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历史名人——杨文会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1

帖子

6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0: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近代著名佛学家、出版家。他对我国的佛学研究,特别是对佛经流传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佛学的中兴之祖”。

杨文会故居位于黄山区乌石乡岭下杨家中心村,一个恬静的小村落。村子被群山环抱,一派世外桃源般的安然。记者一走进村口,远远就可以看见杨文会的故居。故居并不大,两进格局,典型的前院后宅民居,屋前一道半遮半掩的月亮小门,瞬间让人有了“柴门静夜无关钥,留与山僧带月推”的感觉。
道光十七年(1837)十一月十六日丑时,出生于安徽石埭县乌石岭下杨家,名文会,字仁山。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破安庆,徽州等地,文会时居襄办团练,跣足荷枪,身先士卒,论功则固辞不受。

同治二年(1863),曾国藩任两江总督,驻安徽省省城安庆,委任文会为湘军谷米局主任。

同治三年(1864),文会于病中偶得《金刚经》《大乘起信论》,怀归展读、觉甚微妙,自此走上学佛之路。

同治五年(1866),文会在南京正式成立金陵刻经处……
同治五年(1866)杨文会移居南京后,他与当时中国佛学界知名人士交往甚密,这其中就包括河北的王梅叔,湖南的魏刚己、曹镜初,江苏的赵惠甫、刘开生,广东的张浦斋等。他们经常在杨文会家中研讨佛学,均深感当时国内佛经大部分刻版都毁灭了,保护这些文化瑰宝刻不容缓。于是,杨文会于是年(1866)在南京成立金陵经书处(金陵刻经处前身)。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祗洹精舍”,杨文会自编课本讲习佛典,并聘请苏曼殊等教授梵文、英文,着意培养中外兼通且具有现代意识的佛学新人。直到逝世前一年,杨文会还亲自担任刚刚成立的佛学研究会会长,定期亲授佛学。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杨文会的不懈努力之下,金陵刻经处很快蜚声海内外,一时间,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郑孝胥、谢无量、欧阳渐、释太虚等纷至沓来,杨文会的“朋友圈”足以构成一部中国近代学术史了。也正因如此,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观》一书中说:“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

后来,杨文会即使随曾纪泽出使英法,也始终念念佛学。在伦敦期间,杨文会结识了日本梵文学者南条文雄,并通过后者,从日本找回数百种中国佛教佚书,择其重要的刊行。后又与英人李提摩太联手,将佛学经典著作《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

杨文会虽倾心于佛学研究,他也是清末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曾先后随曾纪泽和刘瑞芬出使英法,从而有机会接触到当时欧洲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曾纪泽是曾国藩之子,据杨步伟自传记载,杨文会父亲与曾国藩是同年进士,早年即在曾国藩处从军。杨文会也由此得到曾国藩的青睐。同治二年(1863),曾国藩曾赠杨文会“皋比勇彻”四字。“以后闻曾死时交代其子纪泽云:杨仁山是个大有作为的人,一定要好好关照他,不过你需随他所愿意做的事叫他做,不可勉强他。”所以1878年曾纪泽任英法钦差大臣时,就问祖父愿不愿意随其一同赴任。对于像杨文会这样非常渴望到外面世界看看的人而言,自然非常愿意。于是曾纪泽就让杨文会做了参赞。杨文会还让儿子以使馆随员的身份同去。杨步伟书中写到“祖父自己除办公外,就研究各种科学仪器,买了一些天文仪、天文镜、地球仪、地上望远镜、照相镜、钟表等等。他就尽所有的薪水都买了仪器,打算回国办学校等等之用,一个钱不寄家用。”
杨文会的辞世,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黎元洪亲书一匾:“经幢持世”。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918年在金陵刻经处的院内建起一座纪念塔,一代宗师沈曾植亲作《杨居士塔铭》,煌煌千字,尽述杨文会不平凡的一生:“而今时杨居士刊辑兼刻全藏于金陵……独居士奋起于末法苍茫、宗风歇绝之会,以身任道……居士于三学教典,搜集于藏外若干种……至精且当,又非前人比。呜呼盛已!”至今,这座纪念塔依然完好地保存于金陵刻经处的院内,它和岭下杨家中心村的这座杨文会故居一起,默默述说着那段百年前的岁月风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30 08:09 , Processed in 0.7404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