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美奇丰伟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3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2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哉徽州!
这块宝地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且不说大自然天工造化在这里积聚的无数神奇奥秘,绝景奇观,那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人间巨变,早已使这里的人文历史,叫世人刮目相看。屯溪西周墓葬,透露出当时这一地域绝不低于中原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信息。花山石窟群隐藏着这里远古先民的惊人创造力。大移民在这里积淀的“千丁之族、千载谱系、千年之冢”是中国宗族社会的缩影和标本,“儒风独茂”的“程朱阙里”已成为中华儒教的一块圣地。徽州方言是中华古文化的活化石。而在超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中却走出了塑造一代中华商魂的中国儒商,世外桃源的封闭却并不影响先哲先贤们追赶时代的脚步,“每得风气之先”的先行者、国之栋梁让这块土地更增风彩。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历代那些执着“为天地立心,为人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贤人志士,才更添黄山白岳的无穷魅力。
奇哉徽州!
中华的这片奇特热土,不过万把平方公里,数千个中国画一样的徽州古村落星罗棋布,数万处历史文物物质现存遍布城乡,“文物之邦”、“文献之海”实至名归,一百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显著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民风顽强地承传着中华文脉,体现着中华文魂。在这块特色文化生态空间,既有中华古傩、巫祭文化的遗存,也有徽州目连、徽戏、徽州版画、徽州篆刻、徽州民间文艺的诸多创新。既有理学正宗的传承、弘扬,也有徽州朴学、戴氏哲学、胡适新学的异军突起,既有高雅的庙堂文化创作,更有徽州草根世俗文化的繁荣,徽州四雕、新安画派,雅俗的相融,艺术的完美、让世人称绝。“区域总体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政治崛起,经济辉煌、文化璀灿,而且是群星荟萃、名牌响亮、流派纷呈、尽显风流。
丰哉徽州!
得大自然的厚赐,享老祖宗的恩惠,这片土地上的先哲先贤们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创造了骄人的历史和业绩。隋唐间越国公汪华保境安民,功在统一大业,百姓千秋永祀。宋代程朱“绪千百年绝传之学,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唐、宋、元、明、清以降,徽州众多清官儒士名垂青史,是国之魂魄民族之形象;一代儒商的徽商更是中华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徽州人的荣光。徽州先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徽州文化,努力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特色精神家园。
伟哉徽州!
这块宝地,地处古扬州之域,先属会稽郡,历经鄣郡、新都、新安、歙州等历史沿革演变,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得名徽州,千百年来一府六县(歙、黟、休、绩、婺、祁)格局基本未变,这是一块历经数千年历史风雨蒸育胚变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独特地理历史文化单元。其域内形成了大致相同的生产、生活民俗习惯,一府六县百姓民间历来有强烈的乡土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这种根深蒂固的“徽州认同”,是乡土情结,更是文化情结,举世皆然,徽地独强。所以,当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将婺源划入江西,强行将婺源剥离徽州母体的时候,立即遭到了徽州和婺源上下一致的强烈反对,酿成了轰轰烈烈的“十年回皖运动”,最后国民党迫于不可违逆的民心民意,只得将婺源又划回徽州。可叹的是,后来,婺源不仅因改朝换代仍未能返徽,1987年,在长官意志的瞎折腾中,徽州腹地的绩溪又被一夜之间切离徽州,甚至连“徽州”之名也从此消失,“徽州”的被无端肢解和消融,让国人不解和愤慨,让徽州人惊震和伤心,20多年来,“徽州复名、绩婺返徽”的地火在民间滔滔奔涌,是这一地域痛在心头的最突出民心民意、最强烈悲情诉求。仅仅只延用了200多年的“普洱”之名,尚且已作为文化遗产在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原则之下得以复名,而长有888年历史之久的珍贵文化遗产“徽州”之名,为什么至今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宝爱?看四海之内,还有哪一个地域象目前徽州地域这样名称如此混乱?还有哪一个地域有“徽州”问题这么反响强烈?什么时候“屁民”们“还我徽州”的悲情呼喊才能打动相关公仆的心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3 19:51 , Processed in 0.5707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