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理坑导游词

[复制链接]

263

主题

263

帖子

78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6:02: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景区,是仕宦名村理坑。

理坑建村于北宋末年,因理源小溪绕村而过,故而取名理坑。理坑自古崇尚读书,有“理学渊源”的美誉。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工部尚书余懋学、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员36人,文人学士92人, 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有的还被收入《四库全书》。理坑历史上不但为官者多、 为士者众,村里的“商”风也十分旺盛。其中有不少商人,成功打拼成为名商巨贾, 富可敌国。比如理坑村里的余圣材,就曾经与族人一起在广东销售茶叶,打拼数年,获利白银一千多担,衣锦还乡。还有从事徽墨销售的余国炳,因为诚实有信,老幼无欺, 而饮誉广州城。理坑历史上的名宦巨贾,以及其他擅长丹青书法、天文星相、琴棋、 方舆、岐黄、医学等名人,共同铸造了理坑昔日的辉煌。

理坑在明清时期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官邸、商宅建筑群,数量、款式之多国内都 不多见,被誉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目前,理坑明清官邸古建筑群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桥亭

大家看,这就是理坑口的桥亭。这座桥叫理源桥,桥面上建有亭子,桥亭合一它像一座屏风遮挡着整个村庄,又像是一座闾门,出入村子必须穿亭而过。这个亭“文革”中被毁,1999年按原貌恢复,原先桥亭右侧还有文昌阁、文笔塔等建筑,共同构成理坑村口的景观,可惜这些建筑都在“文革”中被毁了。

桥亭为封檐建筑,可供村人闲坐纳凉。在古朴的亭子门额上,有令人深思的题字,大家看,正前左方题为“闳开阀阅”。闳指巷门,阀阅指的是有功勋的世家,意思是说古代有功勋的仕宦世家向你敞开着大门,欢迎你来做客;正前右方为“山中邹鲁”,什么意思呢?山东曲阜和邹县,是出一代圣人孔子和孟子的地方,题字的意思就是称赞理坑好比为藏于深山的书乡之地;后左方为“理学渊源”,是指理坑人崇尚朱子理学,后右方为“笔峰兆汉”,指的是村人崇尚正统的儒家学说,这石桥上刻有“溪山拱秀”四个大字,意思是赞叹这—方山水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看了这些题字以后,游客朋友们,你们感受到理坑村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吗?

溪弦头

现在请大家跟我往前走。大家看,这是溪弦头,溪是小溪的“溪”,弦是弓弦的“弦”。溪弦头是理坑的标志性景观,就像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



涓涓小溪上有两座桥,上面那座叫天心桥,下面这座叫百子桥。下边这座百子桥, 其形状像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朝笏板,寓意理坑是个仕宦之村;上边那座天心桥形似一锭倒翻过来的金元宝,寓意村人衣食无忧,富足安康。这两座桥是一个整体景观,合起来就是寓意理坑村富贵双全、村运兴旺。村中有个习俗,村人娶亲 都要走百子桥,寓意家门人丁兴旺;出门经商、求学要走天心桥,寓意家财万贯,富贵盈门。大家在这里可以拍照留念。

渊停岳峙巷门

进村的巷门,题有“渊停岳峙”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一语双关地道出了此巷的不同一般,这是条“官巷”。题字一方面点出官巷所对面的景色:青山耸立,绿水环绕; 另一层意思是溪水经过这里要放慢脚步,青山毕恭毕敬地肃立对面,山水都尊敬住在 巷里的人,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官巷,村中巷子很多,容易迷路,注意不要走丟。

官厅

这是明代崇祯年间曾任广州知府的余自怡的“官厅”,是皇帝感于余自怡为官清廉、政绩突出而赐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由国家出钱建造的。官厅的大门是水墨青砖和砖雕砌成的四柱贴墙牌楼,四柱三间,中间为门。门楣有樨头装饰,牌楼门罩重叠五层,挑出飞檐,鳌鱼戗角,最顶一层中间原先镶嵌石刻“圣旨”一块,这种牌楼是规格最高的“五凤楼”,只有进士的宅第和官宦人家才能建造。
官厅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简朴庄重,雕刻不多,其结构为方形,内向为封闭式,围绕长方形天井的合院,属木结构封闭砖墙围护建筑。

官厅规模阔大,它的天井是理坑最大的。官厅第二进的地势比第一进要高出两步,以显示正厅的威严。正厅前沿由三块巨石铺成,当年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厅中央金砖铺地,是主人接待上司及会见同僚、宾客的场所。左右两边原有厢房,里边两侧各有一个小天井(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第一进、第二进前木柱均为方柱,木柱粗实厚重,柱子上方是冬瓜梁,梁两端侧面各雕一弧形凹线,向上如一勾新月。靠天井一圈四面均为卷棚,檐口瓦作由花头瓦和滴水瓦组成,非常美观。官厅楼层较高,楼梯设天井右边楼上,釆光好登楼方便。楼上是全家人居住的地方。

司马第


这是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府第。这司马第的大门朝北,高大气派。里面有三进三天井,右边设有客馆,门窗木雕都保护得比较完整。这是因为“文革”时期房子的主人用黄泥将木雕糊住,避人眼目而保护下来的。你们看,现今木雕上还残留有黄泥的痕迹。

清代建筑不同于明代建筑,比较讲究木雕艺术。大家看,上堂横梁三根,两端雕刻月牙,雀替深雕灵芝纹;两厢拱枋木雕装饰,右边木雕图案为马、鹤、鹿,代表福禄寿;左边图案为双麒麟,示意吉祥。两厢卷棚下有雕狮拱撑,前进后堂三间两厢,明间横枋深雕;后进还有三间两厢深半天井。正厅中间有一块很大的正方形大石板,可容纳一套八仙桌摆在上面,叫“团圆石”,据说这家主人吃年夜饭时,就把桌椅摆在这块团圆石上,寓意喜庆团圆 。这天井中还有一块长方大条石,像这么大的石板,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价格昂贵,只有官宦人家才有。

大家留意一下,理坑官邸正屋大门一律朝北。一般来说,南方的房屋以“坐北朝南”为宜,这样布局冬暧夏凉,而这里的明代官邸却违背常理,室内布局为坐西朝东,大门统一朝北,这充分体现了仕官们对“皇恩浩荡”的崇敬和忠孝节悌的一番苦心,司马第的主人余维枢是明代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孙子。下面,我们就去参观别具特色的天官余懋衡的府第。

天官上卿府邸




大家看,这幢外形凹凸不规则的房子,就是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府第。 大门朝北,戗角门罩,小八字照墙,门楼额枋上有浅刻楷书“天官上卿”四字,“天 官”是个多大的官呢?你们知道吗?在明朝,因为朝中不设宰相,只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之中以吏部为首,故习惯尊称吏部尚书为天官,意思是除了皇帝就算他大。余懋衡不但官大,学问也很深,有《关中集》、《少厚语录》等多部著作。

天官府第朴实无华,你们看,外墙歪歪扭扭,连出三角,连大门都开在角上,它既没有官厅的气派,也没有司马第的整齐,知道这是什么因吗?这得从余懋衡的坎坷经历说起。余懋衡少年好学苦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为政清廉,办事认真,忠君敬业,虽然一再得皇上重用,却同时也得罪不少同僚权贵。有一次,余懋衡出巡陕西,发现监税中官梁永私吞公款,公物藏于京郊。赃物被余懋衡全数没收交公后,梁永怀恨在心,贿赂司厨投毒加害余懋衡,幸好未被毒死。由于政绩突出,余懋衡后来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接连的提升却被同僚妒忌,奸臣诬陷,余懋衡托病五次上书辞去官职。后遭谗言被削职为民。直到崇祯皇帝登基,追叙其功,赠赐金帛,才复任其职。所以在建这一府第时,他有意将外墙做成不整的棱角,以反映他一生坎坷不平的心态。1983年,北京的一位考古专家看了这幢房子后,感叹地说“此屋少有,我在法国巴黎见到一幢,也是这种说法。” “天官上卿”的外墙呈三角形,但我们从室内看,正厅还方整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吗?(可以互动)对啦,秘密在于正厅天井下方的那堵墙上。那堵墙并不是外墙,在它的后面,藏着一个三角形的厨房呢!

尚书第



这座“尚书第”,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府第。它地处村子中心位置,有三层楼,是村中最高的建筑,三楼上有个大窗口,朝向北方, 叫望京楼。后来,尚书第毁于一场大火,仅存这面牌楼。大家看,这五凤牌楼上,还有“尚书第”三个威风气派的楷书大字。

余懋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尚书,比吏部尚书余懋衡为官还要早近三十年。相传余懋学在皇帝微服私访民间三个多月里,代理朝政,朝野上下无不臣服。后屡遭政敌陷害,被迫弃官,告老还乡避祸。蛰居乡里期间,余懋学与婺源名流汪应蛟等在婺源清华、紫阳、中云等地四处讲学,传授理学思想。余懋学富有才华,他既是朝廷高官,又是个经纶满腹的大学者,他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撰写的《春秋蠡测》70卷还被收入《四库全书》。


余懋学与余懋衡并非一母同胞。按《沱川余氏家乘》上的记述,余懋学属于“理源相公房”,余懋衡属于“理源楷公房”,但两人同属十七世“懋”字辈,所以是同族从兄弟。虽然论起来是兄弟,可二人的年龄其实相去甚远,余懋学生于公元1538年,余懋衡是1561年出生的,二人相差整整二十三岁。余懋学去世时,从弟余懋衡的仕宦生涯才起步不久。


天地门  

理坑村的街巷很多,有几十条,而这一条巷很特别巷的前面有两道门,一道是方门,一道是圆门。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提示家人,出门要知天高地厚,为人谦谨;进门要明地厚天高,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敦复堂

理坑这样的村子,当然少不了祭祀性的建筑了。过去,这里不仅有气势恢宏的余氏宗祠,还有友松祠、名贤祠、真儒祠、大中祠等分支祠。村里的各类大事,都要在祠堂里举办仪式,村人中了科考或者提拔升迁,也要到祠堂里去祭拜先祖。可惜的是,这些祠堂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大多数都不复存在了。只有眼前的这座“敦复堂”,还孤寂地伫立在这里,好像在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理坑不仅有功名的文武官吏较多,儒者文士更是为数甚众,他们能诗善文,隐居乡野潜心攻读,留有不少著作传世。此类人物,在《婺源县志》的“儒林”“学林” “文苑”等篇中,连篇皆是,远远超过婺源其他村落。如余世儒、余懋孳、余有道等。

诒裕堂

诒裕堂,是茶商余显辉的宅第,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这房子外表其貌不扬,而其室内木雕却十分精美,并且保存完好。据说,这家主人在“文革”中,用纸将木雕全部糊住,而使木雕躲过劫难。厅堂梁枋全部用木雕装饰,房梁之下,也有雕刻精致的梁托。梁柱之间饰有木雕挂落,前方梁柱间的两匹狮子上还重叠雕出“和合”二仙。前方大梁上雕刻“九世同居”图,又称“百忍图”;天井左右梁坊上,雕刻着脍炙人口的戏文。左上面是“满堂福”,左下面是“三英战吕布”;右上边是“九寿宫”,右下边是“穆桂英戏挑杨宗保” ,人物栩栩如生,令人赞叹。房屋的主人,为什么要选这些内容作为木雕图案呢?这其中是有说法的,你们知道吗?(可以互动)

“三英战吕布”寓意一家人要团结一心,“穆桂英戏挑杨宗保”寓意婚姻美满、 夫妻恩爱;百忍图则是指为人处世要克己,求大同存小异,和睦相处,“满堂福” “九寿宫”则寓意多福多寿。整个木雕图案,着力突出“家和万事兴”这一主题。

厅堂正上方,照壁两旁罩上雕有“冰梅图”,冰清玉洁的片片梅花,飘落在冰川上,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的商人,十分看重读书,经商的同时还不忘刻苦读书, 提高文化修养。

云溪別墅



理坑不但有官邸、商宅,还有花园式别墅建筑。瞧,这就是景色优美的“云溪别墅”,为清代道光年间光禄大夫余启官(号云溪先生)所建,并以自己的名号命名。

云溪先生原是茶商,经商有道,赚了很多钱。然而他却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髙”的信条,决心弃商从儒,为此专门在村东头修建了这幢别墅,用于潜心读书。



云溪别墅原有内、外花园,清新优美,其内宽敞明亮,令人心旷神怡。大门内木结构重檐门楼,八组斗拱挑出两对戗角,非常壮观:门内两侧各有一排供人歇息的美人靠。大门额枋上浅刻“云溪别墅”四个大字,站在门口向远处眺望,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正厅是主人待客之所,厅中可以泼墨挥毫,题诗作画、也可以下棋品茶。当年,这里可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门对面是书屋,是主人潜心读书的地方,书房中原有一块草书匾额“退步想”,是云溪先生的座右铭,它道出了主人的处世原则,遇事三思,审时度势,礼让三分,退一步海阔天空。

十三台阶

这是十三级台阶。传说在明朝的时候,北方少数民族侵犯边境,朝廷派了几路大军前去征讨,都未取胜。结果自幼熟读兵书的余懋衡被皇上派为将军前往征讨时, 大获全胜,被皇帝封为吏部尚书。十三台阶就是为了记录这段功劳而修建的。

金家井



大家看,这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该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井口呈长方形,非常少见,井口四周有一圈排水沟,确保四周污水不流入井内,使井水清洁卫生,井口的四个角上各有一石槽,边上开有一孔。大家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做什么用吗?(可以互动)正确的答案是用来洗菜、洗物的。要洗东西时,用木塞一拨,污水由排水孔排入水沟,非常科学卫生。相传婺源著名的特产荷包红鲤鱼,就是由金家井繁衍而来的。余懋学任户部右侍郎期间,神宗曾赐他数尾御花园池中的红鲤鱼,余懋学归乡时,将此鱼带回理坑,就放养在这金家井里,后在沱川一带繁衍,经漫长的驯化选择,而逐渐形成今天的荷包红鲤鱼。

花厅

这座位于村西头的“花厅”,是—座园林式建筑。明代末年由一位百万富商建造的。院门内设有木结构门券楼,院内大门的门楼非常考究,一色的水磨青砖砖雕。门额上长达两米多的菊花砖雕,称万寿图,令人赞叹。

花厅的建筑布局别具—格,两幢房子由回廊相连,中间空出个方形大院,院中花台、鱼缸、石桌、石凳摆设一应俱全,地面用鹅卵石铺砌成各种图案。奇花异木栽种于四角,花台中的这棵栀子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院子中间的步道,由十块石板铺成,中间四块石板寓意四季发财;两侧各三块寓意六六大顺。

院子三面围建二层回廊式的厢房,中间高墙将左边住房隔开,上下厢房两头都有门和左边住房相通。廊和屋的走道和迷宫一样,外人进来,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

仕宦名村----理坑的游览观光到此结束了,愿这里辉煌的历史、多彩的古建艺 术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5 19:16 , Processed in 0.0679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