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理坑,寻找明清官邸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97

帖子

1491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4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4 15:26: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ww011 于 2019-9-4 15:29 编辑

婺源北部边陲,群山逶迤,峰峦叠翠,溪壑纵横,峡谷幽深,有点与世隔绝。北宋末年,桐庐主簿余道潜,带领全家来到这片山水间,建立篁村。后来,他的第十世余景阳,在明末元初之时,举家迁到理源。其原因,可能与他父亲余元启曾在这里“小筑书院”读书有关。理源,今名“理坑”,属沱川乡,为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距县城49公里。村落位于一条呈袋形的山谷中段。理源水沿着这条峡谷缓缓流经村前。






进入理坑村需要经过一个狭窄的山口,也是村子的水口。原来有理源桥、文昌阁、文笔、水碓等建筑,水口关锁严密。现存的仅有理源桥,桥面上建有亭子,桥亭合一,像一座屏风遮挡着整个村庄,又像是一座寨门,出入村子必须穿亭而过。桥亭为长方封檐建筑,亭内可供人闲坐纳凉。亭子外表古朴,门额正前左方题字为“闳开阀阅”,是说有功勋的世宦世家巷门向你敞开着,欢迎来做客; 正前右方为“山中邹鲁”,由上海陈子龙先生所题,是称赞理坑为藏在深山的书乡之地; 后左方为“理学渊源”,是指理坑村人崇尚朱子理学,后右方为“笔峰兆汉”,指村人崇尚正统的儒家学说。这石桥上刻有“溪山拱秀”四个大字,赞叹这一方山水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路过理源桥,继续前行,就进入了村子。临溪的石板路,迤逦展开那清新的南立面。几条巷子从村落的深处伸到溪边,水埠上不时有衣衫鲜丽的妇女浣衣洗菜。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曾在《南柯记》中对槐安国的治绩写道:“只见青山浓翠,绿水渊环,草树光辉,鸟兽肥润。但有人家所在,园池整洁,檐宇森齐。”汤显祖理想中的槐安国,与理坑村的景象如出一辙。一条巷子对着一座石板桥,并有小小的过街楼,门额上题“渊停岳峙”四字,此即理坑村村口。




这是个建村历史不算很长的村子,自余景阳迁居后,丁财渐旺、人文顿开、书香不绝、宦简联芳。到了明代晚期,村里出了一批很有名望的硕儒、大官,文风文运自此经年不衰。他们中不仅有余懋学(户部右侍郎,卒赠工部尚书)、余懋衡(吏部尚书)等京官,还有余世儒(台州知州)、余自怡(广州知府)等地方大员,以及余罃(广昌知县)、余善(归化知县)等父母官。正是因为他们,这个不过千人的深山小村,到今还保留着“尚书第”、“大夫第”、“司马第”、“天官上卿府”和“官厅”等建筑。这些明清官邸,展现出理坑昔日的辉煌,也赋予了理坑特殊的历史意义。


离村口最近的是“官厅”,正名叫“驾睦堂”,是余自怡奉旨敕建。余自怡是明崇祯戊辰的进士,先后当过湘阴知县、户部主事、副都御史,后改任广州知府。他在广州,生活俭朴,行事踏实,“清冤抑,绝请托,严武备,饬文治,政声籍甚。”又研读经史,着有《经书疑义》、《三教测》、《三才蠡测》、《鲁瞻文集》等行世。官厅的院门是高大轩昂的青砖门楼,作四柱三间五凤楼式,墙面贴“富贵万字”砖;门楼飞檐翘角,鳌鱼悬脊;门头上下枋之间雕“双龙戏珠”,顶层中间镶嵌“圣旨”石匾。院门内的一面有木披檐,上覆盖青瓦,檐下有四组木质斗拱,上下枋之间仿竖匾隐刻“圣旨”两字。正屋朝北,二进二楼,前后均五间。正厅四周重檐斗拱,三面回廊卷棚;深天井,青砖铺地。厅内左右厢房,方柱雕础。楼上是“走马楼”,十分轩敞。后进地势比正厅高出两步,天井阔大坑深。正厅的右面还有余屋,三进一天井,外部墙面与正屋为一整体。整个建筑占地426平方米,其规模和规格在婺源极为少见。

官厅斜对面是余维枢的“司马第”。清顺治壬辰(1652年)岁贡廷试余维枢得了第三名,后官至司马、兵部主事。他为政勤勉,“疏河筑堤,以防水患;捐赀贸田,以养无告;凿井建闸,以资灌溉”,所做的都是百年大计,深得百姓赞颂。他十分重视教育,修学宫、建义塾,还常聚集生员研讨学问,自己也写下了《从祀诸儒系议》、《泮宫礼乐合集》、《令洺录》、《中台文集》、《池上楼诗集》等着作。司马第坐西朝东。大门开在屋的左前角,水磨青砖门头,檐有砖拱,脊有鳌鱼,雕饰繁复细腻。府第主屋,为全堂方柱石础,三间两厢前后有半浅天井。前堂和两厢前檐、梁和花枋都作深雕,横梁中央雕刻的情节性人物像,形象生动,层次丰富。除了堂屋前后敞开外,正屋和厢房、楼上与楼下全做隔扇,工艺精巧,尤其是“护净”的雕刻更为精美。显然,清康乾以来,建筑装饰的风格较之明代,更为繁琐,也更为精细了。主屋的右厢可通往轩斋。轩斋前有天井和花台,斋内三间两厢,隔扇门窗、梁枋、雀替等处无不雕琢精美。
余懋衡,可以说是理坑的骄傲。他是明万历壬辰(1592年)进士,历官永新知县、监察御史、大理寺右寺丞、大理寺左少卿、右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职。他为官洁己爱民,赡养贫苦,敢于上疏谏言,屡忤权贵;为学则宗朱熹天人性命之说,实践躬行,曾于邑内紫阳书院、福山书院和清华富教堂讲学。他一生精于研读,勤于着作,有《关中集》4卷存目于《四库全书》,及《经翼》、《明新会志》、《乾惕斋集》、《涧滨寤语》、《太和轩集》等,被尊为理学大儒。

余懋衡的府第——天官上卿府,位于村西的一个三叉路口,坐南朝北,占地仅132平方米。大门偏在朝东北的路角点,两侧有窄窄的八字墙,砖雕门头,上下枋之间的字牌上浅刻“天官上卿”四字。主屋三间两搭厢,无后堂,仅太师壁后有很窄的一小间。屋内天井没有前墙披檐,两厢敞开,与前堂连成一片,形成整洁且通畅的空间。前堂没有“退步”,大小木作也不做复杂的雕饰,反映出明代建筑的质朴风格。正厅之上有第三层,进深只占一半,那是晒东西的晒楼。主屋的左后侧有厨房等辅助房间,右侧则是院落,本来有花厅和园圃,现都已废弃,种着蔬菜。
余懋学是余懋衡的堂兄,明隆庆戊辰(1568年)中的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卒赠工部尚书。《明史·本传》称他“夙以直节着称”。着作有《春秋蠡测》、《说颐》、《尚书折衷》、《明代实录》、《南垣疏草》等。
余懋学的“尚书第”因1983年的一场火灾,今仅剩前门墙和一座三间五楼式的青砖牌楼门头,但“尚书第”三字却依然昭示着当年的荣光。






理坑人历来崇尚读书。明代,余懋衡建有“明德书院”和讲学处“乾惕斋”、余懋学建有“最闲馆”、余懋孳建有“紫光楼”、余世儒建有“中心精舍”、余梅阳建有“先天馆”;清代,余绍禄建有“不二山房”、余藩卿建有“玉泉别墅”、余楷建有“友松轩”等。这些馆墅与斋轩,都是族人会文与教化子弟的场所。







清道光年间(1821—1850),邑庠生余启宫建在村东北角的“云溪别墅”,就是留存下来的一处精美建筑。别墅大门比较简朴,石库门枋、垂莲柱式门头,门罩飞檐翘角,额枋上刻有“云溪别墅”四字。然而,大门倒座却做得非常讲究。“倒座”为木结构重檐门楼,八组斗拱挑出两对戗角,额枋上雕有一组“仙鹤图”,内两侧还各做了一排“美人靠”。进门后是一个宽大的庭院,庭院内花木扶疏。房厅设在门楼右方,一进五开间,左右有厢房,宽敞明亮,布置清雅。想当年,这里一定是“谈笑有鸿儒”的文化沙龙了。
诚然,房屋雕饰最华丽的还是商宅。




位于村落北部的“诒裕堂”,是清代茶商余显辉的故居,因前堂明间的骑门梁刻有“九世同居”图,故被人称为“九世同居”楼。“九世同居”是徽州民居建筑木雕常用的题材之一,取自明代浙江浦江郑义门九代不析炊的故事。诒裕堂这幢房子,虽是个普通的三间两厢,可室内的装饰,却繁丽异常。无论是天井左右、梁柱之间,还是隔扇门窗、厅堂厢房,无不饰有精美的雕刻。或人物故事、或翎毛花卉,设计巧妙,刻工精致,令人赞叹不已。


理坑这样的村子,当然少不了崇祀性建筑。昔日,这里不仅建有余氏宗祠,而且还有友松祠、效陈祠、名贤祠、真儒祠、大中祠等分支祠。余氏宗祠建在村子的西北角,地势最高,也是最大,前后一共四进,还外加厨房。过去,村落中各类大事都要在这里办仪式,村人中了科举或当了官,也要到这里祭拜先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01:59 , Processed in 0.0720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