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婺源景点之紫阳镇

[复制链接]

417

主题

417

帖子

12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0:5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古城,今婺源县城,设紫阳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现有诸多历史名胜遗存。今天的婺源虽然属于江西,但是在历史上它一直是徽州的一部分。婺源属于汉文化大背景下具有鲜明个性的“徽州文化”区。
婺源古城,今婺源县城,设紫阳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现有诸多历史名胜遗存。多年来,随着婺源城市扩张和开发,大量历史文化建筑曾被拆毁,古城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由于婺源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被越来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
“婺”指静女翌立,是上古汉语的词汇,唐开元年28年建县,唐政府自休宁、乐平两县各析出一部设立新县。名曰:婺源。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今天人们看到的星江就是古代的护城河。婺源唐开元年间建县于清华,后来迁到弦高镇,古称冉城,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故里
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包括安徽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江西婺源共六个县。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洪真谋反,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一说浮梁县的游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婺源属之。婺源从建县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隶属徽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所以婺源自740年建县到1911年推翻帝制,都是归属于徽州管辖。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镇压了在此造反的方腊后,取“徽”字的“囚禁”、“约束”之意,将隋唐以来沿用的地名歙州改为徽州,此后,直到1987年被撤销,这一地名沿用了800余年。
“古来存圣迹,从此识前贤,”婺源历代文人仕宦与富庶的儒商留下了遍布乡野的文化遗址。婺源自唐建县至清,出进士552人,仕宦2665人,历史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172部计1487卷被选人了《四库全书》。

紫阳书院徽州婺源为朱熹祖籍所在,宋咸淳祐五年(1269),朝廷诏赐婺源为“文公阙里”,属江南东路。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知县汪元圭创建书院于文庙侧。复捐田养士,上报行省以“文公书院”为名,亦称“晦庵书院”。至正十二年(1352)毁于兵火。明代修复,改名“紫阳”, 成化年间尚有该书院所刻书本流传。嘉靖九年(1530)移建保安山,集多士讲艺,倡明身心之学,祀朱熹,并以蔡元定、黄干配享。后以朱嘉己有专祀而改祀周敦颐、二程。嘉靖四十一年(1562)知县张栻,置田作讲学、会文之费。每季一会讲,邹守益尝订会约。张居正废书院时遭毁。万历中修复,自是讲学日盛。天启初,邑人余懋衡、汪应蛟、游汉龙、潘之祥、汪秉元、朱德洪与知县卢化鳌等集多士讲学其中。魏忠贤阉党张纳疏言:“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南北主盟,互相雄长,请赐处分。”余懋衡等同日削职,并令将书院变价出卖。知县金兰乞留不允。乃去书院之名,改为三贤祠。崇祯间复。清初毁于兵火,仅存瑞云楼。康熙间修复。康熙三十二年(1693),国子祭酒关苑清摹“学达性天”匾,悬于书院正厅,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1866)重建。除近千亩田租外,还有店房之租金,放款之息金,以及部分茶捐等,充作书院办学经费。

朱子步行街朱子步行街则是纪念宋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朱熹的街道,街东门的牌坊上书“文公阙里”,街西门的牌坊上书“太子太保”。“文公”指朱熹,“文公阙里”就是朱熹的故乡,朱熹是婺源紫阳人。
孔庙
坐落在婺源县城,是纪念孔子而建的庙宇。孔庙由于古代以来其附属建筑一直是用作书院学堂,所以婺源人称为“儒学”,其前街为儒学前街,后山叫儒学山。
在儒学前街头, 竖立着两个过街牌坊,牌坊上有“圣旨”二字,在牌坊下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的下马石,孔庙门前庄严,两牌坊中间就是孔庙了。
孔庙坐北朝南,三座牌坊门一字排开为山门,进山门后是一石桥,石桥两边两个半月池塘,青石栏杆把两个半池围住,池塘青石,精彻而成,池中清水荡漾,养有莲花和水浮莲,半池两边的红色围墙下种有芭蕉树,绿色的芭蕉树叶把红墙衬托着。
在半池石桥上,就见孔庙大门,大门是石柱木结构亭阁式,正门上方有“大成门”匾,在半池桥头上五个台阶,大门前平台上两边各有一棵桂花树,高大的桂花树叶已靠着大门屋檐了。再上三个台阶,就进大门了。大门是三开木结构,厚重的大门钉有圆木碰钉,打开大门,就进入孔庙的主殿大成殿。
大殿分为三层,依次是天池,祭坛和大成殿。
天池是长方形露天,从大门进入后下一个步为天池,天池全用方整青石彻成,进入大门后两边是读书房,靠天池是走廊,两排黑色圆柱在天池两边排开,和大门连为一体。
祭坛在天池上方,外方石护拦,正中一块很大的盘龙石倚靠在天池和祭坛之间,盘龙石两边各为九步台阶,从祭坛上三步台阶,就是孔庙正殿大成殿。
大成殿屋顶是飞檐、黛瓦,正中竖立“大成殿”三个正楷字金字扁。四根方形黑色大石柱支撑着大殿前方,殿内屋柱圆形,包括石柱共四排,每根柱子都有二人合抱之粗,大殿正中天花板是一个木结构的大旋,从下边看去,由大到小,旋底画着一个飞龙,大殿红色油漆,青石地面,天花板全部绘有彩粉图画,大殿顶上立有7个宝瓶,用金属丝拉着,立在大殿屋脊上。
从大成殿右侧经过明伦堂和后花园,就到儒学山。儒学山底大树参天,乌榴树到秋天掉下甜甜的乌榴籽,拾阶上去,到儒学山顶就是天香亭。天香亭是六边形,只有一个双开门,画有门神和怪兽,亭顶7个宝瓶,有梯子上楼,在天香亭上,一览整个孔庙。
站在大门和天池边每个位置看大成殿,大殿雄伟壮丽,在天香亭的衬托下,气派大方,整个建筑自南向北在一中轴线上。
紫阳一小以朱熹的别号“紫阳”命名的小学,始建于婺源孔庙原址,背面是“江南曲阜”遗址几个大字,有100多年历史了,学校里有孔子和朱熹的塑像。走在朱子步行街,只见两边修建了不少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商铺林立,显现当年的徽商热闹繁华。
“太子太保”牌坊以婺源籍明代爱国将领汪宏为史实兴建的“太子太保”牌坊落户婺源老街。
据悉,汪宏因抗击葡萄牙殖民侵略而闻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收复澳门的爱国将领,曾任明代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荣加太子太保。
这座修建在婺源老街西入口处的“太子太保”牌坊为传统的“口”字型四柱牌坊,高10米,宽5米,全部采用青石原料雕刻而成。整座牌坊精工细作,风格古朴。
婺源老街改造已进入主体工程扫尾阶段,将于2007年元旦前正式开市。“太子太保”牌坊的落成也给老街增添了一道厚重的人文景观。
“文公阙里”坊江西婺源重建的“文公阙里”纪念朱熹牌坊重现历史雄姿。朱熹是中国南宋哲学家、教育家,牌坊位于朱熹故里,始建于公元1334年,当时婺源知州干文传请于朝,得圣旨核准兴建。现重建的“文公阙里”牌坊呈“一”字型,四柱通天,高11米,宽9米,保持了672年前的原貌。
虹井
朱熹在婺源的祖居位于婺源紫阳镇南门街,南宋皇帝赐额“文公阙里”。现其祖居房舍已不复存,唯祖居建的“虹井”尚在。井圈呈六边形,内径1米,深愈5米。
古人确信“圣人之出,必有祥异”,故婺源县志中载有这样一段传说: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朱熹父朱松出生时,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朱熹在福建建阳出生时,婺源此井中亦紫气贯天。故人们称此井为“虹井”。
在“虹井”巨碑旁镌刻有朱松所写的铭文:“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明正统年间1436-1449),婺源知县还在这里建“虹井亭”。明人汪伟写过一首虹井诗,咏叹朱熹学术和徽州文化,其诗云:韦斋当日浚源深,一日虹光出井阴,道学上传洙泗远,余波千载淑人心。这首诗道出了朱松、朱熹父子出生时井中均冒紫气的奥妙。
廉泉
在婺源紫阳镇东门大桥南旧城墙下,有一两米见方石凿泉池。该泉池叫做“廉泉”,是朱熹命名并题写的一处胜迹。说起来,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哩。
话说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春,才19岁的朱熹荣登进士后,在家待职的三年里,于二十年(公元1150年)阳春三月,回乡扫墓并拜会宗族长辈。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朱熹遍祭从一世祖朱瑰到七世祖朱森的所有祖坟,遍访从未谋过面的宗族长辈,遍游故乡的胜迹。
五月初的婺源已是初夏时节。一天,朱熹与门人郊游归来,行至东门桥头已是浑身冒汗,口干舌燥。见此有一石凿水池,泉水晶莹见底,着实诱人,一行人便屈膝弯腰掬捧畅饮。这从石罅间淙淙涌出凉洌甘醇的泉水,“早涝不盈涸,风摇亦不浊”,给了朱熹深深的启迪:“吾一名当朝进士,以后为官,一定要象这泓泉水,‘颠波不失志,贫贱亦清廉’。”思索之余激情难平,回到住处则挥笔为那泓清泉题名曰:“廉泉”,门人弟子则为此墨宝立石刻碑于泉旁。次年春,朱熹被授予左迪功郎、同安县主簿,开始了他颠波的出仕之路,和矢志的治学之道。
清康熙五年(1666)建文庙,“廉泉”石碑移至文庙正殿左侧。“文革”时庙拆碑轶。如今,该处廉泉仍池影苔痕,水流依旧。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万寿寺
2012年1月15日,婺源县城蚺城街道老城区大庙街千年古寺“万寿寺”落成,当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和全堂佛像开光仪式。万寿寺占地面积5亩,历时两年建成,耗资1780万元。据当地《新安志·卷五》记载,万寿寺原名“智林禅院”,始建于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为婺源县城“双杉王”王姓始迁祖,唐代门下省侍中王瑜所建。元代延祐 (公元1314—1320)年间御赐“智林禅院”匾额。智林禅院在元末与明初的易代战争中(1368前后)遭兵毁。明初重建时改称为万寿丛林,遂名“万寿寺”。该寺在明代正统(1435-1449)年间重修过一次。在明代,万寿寺是官员朝贺、祝禧处。万寿寺于清乾隆乙巳(1785)年毁,在两年后的丁未(1787)年照旧貌重造。咸丰(1851-1861)年间太平军运动时再次遭兵毁。近年来,随着婺源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该县紧抓契机,大力挖掘发展佛教文化,将万寿寺依旧貌而建,从而开辟新的旅游景区。新建成的万寿寺青砖青瓦,飞檐结构,气势雄伟,错落有致,是当今婺源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文公庙
文公阙里,原称朱子家庙。元统二年(1334年),婺源知州干文传以颜子、孟子在故宅立庙的先例,请求朝廷在朱熹故居建立文公庙,得旨核准,故在城南明道坊,以朱韦斋(即熹父朱松)故居为基,始立朱子文公家庙。次牢。至元乙亥(1335年)庙成。随后,朱熹五世孙朱勋由闽回婺掌祠。至正十二年(1352年),文公庙毁于兵燹。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 重建。明正统五年(1440年)文庙又毁于火灾,次年重建。嘉靖三十年(1551年)文公庙又遭火灾,三年后再次重建。清雍正三年 (1725年),文公庙再次毁于大次,后将文公庙改建于县城东门旧察院基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文公庙两侧加建追远祠和报功祠,庙前分立修德、凝道牌坊。咸丰八年(1858年)文公庙再次遭毁,光绪元年(1875年)按原样复建。最后庙苑建筑有照壁、“凝道”和“德修”庙前两牌坊、 “文公阙里”牌坊庙门、山门,大天池、文公庙、小天池、书斋公祠、追远祠和报功祠,以及东西庑屋各一楹。庙苑大门口还立有“助田碑”和大小官员下马”之警示碑。“文革”期间,文公庙被拆除,旧貌无存。1995年10月,婺源首次隆重举办了“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子故里寻根考察活动”,海外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朱子后裔代表、学者近四百人参加了盛会,与会议宗亲一致认为,祭祖敬宗,尊贤重道,乃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更为我朱族之优良家风。拟复原阙里文公家庙(亦作 “朱子业绩陈列馆”),
灵顺庙
灵顺庙(即五显神祠)始于婺源,又名婺源灵祠,后迁杭州,婺源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个时间还有众多信徒到婺源长径去拜五显大帝,香火旺盛!因为原址在清末已经毁坏,在婺源老城区正在重新修建灵顺庙,供奉的仙人就是五显大帝,为道教文化在江西乃至全国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婺源西湖
据《新安志》载婺源灵顺庙,右有水一带,亦号西湖。李唐时,大溪由湖直出,名曰蚺蛇港。县治在清化,欲迁今地,乃画图呈上李王。王令水围绕县城,用铁牛北筑港口,南筑港尾,中潴水为湖。溪遂环县而出,绍定辛卯,县尉赵崇沆命工砌湖堤,植以桃柳,湖内种荷,高下相映。
徽派景观桥这是2007年建成的婺源徽派景观桥,座落于新建洲星江河上,东靠婺源汽车北站,西接婺源文化广场,是连接城城北区和源头区的城市景观大桥。十分壮观!景观桥长239.57米,宽25米,有4孔3桥墩,桥身建筑风格为古韵廊桥。廊桥设计参考了清华彩虹桥,景观之美超过了清华彩虹桥,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城墙遗址
在婺源县江湾镇与溪头乡交界处的灵山新发现一处古城墙遗址。城墙整体高约6米,宽约12米,通体用巨大的条石砌成。蜿蜒古朴的芙蓉岭从古城墙下穿过,光滑的石板路让人隐约可见昔日的繁华 [3]  。
该古城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南北墙头之上分别刻有“玉京之路”和“宝婺天关”字样的石质匾额,落款清晰可见。据当地人介绍,这段古城墙是当年当地人进京的交
通要道,同时也是重兵把守的军事要塞。山脚下的中平村就有古代常年驻兵的“中平营”。当地文物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研究明代婺源历史有重要意义。
婺源博物馆
婺源博物馆,坐落婺源县城文公北路,属国家重点博物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婺源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2007年12月新馆落成。博物馆新馆主体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徽派建筑,馆区面积5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余平方米。陈列厅现设有婺源千年、茶乡美器、工艺珍宝、砚国明珠、明清书画和当代艺术等六个专题展厅,集中反映原隶属古徽州婺源的历史风貌及人文典故。婺源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万余件,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数十件,故有“县级第一馆”美誉。
宝婺广场
这个项目将过度复兴紧急历史建筑,超越古城格式的标志xìng节点,对历史街区举行整治,把婺源古城制形成特点光鲜、风貌古朴、成效齐全的具有保守文明古城风貌的中心旅游区、商业区和文明休闲区,使之成为婺源文明与生态旅游的主旨区。
文化广场
婺源文化广场位于城北武口开发区,南邻二环路,北至博物馆,东临星江河,西靠紫阳中学,占地6.3万平方米。由前广场、行政广场、公园三大部分组成,整个外形酷似一巨大的欲展翅飞翔的蝴蝶。广场中心矗立一根高25米、直径2.6米的盘龙大柱,8根小一号的柱子则呈众星捧月的姿态环绕四周。“名人墙”和“记事碑”则记录着婺源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生平事迹和婺源各个朝代的辉煌一页。
民俗风情街
婺源民俗风情街地处婺源县城南文博路,婺源唯一的旅游商业街,长600米,集游玩、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是婺源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民俗风情街全部为徽派建筑:黛瓦粉墙、马头山墙、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地方特色浓郁。国内最大的傩面雕塑是婺源的一张名片,高耸在街的东广场;牌楼、大型水车挺立在街的西头。街内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大型民俗表演,十多支民俗表演队,上百演员活跃于街区,几十个节目轮番上演。婺源古代民俗博物馆有江西民间第一馆之称,馆藏宝物5000余件,全面展示了婺源历史、文化。画廊长52米,集书画展览、创作、销售、培训为一体,是婺源书画艺术展示、交流的一个最佳平台。景德镇艺术瓷器精品展销厅、茶楼、珠宝厅等一批既有艺术品位,又有文化内涵的展馆次第落户。街内商家林立:中华美食街区、土特产品街区、工艺品街区、特色民俗服饰街区、娱乐休闲街区、古玩街区等。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各地风味美食,还能享受购物、休闲、娱乐情趣。让人流连忘返。魁星点斗我风情,游购尝乐牵你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4 23:25 , Processed in 0.7728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