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白石源“造纸”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389

帖子

116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5:13: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话说白石源“造纸”      
         婺源是旅游大县、旅游名县,大鄣山因卧龙谷、灵岩洞、大鄣山茶而被外人所知,白石源村隶属婺源县大鄣山乡,但名气却不大,只知道这个村是造纸的。白石源村有白坞、松坑、双桂、白山4个自然村,共有600余户,4个村有4个不同的姓,村与村之间相隔几里地。白石源村农田很少,只有白坞有少许农田,但4个村都盛产毛竹。造纸是白石源村的祖业,祖祖辈辈的生计。

       改革开放以前,村里人都在生产队赚公分,吃大锅饭。那时候白石源大队在十里八乡也都算是富裕的,有木材、毛竹、茶叶等优势资源,还有独门造纸技艺。那时候还有村办茶厂、集体山林、大会堂等等,每个自然村都有小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山村鲜有人去城里“找副业”,家家户户都在家造纸。上午造纸,下午掀纸;下午造纸,晚上掀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人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傍晚时分,人们端着碗饭聚集在村头巷尾,一起聊着天,互相夹着菜,好不热闹。孩子们放学、放假都在家帮忙掀纸,那时学校不用补课,大人也很少管小孩读书,学习全靠孩子自觉。反正大人撂下一句话:读书读不上就回家造纸,镰刀打屁股!


        毛竹,是造纸的主要原材料。餐桌上美味的竹笋就是竹根上长出来的,竹笋长大后就成了竹子。家家都有一片竹林,这是大家的传家宝,在盛兴造纸的年代,竹笋的价值不言而喻。恰放寒假,小孩的任务就是到自家竹林里“守笋”,怕人家偷挖,影响来年毛竹产量。村委会也会在村里张贴禁止挖笋公告,夜里通村敲锣以作警示,违者要“杀猪散肉”。

        “雨后春笋”描述了竹笋的生长速度,从破土而出到长成毛竹也就区区几个月时间。小满前后就可以上山“砍嫩竹”了,人们腰上别着一把镰刀,到自家竹林砍嫩竹。嫩竹不能一扫而光,而是疏伐,要保证来年生长的延续性。稍老的竹子还可以当柴火,编篾器,用途广泛。所以农村还有老篾匠这个行头,他们会编竹椅、竹床、簸箕、扫帚、竹盘等等。
     嫩竹下山后,一节节锯下来,剖成细长片状,一层层铺放在池子里,撒入生石灰注入清水腌泡,这个过程叫“腌料”。

        两个月后,就可以“洗料”了,将竹料洗去石灰残渣。池子里的石灰水会排入河中,这时就可以准备好渔网下河捞鱼了。石灰水会把鱼毒晕,但不会致命性伤害鱼类,尽管年年、家家排石灰水,但河里依然鱼儿成群,雨水冲涮后,河水很快变得清澈。

     被腌泡软化的竹料洗净后,继续放入池子里发酵。待竹料彻底腐烂后捞出,再把竹料榨干,这个叫“榨料”。将洗出后的竹料平放堆在木板上,上面再压上一大块木板,两边用两根固定的螺丝铁杆,反复转动螺丝杆榨去水分。
     接下来就要去“碾料”了,把榨干的竹料放到一个圆形的大石头底下,通过电动快速转动石头把竹料碾碎。一铲一铲,上下翻动,把竹料碾碎至棉絮状。

     竹料碾碎铲出后,就可以运回家倒入纸槽造纸了。纸槽,也就是造纸的小作坊,结构很简单,用水泥板制成两个水槽,右边放竹料,左边用来捞纸。竹料放入捞纸槽后,要通过转动机继续打碎成浆。

     捞纸”是最考验技术的一步,捞厚了不划算,捞薄了不好掀。捞纸的工具叫“簾”,两只手握着簾两端,在纸槽里轻轻前后晃动捞出,让纸浆均匀地平铺在簾上,就形成了一张纸,然后堆码在一旁的木板上。捞一张纸,要弯腰、站直,再身体左转、弯腰、站直,整个过程需要10秒钟左右。吃完早饭就开工,中饭时就将做好的一踏纸滤水榨干,扛回家掀纸。下午继续捞纸,晚上回家掀。捞纸全程站立,很费腰力。



    “掀纸”同样是个技术活。一般要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个人坐着,用手指甲轻轻掀起一张纸的一个角;另一个人站着,顺着这个角慢慢掀起,十几张成一叠,用毛帚托着一叠纸放在旁边。待全部掀好后,就把纸一叠一叠地挂到楼上的晾纸杆上,自然风干。

     待杆上的纸干透后,就可以“撕纸”了,取下一叠一张张撕开,再把纸折小,码整齐用绳捆好,这个是“捆纸”。这两个过程虽说没那么复杂,但也非常耗费时间,还会弄得满屋子灰尘。

     成捆后的纸就可以去卖了。用大蛇皮袋把纸装好,搭在班车的车顶上,到十里八乡,走村串巷吆喝着。可以一捆一捆卖,也可以一刀一刀卖,最省事的是以稍低的价格批发给当地的小店,快当!卖完了再到镇上给家里添置点东西,给孩子买点零食、或是几本书。

     白石源造的纸叫“毛长纸”,也叫“烧纸”,主要用于祭祀。虽然机器造的纸成本更低、产量更高,但是物以稀为贵,手工纸因为量少而变得紧俏,根本不用愁销路,村民们都不用自己出去卖,定期会有商贩上门收。虽说价格常有变动,但一家人勤勤劳劳在家造纸,生活也还算富余。


白石源古法造纸
       可惜的是,传承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变得黄青不接。人们不再依赖吃这“祖宗饭”,古法造纸技艺已经濒临失传。
“应该”传承下去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智慧的结晶。难能可贵的是,白石源村祖祖辈辈都在从事古法造纸,古老的传统技艺还是原滋原味,没有改变、也没有丢失。传承是最好的保护,优秀的传统技艺应该传承下去。
“可以”传承下去
     婺源旅游兴旺、文化灿烂,文旅融合有效助推了我县旅游产业再升级。婺源三雕、甲路纸伞、婺源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婺源旅游的亮丽名片。虽然毛长纸用途单一,但可以包装成旅游商品,成为婺源的“土特产”对外销售,还有整个造纸的过程就是一个“旅游商品”,可供参观、体验、传统文化教育。
“希望”传承下去
     白石源村生态环境优美,天上堂峡谷清幽奇趣;红色资源丰富,1948年4月,中共皖南地区前进委员会机关就设在这里的白山村,是开展红色教育、徒步探险、体验休闲的好去处。希望白石源村也能搭上发展全域旅游的快车,把传统手工造纸这碗“祖宗饭”变成“旅游饭”,让传统手工造纸传下来、走出去、火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5 03:25 , Processed in 0.7092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