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岁月爬过金岗岭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389

帖子

116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8 11:44: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千里古道,
唯独金岗岭入选中国最美森林古道,
当不足为奇,实至名归。
      金岗岭古道一直藉藉无名,小众而没太多特色,直到在2018年中国森林旅游节上,成为一匹黑马,获评首批中国最美森林古道,晋升国家森林步道行列。青山不墨,岁月不语,究竟要有多少沉淀,才能历数百年寒窗,致一朝金榜题名。
     打开《婺源县疆域山川乡都总图》,只能看到一道横卧的金岗山,想象其间有一条连接沱川乡金岗岭村和大鄣山乡岭脚村的乡道,与徽饶古道、婺浮古道、婺德古道、婺化古道这些纵横捭阖的国道、省道相比,实在是不足一提。纵然细细翻阅婺源县志史书,考察古道的每个节点,也找不出厚重的文化遗迹。金岗岭古道只是朴素平静的在那里,没有文人墨客,没有车马之喧,没有公文交错,也没有驿站茶亭。


《婺源县疆域山川乡都总图》局部

     据《婺源古道》记载,金岗岭古道建设于明朝,全长14公里,是清一色的石板路,整体分成三段,中间是平原,上岭和下岭平分秋色。从金岗岭村走古道到岭脚村只用一个半小时,如果沿着马路走要一天,开车也要一个小时。因为交通上的便利和山间的丰富物产,附近的乡野村夫走的很多,古道一直没有荒废。



《婺源古道》书影


     行走在金岗岭古道上是惬意的,两旁或古树林立,或怪石嶙峋,或山明水秀,如世外桃源。



俯瞰金岗岭古道   王启德摄


     那一泄千里的绿色,铺陈天边,迷乱人眼。古道途径的金岗岭村,有一片原始森林,林里有樟树、枫树、槠树、栎树、女贞、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它们以一个团队见长,千年古樟稍逊于虹关和严田,但是百米之内接连三棵,却可以冠盖江南;包括上饶树王在内的几十株红豆杉古树群,全国也不多见。在闻癌色变的今天,有这群保健医生,让金岗岭成了远近闻名的无癌村,也是一处绝佳的避暑胜地。


望“三台瀑布”


     金岗山以花岗岩为体,雨水风化后,留下鬼斧神工的奇石景观。你看,远处“三台瀑布”壁立千仞,在云雾缭绕中飞流直下;近处茶园里安放着的妖马被斩、乌龟受擒、猴子拜月……无不栩栩如生;几块巨石只是往那里一摆,就搭起了一座长桥,歪歪扭扭,爬满苔藓,走过了千年风霜。




竹笕送水,乌龟受擒


     泉水叮咚响,山风扑面来。脚下青石没有想象中的层阶分明,落叶软绵绵的,像铺了一层被子。可要小心的是松针,踩上去容易滑倒。金岗岭古道穿越了国家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在两旁林荫间,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古道如同村庄血脉,记录了乡村生活。

     走过人家,走过田园,有桃树、梨树、栗树,也有野生山楂、杨梅、杨桃,近百亩的茶园和油茶绿绿地紧贴着山坡山谷。一路上总能遇上劳作的农民,或种田采茶,或砍柴烧炭,或放牛赶羊,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翻越金岗岭古道,也是在翻阅他们的生活。





     靠山吃山,多少生产生活资料,要从古道运下。过去,在春种秋收后,砍柴是冬季最大的农忙。一家人一起行动,一趟接着一趟,古道上有说有笑,并不觉得辛苦。扛着柴火,父亲喜欢慢慢的走,觉得不吃力。而我总是走快一点,再走快一点,多休息一次等他们赶上,由此养成了做事急急躁躁的性格。有时候只是从这个肩膀换到那个肩膀,轮流给自己休息,这种负重前行,也是生活的一种体验。爬山砍柴的头两天,难免肩酸腿痛,大人们只会说“三天肩膀两天脚”,多做几天就不痛了。

     古道还连接着亲情,逢年过节,大家会走亲访友。那个年代,因为同姓不通婚,金岗岭村和洪源上村结亲居然成了一种风俗。所以,两边年轻的小伙子,都喜欢翻越金岗岭古道,又平添了几分浪漫。山的那边是外婆家,小学时我就敢独自一人穿越古道来回。古道上途径的每一片山都有它的名字,上坡要走多少个转弯,到现在还能记得清清楚楚。



冷水亭


     古道上的亭子,有不同的名字,但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建在有水的地方,大家通常称之为“冷水亭”。在这里歇脚,夏天,双手跪趴下去就是一顿牛饮;冬天,则可以扭几个倒挂冰锥,嘎吱脆的咬起来。


     古道左手上山,右手下山,一头是生活,一头则是连接着希望。

     听奶奶说,生活在金岗岭的老人,很多穷其一生,都奔波在这条古道上,没有走出两端的乡镇。

     小时候,山的那边,也是遥不可及的地方。有一次,我好奇地问父亲,山的背面是什么地方啊,是不是有大海。父亲忙着农活,只告诉我:“山的那边是你外婆家。”后来,我用同样的话问母亲,她却对我说:“山的那边是什么,你爬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为此,我一次又一次的爬上金岗山,但总是爬不到最高点。有一年,在砍柴路上,终于登顶了金岗山,整个山相朝东开阔,群山莽莽,尽收眼底,真是一个看日出的极佳视点。但依然只能看遍沱川,望见高湖山。这种场景,让人想起鄣村水口桥的对联:
      雄联鄣岳,远接湖峰,夸胜地巨关,迷雾风雨千壑树
      静锁烟岚,幽通梵宇,喜良辰清景,满川星月一声钟





     生长在这里的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山民。他们尝遍艰辛,也要想办法让子女顺着古道往下走,走出群山,去看看大海。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踏着露水,踩着夕阳,走四公里古道往返上学。其中多数,中考时才是第一次走出沱川的“一堂山水”,来到县城,看那文公路真的很宽,很直,很长。后来读大学,才真的看到了海的样子。

     如果说金岗岭古道有什么东西,随着岁月流传下来的话,那一定是人们对生活的坚韧不拔、对希望的坚持不懈。这或许也是金岗岭古道最厚重的文化基因。


    古道和水利一样,是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

     修建一条古道,需要举全乡乃至全县之力,那么养护一条古道,就要靠一代又一代人行善积德的自觉、热爱乡土的情怀。



     市场经济下,传统的乡土社会迅速瓦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出务工还没有形成大气候,众多青壮年劳动力靠山吃山,有些人为了贪图轻松,就粗蛮的将树木用绳子牵着在古道上拖行。因为没有人愿意站出来阻止,这种“集体的无意识”导致效仿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古道沟壑纵横,遭遇了严重破坏20年。一些路段的石板台阶被冲的七零八落,亭子也因没人管理而多数倒塌。

     所幸,人们很快发现这样不行。金岗岭古道上有一座真武庙,香火不断。香客、信众们最先牵头到处奔波募资,村民们也被发动起来,纷纷捐款出力,一起把古道修复好。


真武庙


     后来,乡村也高度重视,把村规民约重新明确起来,每年农历七月半,村民自带镰刀锄头,集体义务“拔路”。


    如今,婺源是户外徒步爱好者的天堂。交叉纵横、遍布全县的古道已经成为独具野趣的休闲之道、促进发展的振兴之道。



金岗岭乡村森林公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7 17:22 , Processed in 0.5823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