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歙县小溪村丛林寺

[复制链接]

342

主题

341

帖子

102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1 16:52: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般人们理解,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写于福建尤溪的南溪书院。

但是歙县小溪的村民,纷纷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认为:宋庆元二年(1196),朱熹曾应邀到小溪岑山书院讲学时,在该村源岭山麓的莲台,以小溪莲花涧源头活水起兴,写成这首千古绝唱。


小溪莲台(摄于民国)

比如,明万历年间,村人项元静诗赞:“吾家先世旧传统,轩翥从来数百秋。此日诸君言故迹,更知活水有源头。”清康熙年间,项宪在莲台下改建潆溪文会,右侧就有“天香书舫,方塘半亩,满泛红莲……称最盛矣”;乾隆年间,项士瀛又在半亩方塘旁建半塘亭,至今半亩方塘遗迹尚存。

似乎都是这种认知的旁证。

小溪村,古称贵溪、桂溪,今属歙县绍濂乡。

村内土著多为项氏。桂溪始祖项绍,号贵溪,习诗书、明道义,讲学歙州,以德业推重一时。唐清泰三年(936),由州城迁此,爱山川灵秀,遂为家。因此处与淳安茶园小溪项氏祖居地风致相似,故亦名曰小溪。南宋后科甲鼎盛,又雅作桂溪。



也就是说,小溪村名与河流名混用,孰先孰后已不得晓;贵(桂)溪地名与始迁祖同名,因人因地为号,也已无考。

小溪处于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椭圆形盆地内,四周峰峦回互,林木森秀。村南双峰插云,连绵数里;村北的镇子山延伸至烈女潭,为小溪之门户;村东依次有源岭、鱼塘山、五峰、东山、箨龙山、金盆山诸峰,以五峰为最高,风水家称这种山形为“九脑芙蓉”;村西有辛峰、笔架山、轿顶山诸峰。小溪村则背靠五峰,面临桂溪而建,所谓后有靠背,前有照壁,地理风水堪称吉形。

村口有牌坊、古塔和路亭。



贞节牌坊立于公路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正背额书馆阁体“宝婺中天”“峻节伦首”八个大字。因项德辅经商客死广德,妻吴氏从28岁孀居50年,抚孤项志发成人。项志发奉母至孝,经商致富后为朝廷大典奉公效力,捐资有功,获旨兴建贞节牌坊。



小溪塔,即多宝塔,四层,建于明天启年间,是为旌表项沐乐善好施而建。项沐曾倾囊赈济饥荒,活民无数。



桂溪亭,两层,青石额书“桂溪”二字,武德将军项兆所书。上款:“康熙丁卯年里人项兆立”,左题“嘉庆丙辰慎斋项士瀛重建”,印:“项士瀛印”“慎斋”。立于康熙丁卯(1687),重建于嘉庆元年(1796)。



毓秀亭,村中原有桂溪桥,始建于宋嘉熙年间,大盐商项宪及曾孙项文涛两次重建,今桥不存而桥亭犹在,名毓秀亭。其“隽永”额上落明崇祯六年。

小溪村中的桂溪水,从双峰南麓宛延流经小溪,至烈女潭折回,在盆地中围绕岑山成“水流三曲”之形,故人称小溪村是一个聚宝盆。



被曲水环抱的地方,俨然是一个规模宏制的村中公园,建有祠堂、岑山书院,还有菟园、古溪、半园、翰墨林、涌泉、岑山、文笔峰等建筑园林和山水景观。

小溪项氏源于士儒之后,自项绍起“世以学相授”,因文名世,因商富族,人才辈出,为古歙之望族。

里人项怀述、项根江、项道玮、项绥德,皆精治印和绘画,清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并称之为“南河四项”。所谓南河,便是桂溪河之南岸。


项怀述《伊蔚斋印谱》书影(图像来自众庐博客)

小溪明清两代就有12位文、武进士。

项士俊,万历四十四年(1616)武进士;项煜,吴县籍,天启五年(1625)进士;项人龙,崇祯四年(1631)进士;项对尧,顺治三年(1646)武进士;项时亨,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项兆,康熙二十一年(1682)武进士;项亦銮,吴县籍,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项樟,阜宁籍,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项廷标,雍正十一年(1793)武进士;项兆龙,项樟之子,阜宁籍,乾隆五十八年武进士;项名达,道光六年(1827)进士,钱塘籍;项晋荣,光绪三年(1877)进士,钱塘籍。

小溪项氏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小溪之项与江村之江,潭渡之黄,桂林之洪,稠墅、潜口之汪,岑山之程,丰溪、澄塘之吴,傅溪之徐,并称歙县“盐商八大家”,均为两淮盐业巨贾家族,捐输报效,动辄以百万计,然获赐四世一品者惟江村江氏与小溪项氏。

然而,今天的小溪村,跟以前的不一样了。

小溪的衰落与太平天国有很大关系,村镇遭焚、财物遭劫、人口锐减。现在外面人们知道小溪,可能多半是因为丛林寺的缘故。



丛林寺,即小溪院,又称桂溪寺,为歙县第十丛林(大寺院),故俗称丛林寺。

唐太和五年(831)始建;宋宣和四年(1122)毁于兵燹,项庸割山南下地四亩徙建,僧人感德,祀项庸于寺;明天启六年(1626)大修;清同治七年(1868)项恒尧、项维祥倡修。该寺兴盛时,有文殊院、大雄宝殿、普贤行宫、晨钟楼等,现存明万历年间始建的大雄宝殿及部分僧房,主殿已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三开间,殿基三丈六尺六寸见方,为歇山顶。



殿内中间四柱上架横枋,枋上座12组斗栱托起藻井,天花板上彩绘云龙纹图案和凤翔鹤舞彩绘。

大殿影壁背面绘有一幅高2.6米,宽4.16米的水墨壁画,由于粉墙磨损过甚,画作已漶浸不清,从残留墨迹中,可见仙佛人物(观音、罗汉)、云林胜境。过去寺庙住持释元空曾有收藏《罗汉图》,亦无款。疑为该壁画的部分手稿。


影壁壁画残迹(局部)

大殿后壁、侧壁上绘有白描观音像24幅,俱为圆形构图,直径67厘米,有童子拜观音、渡海观音、侧坐观音等形象,除一幅外都绘有山水花树背景,画面线条流畅,构图精妙。人物丰姿怡态,眉目传情,为壁画中之佳作,然皆无款识。

清道光《歙县志》载:“殿后有丁云鹏水墨罗汉像”。民国《歙县志》载:“壁有丁云鹏水墨观音罗汉像”。
























24幅观音像(←向左横拉对话框)

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徽州休宁人,名医丁瓒之子,是我国明代画坛史上就享有盛誉的新安画家。擅工画人物、佛像。得吴道子法,白描学李公麟,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论者谓“丝发之间,而眉目意态毕现”。

当地有一个传说:

明亡后,丁云鹏因反清复明遭清王朝追捕,他躲到丛林寺,当他画到第24幅观音像时,闻讯官兵已发现了他,正向丛林寺追来,但画作才完成一半,来不及画完另一半,便从丛林寺后的山上逃走。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一代大画家,而他的卒年在史书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因此,世人有称小溪丛林寺中的壁画乃丁云鹏绝笔之作,二十四幅观音图又被当地人称之为二十三幅半。

但按照丁云鹏的生年(1547年)推断,如果清兵入徽时(1645年)他还在世,已是98岁的老人了,从容遁逸尚且不论,亲自创作倒是奇迹。

关于这些作品是否是丁云鹏当时真迹,文物、艺术界还是持慎重的态度。不过,从文史记载看,丁云鹏在歙县不仅仅只在丛林寺创作,还在西溪南的圆通庵有过画壁,但在咸同间毁于兵。

如果各位看官有幸来到这些珍贵的壁画面前,一定要对文物心怀敬畏之心,万不要行任何促进她们破损的业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3 18:37 , Processed in 0.71082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