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乱世佳人”——赛金花故居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帖子

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9:4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赛金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不寻常的女子,是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那段苦难历史不可分离的特殊人物。

近百年来,人们对她或褒或贬,毁誉参半,争议激烈,持续至今。由于涉笔成趣的传奇经历,她频频出现在小说、诗歌、戏剧、电影中,从而更为人所熟知,成为中国近代一位有很大争议的名人。近年,她又和林徽因、宋美龄等一起被评为“中国近百年十大时尚女性”而备受关注。

赛金花故居郑氏旧宅座落在安徽省黟县宏村镇上轴村(原黟县二都上轴村),距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分别为13公里和6公里。

赛金花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的十二个春秋,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赛金花被“递解原籍”,又小住黟县半月。因此,赛金花故居因其人,更因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而成为人们了解徽州、了解历史的一所博物馆。


赛金花故居是利用古建筑建立的博览建筑,但它既不同于纪念类的名人故居,也不同于艺术类的建筑博物馆,它应该是博览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博物园,即集中徽州传统民居(包括名人故居,以及其它住宅、祠堂)、宅园等于一体,具有特殊的环境、高品位的游览趣味和完善的服务设施的博览建筑。

赛金花故居工程经文物部门批准迁建的4幢徽州清代建筑,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有的是县级文保单位,它们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建筑是徽州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清代中、晚期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在现有的徽州历史遗存中,郑氏旧宅的廊庑、天井布局处理,李氏旧宅的堂屋空间变化,在徽州四水归堂式住宅中皆表现出独特之处,营造重现了徽州古典园林优美的景观艺术,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古代建筑园林艺术也得以较完整的保存。

宅园由业主命名为“归园”,主要取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词义。


水态山容凝画魄,墟霏村霭荡诗心。归园在空间布局、掇山理水、建筑经营、植物配置诸多方面,皆富有徽州宅园特点,疏朗大气,雅健自然。园以山、水景观为主,南部为水面,亭廊逶迤,或缘溪、或涉水,高低错落,构图生动活泼。

中部为园内主体建筑四十二狻猊榭,榭掩映于林薄,以无渡桥与南部相连。

北部为土胎石山,南面叠石,构成峰、崖、洞、涧等,与水体密切结合,山景变幻,林木葱郁,得山林之意境。园西沿建筑外墙曲折布置游廊,并于迁建建筑夹缝中,朝水巷设入口,效古代园林在节日开放任人游览之故事。

园东砌矮墙或花墙,作开敝式处理,借山村田园风光,使园内、外景致浑然一体。归园地表塑造以造化为师,经营形势,安排章法,因高筑山,就低凿池,山水并用,互相衬托。


耸逸峰为园内高视点,上建石亭舒啸,供远眺和鸟瞰。山高约9米,主景面朝南,不仅有良好光影效果,且可挡北风,可障园外杂乱建筑。山石就地取材,以附近侵蚀剥蚀地貌为创作蓝本,组织麓坡、岩崖、峰峦、洞隧、谷涧、泉瀑、矶滩,构成整体气势。山顶土层裸露,种植树木,烘托出山林气氛。




园内三分之一为水面,清水塘分南、北两池,北池在耸逸峰下,与山相依。两池间以溪涧蜿蜒相接,架两桥划分水面,形成新的景象空间。水自耸逸峰泻下,从石梁步石间跌落池中,然后沿溪南流,滚弱湍闸而下,于南池与水巷沟渠来水相汇。


归园建筑经营与自然景象有机结合,统一和谐,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四十二狻猊榭为景象构图中心,榭北面山临水,推窗远眺,耸逸峰在平视静观情况下,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分别在45°和30°以内,能获得“远山来此与堂平”的感觉。

建筑采用徽州民居风格,但体形更为丰富,空间更多变幻,装修更多情趣。以园林带普遍性的亭廊为例,其造型各不雷同。园内之亭有古朴、充满野趣的石质山亭舒啸,有轻盈照水的水亭听耕、静寄。廊可分为半廊、空廊、复廊,以及随地势起伏变化的爬山廊、涉水凌波的水廊。其它如洞门漏窗、砖木石雕,桥梁闸堰,甚至画船石灯,随处点缀,均别具一格。归园植物配置,主要从景象艺术构成出发,融汇于山水建筑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18:48 , Processed in 0.8349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