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茂荫指南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3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6:1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想可能有些朋友不认识王茂荫,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清朝的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王茂荫(安徽歙县杞梓里人)1798年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徽商家庭,幼年丧母,其夫多年在外经商,由祖母方氏将其培养成人。方氏在王茂荫的一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氏引导幼年的王茂荫读书并教育他做人的道理。在祖母方氏的教导下王茂荫不负众望在1831年高中举人,让王茂荫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中举的消息并没有给祖母带来喜悦,反而祖母却对他语重心长的说:“吾与家人守吾家风,不愿汝跻显位,致多金也。吾以书籍传子孙胜过良田百万 吾以得名留后人胜过黄金万镒。”祖母的一番话使王茂荫受益匪浅也成为他一生的做法则。
作为红色导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王茂荫在入仕后曾历任户部、兵部、工部和吏部侍郎并两度担任监察御史为官三十余年,清廉公正。在其担任吏部侍郎时曾系统的提出了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过度的纸钞方案。
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我们来分析一下王茂荫的货币政策。但是的清朝闭关锁国,早已不是天朝上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的大门被西方国家用武力强行打开,大量西方商品涌入。涌入的不仅仅是西方廉价的工业化产品还有鸦片等为扭转贸易逆差的高耗资毒品。中国近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一个与世界“脱节”的帝国被西方强行的和世界连接。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导致的是银价的飞速上升,为了弥补传统金属货币的稀缺,清政府只能毫无根据的发行钱币。然而祸不单行全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且已成燎原之势,清朝的财政货币本就一塌糊涂,现在为了筹集镇压起义军的军费使财政雪上加霜。清政府无奈只能按照缺口,盲目地发行了大量钱币,这就导致在几年后发行钱币已经不能满足清政府的实际需要,于是政府又强行发行了不能兑现的“大清宝钞”和大钱。我们知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流通是在指货币不断地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运动,其数量也直接影响着商品市场的价格和商品的生产与交换。在低信用的政府发行大数量的不能兑现的货币后必然会导致发行的纸币信誉下降而成为一堆废纸,造成物价飞涨。我们知道一定时期内流动中需要的货币量和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动速度(次数)有关,在流动中的商品总额无明显的变动甚至萎缩的情况下仍然发行大量高面值纸币无疑会搅乱物价市场导致物价飞涨,商品价格水涨船高。这种恶性通胀是直接影响商品的,在政府无刻意的价格保护下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必将更加恶劣,地主和投机商是不会关心市场的健康与否,他们会运用一切手段囤积商品从中获利。

王茂荫在根据当时的国情向咸丰皇帝上书《再议钞法折》,提出了以下观点:1、允许国家发行的纸钞兑换现钱和白银,2、允许各商店用钞兑换银且允许当商铺款项出入顺带用钞币。这样的政策无疑是有利于当时的金融环境的,但是咸丰皇帝和户部大臣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还在用传统的天朝上国和“贱商”观点看待这个政策。户部大臣和咸丰皇帝认为王茂荫的政策利于商贾而不利于国家,殊属不知大体。很显然这本就是一个市场与国家的问题,当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的金属货币相等,那么单位纸币就能代表单位金属货币,如若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发行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那么全部的纸币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相应减少,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钱不值钱。”

根据《再议钞法折》可知王茂荫提出了“以实运虚”的理论,即用有价值的金属货币来保障纸币的流通。通过纸币与金属货币之间的流动和互相兑换来增强纸币的信誉,更要从宏观上控制纸币的发行。但是在王茂荫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独特的金融手段,他特别重视商人在金融活动中的作用,特别是钱庄和典当行业的商人,他把这些商人作为纸币发行的中介,对这些商人以利益关系推动他们在国家金融市场的积极性。这种思想在还处于封建王朝的当时还是十分超前的。

官票和宝钞活生生被清朝玩成了虚拟货币,其本质也变成了废纸,他们被剥离了货币的职能,只保留了纸的功能。王茂荫的虚、实转化理论在提高货币信誉和防止通货膨胀的功能上似乎也有近代金融手段的影子。究其根源王茂荫似乎在徽州商贾之间互相兑换纸钞和金属钱币之间找到了灵感,从其根源还是徽州文化的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6 18:06 , Processed in 0.5524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