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俗] 段莘“十八”是什么?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389

帖子

116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8 15:52: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赣东北民间传统祭祀活动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奇特的,当属婺源的“段莘十八”。这是婺源县段莘村汪氏宗族,为纪念先祖汪华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起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主要有“供猪、演戏、灯会、摆祭”等几项内容,后逐渐演变为段莘村汪氏百姓祈求祖先保人丁兴旺、贺年岁太平的一项祭祖大典,名扬四乡。


    段莘,是婺源县北部山区号称“千烟”的一个大村,据族谱载其先祖汪华,隋唐时曾封太子少保越(沪)国公,“隋末保据郡境……郡内赖以平安十余年”,故深得后人敬重,称其为“汪帝”。旧时每年正月十三至二十三,要为汪华举行十天祠祭。十八是正日,故名。从 正月十八开始,连续三天举行典礼。在十天中,要请戏班连演十天文、武戏, 正月十五再穿插一元宵灯会。期间,四乡八路的人大量汇集段莘,麻将、牌九等赌博活动也大行其道,真可谓执闹非凡。


    供猪   如此大规模的祭祖活动,经费的筹措自然是件大事。其费用一部分由宗族各房轮流做东,一部分由村民集资,此外宗族祠堂还有些田产。为维持“段莘十八”的节日活动,村里每年要由汪氏宗族抓阄定出 4户人家,供养 4头祭祖肥猪,每头必须达到四、五百斤以上,猪愈大愈荣耀。祭祀之后,最大最重的猪用于全村会餐,其它 3头猪,按汪姓房股分割到户。便是“十八节”中奇特有趣的“供猪”。当地流传着一段略带讥讽的顺口溜:“段莘十入,全靠猪大 ;什么祭碗,腌鸡板鸭;什么功名,一堂捐纳。”由此可见,供养大猪,是“段莘十八”的一大特色。早在头年八月中秋前后,汪姓祠众就拨出大量租谷,邀请户主集会,通过抓阄确定四户人家,每户供养一头祭祖大猪。由于租谷丰厚,有利可图,各户都乐于供养,而且都想养口大猪,争取插上金花头牌,出人头地,图个吉利,以表对先祖的虔诚之心。养猪户抓阄,立即选购二百来斤的大猪进栏。当时只有乐平乌猪长得快,养得大,其它猪种都不行。大猪从进栏这一天起,就一律改呼“老大”,不准以“猪”相称。“老大”从进栏到出栏,只能供养一百五十来天,平均每天要长一斤多膘够格,所以各家都得使出浑身解数,催膘育肥,丝毫不敢怠慢。“老大:”成天吃的是掺和玉米、红署、南瓜或萝卜熬成的大米粥。有进进添加几块咸猪油,起锅时行气四溢。每逢“老大”进食,供养人得站立一旁,手提特制的木齿耙,小心翼翼地为“老大”搔痒,以刺激食欲。猪栏不仅天天打扫,有的入冬前还挂上账子,防止蚊蝇叮咬。在“老大”出栏前的一两天,更是辛勤侍候,为它煮鸡蛋,包果粽,做糕饼,千方百计撑饱“老大”肚子,以增加重量。直到祭祖在即,祠众给“老大”过了秤,够上四五百斤,养猪户和算缺卸下千斤重担。据说也有过个别人家遭遇不幸: “老大”中途瘟死,全家哭哭啼啼,到处求情背债,几乎倾家荡产。这种喂猪习俗,在全国可能都十分罕见的。


    演戏   是“段莘十八”节的六要娱活动。演出场所在段莘大祠堂——崇义堂。戏班大多是从安徽歙县从安徽歙县请来的(后来本地的民间业余微剧团、目莲班也参与演出),从正月十三夜戏开锣,到二十三日送戏班出村,整整演出十天。每天演戏二十出,日戏十出,夜戏十出。十出戏中,六出是连台本戏,四出是小戏杂曲,还注意文武戏搭配,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为体现“段莘十八”保人丁戏的原意,在演出中规定两天为保寿保痘的日子。一日保寿,保佑老年人多福多寿,这一天不演杀人戏;一日保痘,保佑婴儿孩童出豆出麻顺利,这一天不演花脸戏。


    灯会   十天中,还穿插一个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这一天先段莘村上社、下社、通天社等各路“社公”菩萨前呼后拥抬出庙堂,请菩萨“观灯”。然后由三十二房汪姓后裔敲打三十二面铜锣催灯。入夜,三条龙水无数散灯游街串巷,整个村庄独光通明,笑声不绝,一片欢腾

    摆祭   是“段莘十八”节的主要内窜,从 正月十八开始,持续三天。这既是一项祭祖仪式,也可以说是段莘汪姓财势的一种炫耀。摆祭仪式在崇义堂进行,堂上一切活动统由一些有功名的“礼生”张罗。所谓功名,有真有假,真的少假的多,大多是一些财主用钱捐来的。顺口溜中所讥讽的“什么功名,一堂捐纳“,正是这个意思。摆祭的场面讲究,物品丰富,琳琅满目。上堂正中是汪氏先祖的座像,座像之下安放着覆盖虎皮毯的太师椅,汪帝牌位立于椅上。上堂两侧廊道边,矗立全副锡制銮驾,有百叶凉伞,刀钺等十二件古代兵器和回避肃静高脚牌等。大祠堂收藏的一些珍品,如两面大点翠屏(此件现存婺源县博物馆),和一人高的两只人物花瓶,同时摆上祭堂。据老年人介绍,这对花瓶四周画有《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本是稀世贡品,因有裂缝,为避欺君之嫌,才由段莘祠众收藏。厅堂横梁悬挂着“六州屏障”锦锈一帧和各式玛瑙宫灯,下方摆设各户奉献的祭碗。祭碗中有两类是抓阄确定的。一类为插碗,插碗比较讲究,是以大花钵装进粟米,然后插上用铁钎和彩纸做成的梁山伯英雄图像。人头是用凝冻的猪油膏捏成,画有不同脸谱,俗称“猪油笑”。插像有三四尺高,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一字排列,甚为壮观。还有一类是散阄,抓到散阄的就要用甘蔗、荸荠等冬季食物,雕刻成杨梅、桃子等四季果品,并按实物颜色,着色后陈列于祭台。宰杀后的“老大”经过一番精心装扮,此时也抬上祭场,体重最重的头插金花,脚戴金镯,摆到祠堂的大堂;次重的戴银花银镯,摆到二堂;较轻的戴绿色的悲翠花镯,摆到三堂四堂。花、镯都是用彩纸剪的,五彩缤纷,鲜艳夺目。整个祭祖场面,庄严肃穆,隆重热烈,多彩多趣。


    待客  “段莘十八”节,是段莘村一年中最大的盛会,它的规模和影响为其它节庆所远远不及。因此,有的人家早在几个月前就向各地亲朋发了邀请。节日期间,各地外来人大量汇集段莘,村中人口骤然膨胀,街头巷尾处处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其中大多数人是来赶热闹看演出的,不过也混杂着不少想来此大捞一把的赌棍赌客。届进,祠堂正门旁边搭有大量临时帐蓬作赌场,文赌有麻将,武赌有牌九,以招徕四方赌客。


    如此众多的宾客峰拥而入,对当地村民来说,实属一沉重负担。大批戏客赌客天天半夜散场,都得夜宵招待,一般农户只行咬紧牙硬撑场面。传说某户人家因家连数日待客,粮油告罄,这时又遇一亲戚登门,主人只得拿出祖传的锡壶,准备变卖换钱来招待,来客误以为主人提壶打洒,急忙推辞说:随菜便饭,不必用酒。主人进退维谷,尴尬万分,相持片刻,主人不得不吐露真情,来客无颜再待下去,只得悻悻而归,从此断绝了两家的多年情谊。这个故事虽说有些夸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段莘部分村民对“十八节”又盼又怕、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4-29 17:34 , Processed in 0.6024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