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太平桥依旧坚挺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283

帖子

84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10:30: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平桥桥墩的迎水面为一个船形的分水尖,可分水破冰保护桥墩。

桥墩为船型的分水尖,分水作用很明显


分水尖




上午九点半的练江江面

今天上午九点半的江面下游


大江东去浪淘尽。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午12点的江面

中午12点时,水位较高,河堤边林荫道的树木一般没入水里


练江近古城方向河堤


新区方向上游水面


河西桥侧影。太平桥分水尖侧面,第一个桥墩水面标识在中间位置


下午三点的江面,因停雨,江面水位稍有下降

下午六点的河面,水位持续下降,站在桥上可以远远的看到黄山笼罩在云海之中。

关于《重修河西太平桥碑记》

太白楼里的明万历《重修河西太平桥碑记》


据记载,练江河西原有木构浮桥,建于宋代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长50丈,名叫“庆丰桥”。元代末年,毁于兵乱之中。明代初年又架木重修。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十五世纪末)才改建石桥。明、清两代修过多次。太平桥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重修完毕,有碑为记。碑记为湖广麻城人董石所撰,他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任徽州府知府,碑为董石老乡、歙县知县彭好古所立。碑的材质是本地麻石,原立于太平桥桥中心的碑亭中,面桥而立,今藏河西桥头的太白楼内。桥中间的碑亭于1933年开通徽杭公路时为便交通而拆毁。但后人仍在民国歙县太平桥的照片中目睹它的倩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歙县古城美景一城一河的见证人。

民国时太平桥的老照片,可以看到桥中心的碑亭和桥头的太白楼


这篇碑记既为说明当年重修太平桥的经过,也是为了表彰主要捐资人——徽商汪徽寿而作。汪氏,万历《歙志》传卷七有传,“字美之,西沙溪人。性纯朴,好施予,焚券济贫,义闻乡曲。尝捐赀二千金修河西桥梁,郡守董公纪其事于碑亭。”详见万历《歙志》传卷七《良民·汪徽寿》,黄山书社2014年版,第342页。其详细传记又见《歙县志》,黄山书社2010年版,第1900页。
现将碑记全文录入,带方框者为碑文上模糊不清的字,为笔者所猜测得出。
重修河西太平桥碑记
郡守董石撰 郡相庄敦义篆 郑兆芝阅毕三才书
郡临西水浒而郛(古代城圈外围的大城)畴,昔梁以舟,杠以木,水大至,犹病涉,乃更石梁,是名河西太平桥。先太守何公、熊公经始底绩,历年八十,圮者五之三。及今,不图懼难为后。岁五不稔,府库毕空,将寓赈于傭,无以藉手。父老汪徽寿褫以齿德为乡饮宾,乃橐千缗,独力完缮,爰自虹见首事,讫于虹藏告成。是岁,群起众泽宫,则云汉之章应矣。春秋之法,工作必书夫。夫起阡陌而急公家义举也,治郡之经术我为政,为之特书。
万历辛卯(1591)良月吉日歙令彭好古立

清末的太平桥。近处一清装女子站在河上眺望,男子着马褂牵着马,孩子在桥上嬉戏,大人坐桥栏杆上


照片来自歙县一大户人家,朋友提供。
1933年1月,开始修建老徽杭公路,11月全线建成通车
徽杭公路的修建为闭塞的古老徽州打开了东向的大门,1933年1月,老徽杭公路开工建设,由于当时政府财政困难,经协商由徽商曹霆声、曹九如兄弟出资30万银元建造,并以15年徽杭路歙昱段专营权作为回报。起点为昱岭关,经竹铺、三阳、杞梓里、苏村、霞坑、七贤、北岸、呈村降、南源口至歙县县城太平桥,全长61公里。路基宽7至8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到3.5米,于当年11月全线建成通车,这是老徽州诞生的第一条公路,标志着古道逐渐退出了承担交通要道的功能。1939年4月,为阻滞日寇侵犯,徽杭路歙昱段被破坏,曹氏兄弟的公路专营权也随之夭折。1945年9月,皖南公路管理处将该路段进行抢修通车,但依旧是路窄弯多坡陡,千疮百孔,破烂不堪。
河西桥历代照片

1934年,徽杭公路已开通,汽车开上马路,可以看到远处的太平桥


1937年,歙县太平桥


1996年8月的河西太平桥


2018年清明节前的太平桥


太平桥简介




说说太平桥的历史
太平桥,又称河西桥,为十六孔拱形石桥,长度为二百七十九点八七米,宽为六点九米,中间可容两辆车对开,两边各有人行走道。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整修1次,清康熙56年(1717年)重修,清乾隆9年(1744年)扩建为大型石拱桥。清道光17年(1837年)和道光22年(1842年)2次遭洪水冲击受损。道光23年(1843年)重修,历时7年,于清咸丰2年(1850年)竣工,用银10万余两。清光绪11年(1885年)和光绪23年(1987年)先后整修2次,每次用银千余两。民国18年(1929年)芜屯路歙县至屯溪段建成后,该桥被利用通行汽车。
太平桥主要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施工精细,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居全省古桥之冠。1969年7月5日,徽州发生特大洪水,练江水位高出太平桥桥面3.4米,全桥淹没。沿河地带许多房屋倒塌,而大桥(除桥面、条石栏杆、桥墩分水尖局部损坏外),基本无损,水退后车辆仍通行无阻。为保护这座珍贵古桥,1969年8月省交通纵队投资9万元,由徽州专区交通支队机动养路队施工,技术负责:凌应之,对该桥进行整修加固,并加铺钢筋水泥混凝土桥面,增设悬臂式挑梁钢筋混凝土微弯板人行道及桥面照明设备。1981年,省人民政府又将该桥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太平桥上,可以观赏四方景致;北望黄山巍巍,隐现于霞霭之中;下看练水潺潺,荡漾着西干山倒影。太平桥与西干山下北宋重和二年(1119)歙县黄备张应周捐善所建长庆寺塔遥遥相对。歙谚有云:“塔倒桥来补,桥倒塔来修。”古塔是原西干山十寺三十四别院唯一存留的建筑,所以又称十寺塔。经过几个朝代的修缮,至今仍保持宋代特征。已列为国保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16:21 , Processed in 1.1512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