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红”透半边天的五龙山

[复制链接]

342

主题

341

帖子

102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3 10:25: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西和安徽的分界点——龙洞了。从这里下山,就是安徽休宁县了。这里有一个类似城门的山洞,当地人称它为“龙洞”。从这些大量石质结构来看,这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驿站,也许是高人修行的场所,从石头风化的程度来推测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从龙洞往上左拐,已不再是古道,而是艰辛的土路,时不时会有倾倒的黄山松拦住道路,但这是通往五龙山的主峰必经之路,咬着牙也要上。也是从这里开始,沿途大量的箬叶、杜鹃林开始涌现。
“人间四月芳菲尽,五龙杜鹃始盛开”。这次来五龙山徒步的主要目的就是来欣赏高山杜鹃的。五月正是花开时节,是一年之中五龙山最漂亮的时候。青山林间映山红,点点胭红,清新流转,无雕琢修饰,无刻意描绘,自然天成,最是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经过近四小时的攀爬,我们已接近了山顶。上山的小径已被这火热的映山红遮挡,层层叠叠,团团簇簇,一片红色海洋。放眼望去:一波一波地从这面山坡漫向那道山岭,溢彩流丹,霓舞霞飞,红艳似火。眼前的美景让登山的疲倦消退,不由的加快了步伐,向山顶冲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五龙山的第二个看点是:看崇山。五龙山的“绝顶”并不险峻,而是一马平川,走在山顶,胜似闲庭信步。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崇山峻岭,郁郁葱葱。南坡阔叶林喷吐新绿,北坡松林层叠墨绿,颜色深浅,异常明显。放眼远眺,风轻云淡,轻烟氤氲。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五龙山的第三个看点:看人烟。五龙山怀抱众多小山村。站在山顶,往安徽方向看,五城镇尽收眼底。往江西方向看,有大大小小的水库,傍山而建、依水而居的村庄。而最前方最大的水库就是段莘水库,让我不由想起这烟波浩淼之下的段莘古村。
为何要提这湖下的段莘村呢?因为它在明清时期为婺北最大的村庄,人烟稠密,店铺林立,曾经在徽州是赫赫有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建造段莘水库,整个段莘村全部移民,总共移民952户,淹没水田4357亩,茶园1030亩,让这历史名村也随之沉入湖底。
静静躺在湖底的段莘村,可是有着1300年历史厚重文化底蕴的村落。历朝历代均有不少名人仕宦,而最为有名的,当数明朝的南京兵部尚书汪应蛟,和清朝著名的硕学通儒汪绂了。让我们来听听这:“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段莘大贤——汪绂”吧。
汪绂,字灿人,号双池。清朝乾隆年出生。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传于后世的著作有36部226卷 ,是当时名重一时的硕学通儒。
汪绂先生的奇闻异事很多,有依据的事是先生自己的墓冢,先生死前曾看过自己墓地,说:“埋上三尺就吃水,埋下三尺遭水淹。”要求把墓往上移了三尺,可后人并没有按照先生遗嘱去办,认为这离山脚下还有好几百米墓地,不可能被水淹。但后来先生的话还是应验了,段莘水库的修建,让老人家的墓地年年被水淹,现在墓地已形影难分,惟独那青石墓碑还斜倒在水位线上的灌木丛中,向人们诉说着先生的智慧与远见。

国家七十年代建水库是为了解决当地电力紧张问题,但现在电力的输送已经不成问题,而且水库本身牵一发而动全身,2012年加固段莘水库大坝,已意识到水库潜在的问题。现反而对越来越稀少的古村落,国家正在加大保护的力度。如果水库失去其发电的功效,还有潜在的危险,那么为何不还其原貌呢?或许将来,汪绂先生的预言真的会应验。
置身于五龙山顶之上,任由遒劲的山风吹拂我的脸膛,让我的思绪随风飘荡:自然的轮回是不可抗拒,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预言或将会得以应验,只是觉得这五百年太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7 08:05 , Processed in 0.0773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