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婺源晓起——导游词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97

帖子

1491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4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4 16:40: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到了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绿色家园”——晓起景区。
晓起,有上、下晓起之分,两村相距不到一公里。两个村庄都有古老恢宏的建筑、曲折深幽的小巷以及保护完好的古树,有人说晓起是美丽乡村、梦里老家的摹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山村,去欣赏一幅浓墨淡彩、疏密有致的天然画卷!



(引导游客上塔岭,过南段桥。
下晓起
穿过居安亭,走下这一千多年的古老台阶,欲露还藏的下晓起村就展现在我们大家面前了。依偎在绿水青山中的晓起,是汪氏赖以生存并繁衍发展的美丽家园。传说一千多年前,晓起始祖汪万五为逃避黄巢之乱,率领自己的族人,不舍昼夜,仓皇南下。当东边的天空逐渐呈现出鱼肚白时,汪万五发现自己已身处大山里的一个狭长山谷之中。山谷里河水清澈,古木森森,草茂花盈,鸟语声声。于是便停下逃乱的脚步,搭地灶,起炊烟,决定在此安居。由于到此地正是破晓时分,于是便将自己始建的村子取名“晓起”。晓起晓起,拂晓即起,一来纪念到此安居的时辰,二来鞭策后人要勤于劳作,闻鸡起舞。
(引导游客参观礼耕堂和继序堂。
跨过养生河上的南段桥,左拐,我们就进入一个古意盎然的院子里。这户人家无论从规模、气势,还是从房子用料、雕刻工艺来看,都是婺源古建筑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大门的砖雕,更是里三层、外三层,雕刻水平的发挥几乎到了极致,因此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江南第一砖雕”的美誉!


“礼耕堂”与“继序堂”建于清代末期,逾时140年左右。房子的主人是汪允璋和汪允珪两兄弟。此兄弟二人,是在广东做茶叶生意的,是婺源晚清时期的商界双雄,兄称汪百万、弟称百万汪,尤其是弟弟汪允珪,一举成为当时婺源的首富。看这并列的两幢房子,东大西小,左为尊,右为卑,弟弟的钱再多,也是弟弟,他的房子只能是在哥哥的右边。
“礼耕堂”位于“继序堂”左侧,房子规模宏大,建造精巧,三进两天井,每进三间两厢,有独立的厨房、客馆。整幢房子用料考究、雕刻精美、保存完好。
汪允璋年少贫寒,与胞弟二人相依为命,后来与弟弟一起,到广州经营“婺源绿茶”而发家,成为婺源商界之佼佼者。在耗巨资为自己修建颐养天年的豪宅时,主人也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人生理想融入了房子的建设当中,大家不妨仔细看看。
“退一步天空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浅显平白的语言,却道出了为人、做事、处世的真谛。用现在的话说,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人。赚钱,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
礼耕堂和继序堂大门上的雕刻,单以精细论,当属婺源十名之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门罩雕刻的内容吧!顺序由上而下,先中间后两边。
最上方是四片梯形小幅雕刻,从东往西,依次是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踏青、赏荷、品菊、寻梅”。下来正中间有上、下两幅手卷式大型雕刻。上幅是寓意“福寿双全”的典故“郭子仪享寿”;下幅是“琴棋书画”的组图。
在上卷“郭子仪享寿”左右各有略呈正方的雕刻。西边一幅刻的是两只寓意“富贵”的麒麟,东边则刻着三只羊,其“三阳开泰”所寓的“吉祥”,是大家都熟知的。
下卷“琴棋书画”左右的两幅图案,是最值得玩味的了。东边一幅刻的是一只引吭高歌的凤,而西边则是一条盘踞在地的龙,可惜文革时期被凿。此两幅合在一起,寓意“龙凤呈祥”。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封建社会代表男人的龙在这里却屈居房子的右侧(西边,属下位),而代表女人的凤,却在房子的左侧(东边,属上位)昂首挺胸、意气风发。那岂不是凤在上、龙在下了!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历史上的慈禧太后了。慈禧太后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凤在上龙在下”,正好这一块凤嵌在左边,按“男左女右”的规矩,左方为大。从这块小小的砖雕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座房子的建筑年代和时代背景哦。
门楼下的这四块石雕有点含蓄和隐晦,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四幅图案的内容,分别是“雀”、“鹿”、“蜂”、“猴”,寓意“爵禄封侯”。意思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读书出仕,出人头地。因为,在古代,无论你多么有钱,商人的地位还是很卑微的,比如你的大门台阶,就只能修一级,而当官的人家却可以修三级。
看完礼耕堂,我们再去参观隔壁的继序堂。
继序堂是弟弟汪允珪的房子。汪允珪少有大志,头脑灵活,跟着哥哥经商的时间没有多久,就独自一人到汉口打拼。凭着深厚的商业功力和徽商特有的敏感,十几年里,就成为拥有盐庄、茶庄和钱庄的大商人,财力甚至超过了兄长,一举成为婺源光绪年间的首富。
这个房子的格局和礼耕堂一样,都有高大的门罩。但相比之下,继序堂上的雕刻似乎比礼耕堂的更胜一筹。大家看,在这幅被东南大学的建筑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的砖雕上,深雕镂空等传统技法几乎全部用上,并到达古人所说“九层雕”的最高技艺。而其布局的精巧和雕刻手法的高超,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这幅雕刻中,最上方四片小雕刻从东到西,依次分别以“岳母刺字”、“郭巨埋儿”、“苏武牧羊”、“桃源结拜”来代表“忠、孝、节、义”。下来正中间一样是上、下两幅手卷式大型雕刻。上幅雕刻的是文王寻访治国能手姜子牙的故事——“渭水访贤”;下幅雕刻的图案是夫妻两位老人在等待三个儿子回家,看那模样,应该是中榜回乡,场面极其热闹。图案名称叫做“连中三元”。
下卷“连中三元”的左右雕刻的是钓鱼、砍柴的人物。上卷“渭水访贤”的左右雕刻的是耕田和读书的内容,这四片就是“渔、樵、耕、读”了。两边的立柱上刻的则是“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大门的下方,则一样是四片石雕。所不同的是其中的内容,在这里,主人百万汪体现的是家庭的喜气“福、禄、寿、喜”。分别以“野鸭(凫)”、“梅花鹿”、“松鹤”和“喜鹊”来谐音代表。
(进入继序堂
继序堂的格局是三进两天井,这样的单间单元,是徽派建筑的格局之一。从大门到第一个天井之间,叫做“下堂”,从第一个天井到中间的太师壁之间,称为“中堂”,是家庭中心,家里重要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的,两侧的房间更是家庭主人的起居之所。而太师壁之后是一个完全隐蔽独立的空间,称为“后堂”或是“高堂”。
继序堂房子的用料也很讲究。十几棵方柱子,选用的木料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而头顶的十几根粗壮硕大的冬瓜梁,则是采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和二级保护树种枫香。这样的用料,在当今是不可想象的。
(返回,进村,并引导游客参观振德堂。
现在我们右拐弯,去参观振德堂。振德堂建于清代中叶,整个建筑古朴而恢宏,具有浓郁的清代和民国初年风格。房屋由前厅、后堂、客馆、厨房、卧室、学堂等建筑单元组成,整个房子共有六天井五厅二十房。
由于教育有方,在近现代,振德堂出了汪莲石、汪禹丞和汪英宾三个杰出的人物。下面,我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汪莲石,生于1846年,卒于1924年,近代著名中医学家。1894年(光绪二十年),在上海以医为业,因医术高、医德好,有“神医”之称,是上海滩公认的中医“经方派”宗师。他的三个学生恽铁樵,杰出医家和蜚(fēi)声近代中医教育史的佼佼者,沟通中西医学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代宗师;丁甘仁,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孟河四大名医之一;程门雪,邻乡溪头人,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中医学家。他们都是近现代中医界的领军人物!
汪莲石的儿子汪禹丞,生于1870年,卒于1941年,上海滩青帮“大”字辈弟子,洪门山主,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时的警卫队长。据史料介绍:清末民初上海滩青帮中以“大通悟学”四辈居多,大字辈最高,人数极少。汪禹丞在青帮中属于德高望重的实力派。赫赫有名的上海滩三个大亨:张啸林是通字辈;杜月笙是悟字辈;黄金荣是“空子”,对人自称“天”字辈。汪禹丞在抗战中逝于香港,安葬在晓起父亲的坟莹身边。
孙子汪英宾,生于1897年,1920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政治学系,得文学士学位。所写英语论文《中国本土报纸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述“中国新闻史”的著作。1924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南方大学、光华大学、庐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任教。1952年调复旦大学新闻系当教授。“文革”期间,汪英宾被诬蔑为“特务”和“反革命分子”受到迫害,并于1971年在新疆库尔勒含冤去世,终年74岁。1979年平反。
(返回,进入村子,并引导游客参观双井印月。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名唤“双井映月”,是晓起村古八景之一。这口井开凿于唐末,井沿和井台的青石是宋代铺筑,历史悠久。大家可以从井圈的磨损程度判断,坚硬的石板被柔软的绳子和木桶磨成一瓣瓣梅花状,说明水质好,用水的人多。
井有两口,一大一小,一深一浅。取名“双水印月”十分贴切。


参观晓起古树园。
各位游客,晓起村除了保留着数量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之外,还保留了完整的古村落生态环境。特别是晓起的古树,数量多,树种多样。整个晓起周边,共有古树近千棵,有樟、柏、松、枫、檀木,槠树,还有楠木、红豆杉等名贵树种,欧盟专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阿尔费雷德·皮特乐博士,惊叹这里是“生态绿洲”。
现在我们到的这个亭子,叫金钱亭。这个山坳,是晓起村的风水宝地,当地人叫它“金坞”。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刚刚入口的那座小山自西向东逶迤而去,横亘在晓起村的正南方,晓起人说那是柜台山。我们眼前的这个山坳呢,自然便是柜台里面的存放钱财的钱库了。
在金坞的谷口,有一棵罕见的古樟树。这棵树的树龄是1500年左右,根部直径近3米,要五人才可以合围。在婺源,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十棵樟树九棵空,哪棵不空就是菩萨公”。也就是说,樟树很容易空心。而我们眼前的这棵樟树,它主干的下部分依然是实心的,村中的百姓折服于它强劲的生命力,便称它是 “樟树王”。

漫步林间,拾阶而上,这里有三棵樟树,相互支撑。据专家考证,这三棵的树龄分别在900、700、500年左右。下晓起是一个汪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村子里“汪”姓占了总人口的80%,另外还有20%的江姓和余姓。有人说,这三棵樟树就像下晓起村的三姓人家,亲如兄弟,和睦相处。大家说,这个比喻形象不形象啊?
在这个圆盘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棵十分高大的古树,犹如一把巨伞,撑在我们的头顶上。这棵就是我国的珍稀树种——楠木,身价十分昂贵。
楠木为樟科常绿大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有紫楠(金丝楠)、红楠、细叶楠、大叶楠之分。这棵就是大叶红楠。它的木质富含香味,自古以来,是官宦人家制作家具的首选材料。
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做“樟枫流荫”。面积不是很大,但百年以上的枫树却有200多棵。每到秋天,那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色十分迷人,夺眼的红和惬意的绿相互交杂,相互渗透,像一幅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的油画。
(引导游客参观水口公园。
公路的左边绿意盎然的地方,则是晓起村的水口公园了。所谓水口,指的是一方众水之出口,乃地之门户,是否“藏风聚气”,关乎村落的福祸吉凶。所以古人就热衷于在水口建造亭台楼阁,遍植树木,增强水口的锁钥之势。大家看到这里的古树众多便是如此。水口的这边,有大小两河在此交汇,这也是晓起的古“八景”之一——“二水回澜”。“树养人丁水养财”,水是预兆村落的财气的,水旺则财旺。正因为如此,晓起人在两条河上各修建了一条石堨,以延缓水势,遏止财气流走。看来,晓起的先辈对风水之术,是多么深得其中奥秘啊!
(引导游客参观上晓起。


上晓起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沿着这条古老斑驳的青石驿道,去领略上晓起的静谧和神奇。
在驿道的右边,有所“江上青希望小学”,是以革命烈士江上青的名字命名的。江上青,原名江世侯,婺源人,是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叔叔。1939年7月29日,时任中共皖东北特委委员的江上青,在执行任务后返回驻地的途中,遭到地主反动武装的伏击,壮烈牺牲,时年28岁。去世后,江泽民的生父江世俊,按照当时的理念和风俗,将江泽民过继给了他,以延续香火。为纪念江上青烈士,2001年,上海市电力公司,在烈士的家乡修建了这所希望小学。奠基和竣工仪式,都是由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主持的,校名也是由他题写的。
我们脚下这条路是历史的婺休古道,多少婺源人从这条路走出去,成为了达官或是富商,又沿着这条道走回家,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在石板路的中间,有一道深深的石槽,这是独轮车磨碾出来的车辙。这条车辙盈满先辈的汗水,至今还在激励着他们的后人奋发有为。
(引导游客参观上晓起水口。
上晓起村始建于宋,村中有江、洪、叶三个主姓,河的北岸是江姓聚居,河的南岸则是洪姓和叶姓。我们站在进入上晓起的村口,只见一排石台阶,不见江家所居之地。挡住我们的视线的就是村子的左臂——象山。左臂象山迥(jiǒng)拱如抱,从山口进入者不见村落,从村落出者不见水口,这就是所谓的捍门锁钥!台阶上的“晓和亭”是座茶亭,茶亭的名字有“晓理而和睦”之意。这个亭子在以前不仅具有向来往客商提供茶水的功能,也是为了风水里的“障空补缺”,增加村落水口的锁钥之势。      
出了小亭,沿河是一排石板护栏,荏苒(rĕn răn)的光阴里,石板上已经布满了斑驳的苔藓,更显出苍桑。它忠诚地坚守注视着青水蓝天岁月的更迭,朝廷变迁和一代代新人换老人。
(引导游客参观进士第。
这座房子的主人,是清朝道光元年二甲进士出身的江之纪。江之纪,历任江苏金匮(现无锡)知县,江苏直隶州知州,授“光禄大夫”,赠一品衔。
在过去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同样一栋房子,官宅和民宅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这大门的台阶,就和下晓起的商家不一样。它是用整块的青石铺成三级,两端还有青石护栏,这样的台阶叫做“三级金阶”,是封建社会官宦人家才可以修的。一般老百姓房子的台阶修成这样,那就是逾[yú ]制,就要受到当政者的处罚。再看这座官邸的门楼,高大而巍峨。虽然没有繁琐的精雕细刻,但“进士第”三个大字,却将官家的威严表现得淋漓尽致。商人的房子再大,也仅仅称作“宅”,而官家的却可以称作“第”,是一字不同,可封建的等级制度却在这里得到了强化。
这座进士第的格局也是三进两天井,一样称为前堂、中堂、后堂。这张长条桌叫“押画桌”, 押画桌上摆放的长鸣钟、花瓶和屏风镜,也寓意“终生(钟声)平(瓶)静(镜)”。
(引导游客参观荣禄第。
世间的事情,总是无巧不成书。进士第的主人江之纪,在乡试中以亚元中了举人,三十年后他的孙子江人镜,又在道光二十九年中了顺天府南元(第二名举人),于是,“祖孙两亚元”的美誉,传遍了整个徽州府。这里,就是江人镜的府第“荣禄第”了。“荣禄第”,又叫“思训堂”,建于光绪年间。它的总体格局和刚刚看的进士第基本一样,但在正房的左边多了一座官厅,官厅类似于会客厅,只可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被生产队堆放的草木灰给焚毁了,只留下这残垣断壁。门额上的“双桥东墅”四个字静静依附在默默屹立着的高大的石库门上,叙述说着官宦人家昔日的的气象和辉煌。
江人镜,生于清代道光三年(1823年),从小天资聪敏,三岁能诵读,七岁会作文,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顺天乡试中南元。第二年考取觉罗官学,历任镶白旗汉学教习、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山西蒲州知府、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河东盐法道、河东道兵备、湖北盐法道、江汉黄德道兼管中外通商事务,最后升任两淮盐运使、赏花翎头品顶戴,授“光禄大夫”。江人镜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清正廉洁,很有政绩。任山西蒲州知州期间,查禁溺女、劝储积谷、捐薪助院、致力河防,得到皇上嘉奖。主政山西期间,清理冤狱,革除陋规,减免徭役,深受百姓爱戴。山西连年发生瘟疫后,灾难殃及76州县,江人镜筹募巨资,运送粮米,救活灾民无数。赈灾之后,将剩余20余万两白银全部交给地方,作为善后。任两淮盐运使期间,清除积弊,减盐商供应费年计七千余金,且使国税有增无减。江人镜一生著述颇多。著有《河东盐法备览》、《知白斋诗钞》、《知白斋词存》、《双桥东墅词存》、《铲嶂山房楹联》等书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江人镜病逝于扬州任上,享年七十有七。最后运柩还乡,归葬家乡,谥号“光禄公”。江人镜及其祖父均在江苏做官,一生都在苏州、扬州、江都一带活动,故江人镜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江人镜生十个儿子七个女儿,据记载“十子均为人杰”。除第五个儿子回家承袭香火,其余后代大部分定居扬州。在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有关江人镜的奇闻轶事呢。
(引导游客参观大夫第。
江氏一族,在清代可谓是辉煌之至。除了刚才介绍的江之纪、江人镜,还有一代名医江南春和两次受乾隆褒奖的御医江宽侣等名家。留下的著作就有21部75卷之多。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夫第,又名“宝辉堂”,是清末扬州巡检江人铎的府第。江人铎是江人镜的堂弟,相对于堂哥,江人铎的官位做得不是很大,于是,他就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房子的风水之上,希望自己的后代得风水的庇佑,有朝一日能成为像堂哥一样的封疆大吏。
大家来看门口的这个小院子,半圆形的地面全是用零碎的小块石板铺成,是主人家小气,还是做房子钱都花光了?其实都不是,他是刻意把这半圆形的地面,当做龙舌,零碎的石板便是龙舌上细细的舌苔了。龙舌的前端是一个花坛,花坛象征着龙珠。花坛的两边是两条小路,小路就是龙的两根胡须了。对门的山峰起迭三落,是村里的“笔架山”,主宰村里的文运。主人就是这样希望房子能尽得笔架山的灵气,庇佑后代文运昌盛。
过了客馆,我们就看到了大夫第的大门了,同样的砖雕门罩,同样的“三级金阶”。两边的“雀鹿蜂猴(爵禄封侯)”,虽然和下晓起的商宅相比略显简陋,但依旧体现出官家建筑特有的风貌。
房子的正厅相对于其他房子,不算大,但主人却从“巧”字入手,无论是门窗,还是梁枋,均赋予简洁的雕刻,从而整体提升了房子的品位,处处透露出秀雅和精致,各位朋友不妨可以细细欣赏一番。
(引导游客到灵泉古井参观。
上晓起有两个神奇的传说,一个是“会说话的祠堂,另一个就是会干枯的水井了。会说话的祠堂我们稍后会去观赏,而“会干枯的水井”,我们现在就去一探它的神奇。
灵泉古井坐落在上晓起龙脉山的山脚之下,位处正中,是江家的龙脉所在。这口历史远溯唐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井口用石板砌成方正的形状,与下晓起的古井一方一圆,相映成趣。
据说,上晓起江姓的祖先江郑八与下晓起一个姓汪的人是义结金兰的兄弟,江郑八见此山谷风水奇佳,利于后人,于是约定居住下来,相聚一华里,呈犄[jī]角之势相互呼应。建村之处,依龙脉凿井,因为上晓起风水主 “贵”,利于读书出仕,于是井便修成方形,意求做官务必方正。下晓起风水主“富”,有助经商行贾,于是井便修成圆形,表示经商还须圆融。几百年后,到了明清两代,晓起村果然一举成为婺源最有影响的村落之一,被誉为“半村官、半村商,江家掌金印,汪家银满仓”。
说到巧合,这口古井还有一个更为巧合的传说:据村里祖上流传,凡江家出大人物之际,此井水必枯干一阵。据记载,这口古井在历史上一共干枯过三次,第一次是明代,出了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江满荷。第二次是清代,出了两淮盐运史、光禄大夫江人镜。1987年,这口井又干枯了一次,什么原因呢?有待后人解说。
因此,井圈上有提示曰:“凿泉为井,显灵益智。”井,因此而得名。
(引导游客参观江氏宗祠。
这座江氏宗祠,是济阳江婺东晓川派的祠堂。据婺源《济阳江氏统谱》记载:江革为济阳江氏一世祖,始迁婺源者是唐末镇地将军江尚质之子江洪,从歙县篁墩迁婺北谢坑江村,南宋江郑八又迁徒上晓起,是为上晓起济阳江开基祖。
祠堂正门顶上,写有“江氏宗祠”四个大字的匾额,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写的(目前这个是复制品)。两边的小门门首也各有一块,东边的小门,可惜后来遭火烧,改为茶叶粗制厂了,门上匾额的题字据说是“锦韬”两字,“韬”是指谋略,寓子孙在外,凭锦绣文章而搏天下。右边的小门,至今保存完好,我们可以看看匾额的题字,是“增庆”两字,寓家庭喜事,与日俱增。
祠堂的正中,摆放着江人镜的铜像。头顶上高高悬挂的是祠堂的正匾,名曰“敦彝堂”,原为清代名臣林则徐题写。两边的对联是清末硕学通儒、授二品顶戴、江西审判厅丞婺源人江峰青撰写,无论是匾额还是对联,都写出了为人治家的道理。祠堂的享堂正中,挂着江人镜的画像(原物现保存在婺源县博物馆)。下面的三块鎏金朱砂牌,中间一块是江人镜的第二个儿子江忠振中“甲午年举人”的牌子。两边刻着“钦命”二字的牌子,是江人镜受皇帝派遣,去扬州稽查盐税时一路随行开道的。存于祠堂,是用来光宗耀祖的。
这幅地图,是整个上晓起村基址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堪舆学的角度,去简单探测上晓起地灵人杰的奥秘。河的北岸便是江氏聚居之地。据说:早在清代初期,有一个叫江本立的风水先生,他从这里路过,看到上晓起的风水后,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罗盘随手仍在水中,并说今生有幸,能看到这样的好风水,足矣!以后无需再看,要罗盘何用?不但如此,他还在他的堪舆学著作——《地记》中这样写道:“晓起源内一支龙,天皇地市度行踪,入道穿帐来结穴,峦头气旺木星钟,左右旗鼓相护卫,前朝笔架贵人峰,有德之家方遇此,荣华富贵子孙隆。七星来拱月,诸水尽朝东,狮象来护架,必出贵人公”。如今到了二十一世纪,大家也了解到上晓起这么辉煌的历史了,大家说,这位风水先生的未卜先知,是不是非常的灵验啊?
(引导游客参观光禄公祠。
光禄公祠是一座家祠,又称家庙。是江人镜十个儿子为祀奉先父而建的,所以又称“十房厅”。又因为江人镜被赐封贵为一品的“光禄大夫”,因此又叫做“光禄公祠”。房子不是很大,十分精巧,二进一天井,保存得也十分完好。
刚才我们在荣禄第和江氏宗祠里,已经了解到江人镜的生平与事迹,从他的仕宦经历和一生政绩,可以看出他的一生,的确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屡次要求致仕回家,颐养天年的奏折,都因为他的廉政和能干,被朝廷厚意驳回。最后,78岁的江人镜竟然累死在两淮盐运使的任上,死前还会见了来访的盐商。
江人镜除了他自己获得一品花翎顶戴以外,自他之上四代,还均被朝廷赐封“光禄大夫”,所以有着“祖孙两亚元,四代正一品”的褒誉。同时,江人镜对于后代的教育也是十分成功的,他一生拥有的十个儿子、七个女儿,县志是这样称赞的:江人镜“教子辈崇俭去奢、读书明理,所生十子均为人杰”。
(引导游客参观茶叶作坊。
自古婺源是茶乡,作为湿润多雾,土地肥沃的上晓起,当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婺源传统茶叶的生产基地。晓起的绿茶,不但在清朝农工商部在南京举办的劝业会上荣获过一等奖,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二等奖,中国第二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荣获优质奖。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幢平房,是上晓起的传统生态茶叶作坊。作坊内有杀青、揉捻、初干、再干等一整套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全部是利用水力作为动力来带动,在目前来说是全国唯一还能使用的传统制茶机具,属于我们江西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经成为南昌女子职业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引导游客原路返回到下晓起村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4 23:35 , Processed in 0.0717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