”款象牙朱文多字印,印文为:“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 ,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印文出自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长相思》,文字多达36个,而象牙质地滞涩, 较难刻制,但此印却布局工稳,线条劲挺,刀工精湛,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5 09:11 , Processed in 1.2151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