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婺源彩虹桥导游词

[复制链接]

306

主题

306

帖子

91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5 10:51: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彩虹桥位于婺源北部清华镇的彩虹桥,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唐开元年间婺源建县,县衙门就设在清华。自古以来,清华就是徽饶古道上的商贸重镇,上至屯溪歙县,下到景德镇饶州府,物资交流运输都要经这里,车夫、担夫在这里歇脚、中转,当时清华5里长街两侧全是店铺和客栈。
彩虹桥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在古徽州也算是最古老的廊桥。彩虹桥是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得名。
彩虹桥长140米,是由六亭、五廊构成的长廊式的人行桥。每个墩上建一个亭,墩与墩之间的跨径部分称廊,所以也叫廊桥。远看,这些亭略耸出廊,错落有致。


【在桥头第一个桥墩处】彩虹桥桥墩的设计很有特色。一是它的前端形状像个船头,呈锋锐尖,斧状,当地人称它为“燕嘴”。堰嘴主要功能是分水,减少洪水的冲击;后座平整,以增加稳定性。二是桥墩的跨度有讲究。彩虹桥桥墩之间均以木梁横架,但桥墩之间的距离是按“桥洞券定法”建造的,跨度最大的为12米8,最短的才9米8。河水流速最快的地方,桥墩间距就大;河水流速缓慢的地方,桥墩间距就小些。三是桥墩的建筑有讲究。你看这些青石迭砌,大小长短不一,相互钳叠在一起,间隙小,结合紧密、牢固。因为桥墩内部是用砂石填充的,对桥墩的建筑要求非常严格。这几座桥墩历经数百年,经过无数次特大洪水的冲击,至今完好无损。中国有“四大名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和广东潮州的永济桥。洛阳桥是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的,桥墩分水是“燕嘴”。这座彩虹桥桥墩采用的是洛阳桥的技术,所以很牢固。
    【走上廊桥】这是一座民用桥,是婺源北部乡村百姓通往外界的必经通道。所以桥上结构简单,全部采用传统的榫卯构造,榫头之间用木楔固定,不用一枚铁钉。没有雕梁画栋,木板铺筑桥面,木椽青瓦结顶,桥廊两侧设置危栏、长凳供行人憩息。简朴、实用。这些红漆是后来廊桥维修时,好心的工匠涂上去的,他们原指望这些木料多一层保护,不容易腐烂,却没有想到彩虹桥几百年来从没有这种奢华。


桥墩尾部这些阁亭,是盛夏纳凉的好去处。亭中这些“石桌”、“石凳”,都是清华最大的胡姓宗祠的柱磉,你想这柱磉这么大,可以想见它的柱子有多粗,祠堂有多大。清华老街过去有八九个祠堂,现在都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了,这些柱磉搬到桥亭供过路人歇脚,也算得上是“古为今用”吧。盛暑时节,河风习习,坐在这里乘凉看廊桥夜景,用当地人形容的一句话叫做“快活似神仙”。


阁亭的神龛内,设有三个神像,中间这位是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治水有功的夏禹,又称治水禹王,当地人把禹王看作是镇水的神仙。供奉禹王,是希望禹王能镇住洪水,保护这座古桥。左右这两位,是这座桥的建造者胡永班与胡济祥。原来这里是一座木板桥,因为多次被山洪冲毁,过往行人与劳作的村民很不方便。胡永班的家就住在桥头,他在街上做点小贩生意,早出晚归,一到冬天木桥上有霜有雪,路人过桥非常危险,胡永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清扫桥面,消除霜雪,一直坚持了26年。他发誓要筹集资金建一座石桥。胡济祥原名胡宏鸿,也是清华人,出家当了和尚,法号济祥。他四处化缘,历尽艰辛,用3年多的时间,筹集到建桥的资金,终于建造了一座牢固永久的廊桥。胡永班为了协助建桥,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拉着同事的手说:“我的心愿总算完成了。”说着闭上了眼睛。后人为了世代铭记他们的功德,设神龛树神像以志纪念。
【在第三个桥墩处】在下面这个桥墩的石缝中,有一只铁制的水牛头像,如果下去坐竹排,近距离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只伸出石缝的牛头。据说这是当地的一种风俗,建桥时在桥墩放个牛头,可以驱邪恶、保大桥千秋万代平安。

看到彩虹桥这排台阶,不少游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这就是七十年代初拍摄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地方。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潘冬子进城回来,过桥时看到有国民党士兵检查,机智的潘冬子没有上桥,悄悄走到旁边隐蔽的地方,把竹筒里的盐水倒入棉袄中,再走上桥,瞒过了国民党士兵的检查。这些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彩虹桥后来还先后拍了《魂牵柳桥镇》、《乡村女教师》、《我心永远》、《守山》、《爱在战火纷飞时》、《梦回青河》等电影、电视剧。
【走向登云桥】 婺源古桥很多,据县志记载,全县建有古桥450多座,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350多座。婺源古桥形态多样,大致可分为石板桥、石拱桥、砖拱桥、条石桥和廊桥等。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一段美丽的故事。这一座单孔石拱桥是彩虹桥的延伸桥,它就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登云桥。古代清华北乡一带,那些饱读诗书进京赶考的读书人、登科及第即将上任的达官贵人,出外做生意商人,都要到这里走一走,平步青云,踏上彩虹,接下来就是飞黄腾达了。人人期盼吉祥如意,这就是古人“讨口彩”的地方,据说很灵,清华那些进士都到这里来讨过口彩,离清华五十多里的沱川理坑的余懋学,进京赶考,他也跑到这两座桥上来“讨口彩”,果然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最后做到工部尚书。彩虹桥和登云桥的组合,是古人对后人的期盼,当然,也是对我们这些到桥上来游览的所有人的祝愿。


【在水碓】 从唐代开始,一直到30多年前,清华上街的村民世世代代都是靠这里的水碓舂米、磨粉。那时候,各家各户的稻谷晒干,便不分白天黑夜,轮流到这里来舂米。先将谷子倒进石臼,再到这边抬起闸门,水流冲动水车,水车木轴的转动扳起舂扒,一上一下,上下起落,将石臼里的谷壳与米粒逐渐分离。后边还要经过筛糠、筛米和扇米几道工序。风扇这活也有讲究,用力小了,米中的糠屑扇不干净;用力大了,又把小的米粒扇出去了。你来试试,虽然没有倒稻谷进去,但也可以体验一下。
【走向石磨】楼上的石磨,是用水车带动磨粉的地方。旁边这个框架,是用来筛粉的,当地人叫“打锣”。因为筛粉时,脚踩踏板朝这边筛三下,又往那边推一下,发出的声音是“踢踢哒——咣”、“踢踢哒——咣”,好像打锣鼓的声音。如今,这些劳动方式,都一去不复返了!
【眺望小西湖】彩虹桥上游的溪埠边,还有一处称为“小西湖”的美景。明代吴派篆刻家文彭(文徵明的儿子)与皖派篆刻的创始人何震曾经游览清华,文彭发现河边景色幽雅,欣然命笔,在岩石上题写了“小西湖”三个篆体大字,400多年过去了,这三个大字仍清晰可见。
彩虹桥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产物,彩虹桥与青山、秀水、古村、驿道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好的天然山水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03:40 , Processed in 0.0742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