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陶渊明其诗其人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15

帖子

34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0:53: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千古,诗家百味,太白东坡的才气纵横,杜甫李贺的琢磨苦吟,都各成一家,辉映青史;而陶渊明却以洗尽铅华的诗篇独树一帜,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清新天然的千古风流。元好问《论诗绝句》评陶渊明诗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陶诗做出了精辟的概括。而透过陶渊明那"天然""真淳"的诗文,我们也能看到他那东篱秋菊般高洁的人格之光。


提起陶渊明,人们首先会想到"隐逸",陶渊明有着"千古隐逸之宗"的称号。而中国历史上并不乏隐士,渊明之隐又缘何独出高致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陶渊明其人高洁,其隐真淳。一方面,陶渊明的归去,并不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怀才不遇,如王维诗中的"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而是因为"世与我而相违"——世道与他的内心格格不入。他的归隐,是本于内心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陶渊明之隐,既非"渭水钓利、富春钓名"的有利可图,亦不似嵇康之隐,多少带有"以己为高洁,以世俗为污浊"的自矜色彩。陶渊明之隐,是自然而然的,是真淳高洁的,正如苏东坡所言:"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真淳的内心使他不愿苟且逢迎于污浊的官场,于是他翩然走出樊笼,返归田园,为自己久受羁勒的心灵寻求一个宁静的栖处。


陶渊明将归隐后的生活和所思所感淋漓尽致地挥洒在他的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给我们留下了如是宁静优美的印象。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一切看似是那样简单而富有诗意。但是,诗歌背后的现实却并没有那样轻松美好,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实是艰辛而穷困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窥见陶渊明隐居的不易,而这种艰辛困苦,却更可以让我们看到陶渊明"固穷"的可贵:宁可辛苦躬耕,也不随流逐波,争拜路尘。而且,对于这些涉及自己隐居生活之艰辛的诗句,陶渊明也只是本着一颗真淳的心如实道来,淡淡描摹,不作夸张,更未透出一丝怨尤,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洁人格由此可见。
陶渊明其人任真高洁,写出的诗篇也自然是独具风流。高蹈世外,不与世俗交游,陶渊明写诗只为抒发一己感慨,寄托心志,不为名利之资,也不求流芳千古,广播于世。这样一来,他的诗歌也就不事雕琢,呈现出一种冲澹自然的风致。而陶诗却并不简单,而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蕴着陶渊明的理想追求与人生哲学。正如黄庭坚所言:"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饮酒》中有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真意为何?自己饮酒采菊,悠然心会,怡然自得,不必赘言道明个中妙处。此外,作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也是独特的。他并不似"看人获稻午风凉"一般,站在一个旁观视角,而是在寄心田园的同时,亲力躬耕,尝其苦辛,从而真实地书写自己的躬耕生活,这就与后世王维、韦应物等人单赏田园之美的田园诗迥异,也与范成大旁观田家劳动的田园诗不同。同时,陶诗含蕴哲理,韵味悠长,从而相对于先前诗经中描写田园的诗歌有了超越意义,实是洗尽铅华而独具风流。


然而,我们似乎更多关注了陶渊明及陶诗平和自然的一面。其实,陶渊明及陶诗并非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古井无波,一团静穆。朱熹便曾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一语道出了陶渊明及陶诗久为掩盖的一面。正如陶诗中所说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最初也心怀凌云之志,期望在仕途中有所作为,但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他的心中也因此有着许多不平,这种不平从陶诗中那些"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中可窥一斑。例如,他在《咏荆轲》中对失败的英雄荆轲大放悲歌,抒发了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又如《读山海经》(其十)中描绘的精卫、刑天极具抗争精神的形象,都可以看作陶渊明内心的折光。然而,陶渊明虽心怀不平,却从未为之磨损胸中宝刀,他不效刘伶的癫狂,也不作阮籍的痛哭,而是寄情自然,乐天知命,让心中的矛盾与挣扎渐渐调和。他有激情又能保持内心平静,饱受困厄而又满怀智慧,他是一个哲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陶渊明以其"更无一字不清真"的诗歌广受后世青睐,更以"傍素波干青云"的高风亮节感染着许多文人。李白曾热情地称赞陶渊明:"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苏东坡也把陶渊明视作良师益友,并写下了一百零九首和陶诗向"隔代知音"遥诉倾慕之情。此外,陶渊明更为许多失意文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精神家园。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艰难处境中,将陶渊明视作知己,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也曾去陶渊明故居拜访。在繁华落尽之时,陶渊明给他们带去了一份心灵慰藉。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也十分仰慕陶渊明,他留下的六百二十六首词作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就有六十首。他曾极口称赞渊明:"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报国无门,心中颇有不平的辛弃疾,在隐居田园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乡村的名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寄情山野,交游田家的生活,与陶渊明笔下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稼轩一生到底意难平,但他在隐居乡野的生活中对陶渊明高士姿态的神追,与陶渊明的精神之相通,也为他波澜叠起的心海中增添了几分恬淡。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陶公其人虽远,而高风永存,他那天然的诗篇,真淳的品格,将永远为青史所载,那东篱采菊,衔觞赋诗的身影,将永远为世人铭记。我们也可为之击节高歌一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8:56 , Processed in 0.5798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