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 古之婺源县治 — 清华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283

帖子

84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7:17: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其地控婺北咽喉,扼皖、赣交通要冲,商贾往来络绎不绝。山区茶叶、竹木、土纸,箬叶,药材等土特产品多在此成交,水运鄱(阳)乐(平);食盐,布匹、百货等日用品从休(宁)浮(梁)输入,散销邻近山乡。因此,自古以来便为婺北商品集散中心。
清华南面是一座屏风形的山,因东西并列五峰,故称之“五老峰”,最高处海拔329.4米。源出大鄣山的婺水,东南直下60里经清华村北,在村东侧寨山下汇合浙溪水,然后向南流往婺源县城。婺水宽l00多米,清光绪《婺源县志》在舆图“清华”地名上注“通舟止此”,道光戊戌《清华胡氏仁德堂世谱》亦说婺、浙二水合流处“吴楚舟楫俱集于此”,证明了这里是船运终点。同时,这里又是古驿道交会地点,由此北至徽州府,西往景德镇,南经婺源县城可转饶州、信州、衢州,地处“京省要津”。清华夹在山、水之间,呈弓状延伸,山、水、聚落三者结台,形成了“茱岭屯云、藻潭浸月、花坞春游、寨山耸翠、东园曙色、南市人烟、双河晚钓.如意晨钟”的“清华八景”。

据南宋咸淳五年( 1269)里人胡升(国史馆编校)编撰的婺源《星源图志》载,时清华环街上下有四坊、九井、十三巷。“四坊”从西至东依次是长寿坊、桂枝坊、安仁坊和仁寿坊,每坊都有一个两柱式的坊门,形同牌楼。“九井”均为唐朝开凿,名称较为有趣,分别是犴子头井、狮子尾井、冷彻骨井、有惊忧井、泉不竭井、后街头井、灵芝阁井、岭头求井及依山下井。井大多分布在街的南侧,今仍存水井巷和双井巷的水井各一口。双井巷的井就是犴子头井,现还在使用,它的井盖是一块大青石板,上面凿直径40厘米的两个洞,各罩一个井圈,乡人俗称为“双跟井”。“十三巷”是程家巷、张家巷、撩车巷、方头巷、安乐巷、大夫巷、蔡家巷、戴家巷、曹家巷、姚家巷、小公巷、傅家巷、街头巷。由上述巷名可见唐末至宋,清华街至少有九姓合住,各据一区。方头巷位在清华街的西端,是胡氏宗祠仁德堂所在(胡氏另有承德堂、怡愉堂和恩义堂3座支祠);仁德堂遗址就在今彩虹门旁;大夫巷则为宋武翼大夫胡师礼旧居。据《清华胡氏统谱·八景图》所标,在聚落的东部偏南,面对婺水、浙西水合流处,是唐代县衙所在。这里现存距今1500余年的苦槠树一棵,树高19米,胸径2 47米,盘根错节,弇日为荫;旧县衙的南边是“东园”,西边有一片往宅,就是“南市”。这一片地方如今街巷零乱,房屋虽古老但大多简陋,大概从清华街兴起之后,老县衙左边就开始败落了。清初里人戴程的《清华怀古·旧县基》诗,说明了这点:“胜地风光此日移,南村凋谢北村宜。冢高旧市堆残骨,草长交衢失故基。半亩方塘蛙独占,几层古井鸟间窥。新花细草年年放,拾屐人争觅断碑。”(见民国《婺源县志》卷69)
现清华古街已经几乎没有商业,旧店铺大都改为住宅,商业和服务业转到村落南缘与古街平行的新街。古街虽然萧条不堪,但旧貌仍然清晰可辨。老店面大多为两开间,少量是一开间或三开间;有些联排店面,显然是同时建造的,五间或七间,但并不是一家店铺,明显用于出租。两开间的店堂,一间设曲尺形柜台,一间开放,都是铺板门面,早晨一卸板,顾客可以在街边买东西,也可以走进开放的一间。开放的一间当初设有太师壁,挂中堂画和对联,置八仙桌和扶手椅,并有茶水供顾客取饮;曲尺形柜台的两端都有匾,叫“万年牌”,一般黑底金字,书写着与店铺经营有关的熟语,如药店写“橘井流芳”,酱园写“梅葛遗制”,笔墨店写“千载存真”等。店堂后进是住家,二者之间有个极窄的天井。因为房子狭小,二楼大多住人,向前挑出几十厘米,用雕卷草纹的“牛腿”承托;楼上正面大多为板壁,开窗;窗下槛墙有贴花式栏杆做装饰的,更多的是在下沿的花枋、花扳上刻华丽的浮雕,雕刻题材很随意,有花草回纹、博古、暗八仙,也有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等,少数做开光盒子雕故事人物。清华聚落中,现存最大的一幢旧宅是位于古街中段南侧的“贡元府”,它有三排平行的房子组成,当中最宽的为基本部分,右侧是客馆,左侧是厨房、餐厅,宅子后面是花园。贡元府临街开一个八字墙门,朝北,有简单的雕刻门头;进门是一间门屋,两侧有木条凳;穿过门屋,即为前院,当中正门的砖雕门头十分精细,门两侧各有一个刻着“贡元”两字的六边形旗杆石,进入正门,里面是一个天井式四合头加一个后天井;前面两侧有卧室,即下房,厢房完全敞开,不装修;门厅里有樘门,与前堂的太师壁对应。前院的东侧是客厅,楼下隔扇已经役有了,垒一道矮墙挡着,但楼上的隔扇还在,客厅后面便是客馆。

在彩虹桥上游南侧的水边石矶上,摩崖刻有长3米、宽1.5米的“小西湖”三字。史书载,明嘉靖年间( 1522-1566),邑人徽派篆刻创始者何震邀江苏吴派篆刻家文彭同游彩虹桥,观赏泉石佳胜,文彭欣然命笔,题刻“小西湖”(见《婺源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 1817),婺源知县觉罗长庚(满人)为使后人识前贤胜迹,重刻加深。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工部营膳司兼都水司主事胡永焕有《石桥纳凉杂诗》云:“睢阳庙外一灯孤,五老峰前飞夜鸟。绝好荷花无一柄,月明空照小西湖。”按胡永焕题诗的感慨,他游小西湖时,景致已败落得比较凄凉了。
清华既是个“吴楚舟楫俱集于此”的水陆大码头,自古商业繁荣也就必然了,所以早在宋代这里就设有“税课局”,同时设有用来住戍卒和传递邮件的“清华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4 07:26 , Processed in 0.3832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