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历史文化名村——虹关村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200

帖子

60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6:0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虹关古村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坐落于婺源第二高峰——高湖山南端,村庄背枕青山,面临清溪,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达到了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神美意境。
虹关村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由詹姓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明清时代,虹关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名墨谈丛》载“婺源墨大约在百家以上,仅虹关詹氏一姓就有80多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歙县、休宁造墨家,在徽墨中是一大派别”。村里的大街小巷多以墨业为名,所以虹关又有“徽墨名村”的美誉。从明洪武到清乾隆的400年间,村里出过不少高官,如詹同、詹徽父子,在明洪武年间先后担任吏部尚书。詹应甲,是乾隆南巡召试钦点的举人,清嘉庆年间由宜昌府通判升任直隶州知府,死后林则徐撰写墓志铭。村里有10余名文士,留下传世著作30多部。虹关于南宋建炎年间建村,“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因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关聚天地之灵气。
虹关古村镇的兴起和民居建设与清代徽墨生产有着密切关系,婺源墨铺有百余家以上,仅詹氏一姓就有80余家,詹氏制墨发展到鼎盛时期,著名的有詹振升、詹鸣岐、詹方寰、詹成圭、詹衡襄、詹子云、詹侔三、詹益三、詹大有等全部都是婺源虹关人,这在《清代名墨谈丛》有详记。在徽墨生产大发展的同时,虹关人大批建造豪宅,虹关民居多为明清建筑,系墨业世家所建,街坊小巷亦以墨业为名,素有“墨乡”之称。
虹关徽派民居的型式,有四合院楼房式,三间两厢式楼房式,前厅后堂三间两厢式和前三间后四合院楼房等几种型式,其中尤以四合院楼房居多。四合院结构,大门基本朝南开,也有朝东开的。门楼装饰非常讲究,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砖雕门楼,花瓦飞檐,气派大方。砖雕门楼有鲤鱼跳龙门、喜鹊衔梅、福禄寿禧、双凤朝阳等图案,雕刻得非常逼真。进大门后,离门口一米左右,有一中门似为屏风,这一构造显得主人很有内涵,增加了层次感。平时人们均从西边出入,只有达官贵客及主人家婚丧喜事才打开这道门。屋内梁枋和格子扇窗,雕刻山水人物和琴棋书画,显得文静幽雅。楼上楼下各有四间正房,楼上四面回廊、中间一个大天井。天井的功能,是用来采光和空气流通,雨水从天井流下,曰四水归堂。天井下面建造明堂坑,即下水道。全堂青石板铺地,天井中央放一只大水缸,可以养鱼供观赏,同时备以消防用水。水缸上面放一块长条青石板,上面陈列奇形怪石与盆景,形成一个自然景观的小天地。堂前悬挂镏金堂名匾额,堂前太师壁上挂上中堂字画和楹联,如继承堂楹联“为人莫道成人易,守业方知创业难”和“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用来教育子孙。太师壁下方长条案桌,陈列东瓶西镜,中间放一只自鸣钟,寓意终身平静。堂前中央放上一面八仙桌,西面太师椅三面长凳。两边壁上挂上名人字画,下方为太师椅和茶几,梁上挂上宫灯,窗明几净,整个厅堂文雅大方。三间两厢式、前厅后堂三间两厢和前三间后四合式的厅堂陈列基本与四合院楼房相同,以前三间为主。大门基本朝南开,也有朝东开门,这是按风水文化定向的。有些还有院门,是洞门型式,门额嵌有石雕匾额,上面题有“珠联璧合”、“和气致祥”、“风华正茂”和“澹宁居”等词句。虹关民居的厨房、粮仓、柴舍一般建在正屋的旁边或后边,生活比较方便,配套较为完善,实属人们生活最理想的居住民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4 10:28 , Processed in 0.7683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