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民国才女苏雪林

[复制链接]

535

主题

535

帖子

160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16:28: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四时期,伴随着女性觉醒的呼声,一批女性新文学作家开始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就包括以“绿漪女士”为笔名蜚声文坛的皖籍女作家苏雪林。她与当时活跃于文坛的冰心、丁玲、凌叔华、冯沅君并称“五大女性作家”。

苏雪林,原名苏小梅,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日(公历1897年3月26日)生于浙江瑞安,祖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苏村。“岭下苏”系北宋文坛巨擘“三苏”之后,算起来,苏雪林是苏辙第三十四代裔孙。祖父苏锦霞自恨年少失学,靠“捐例”出任瑞安县丞,因而特别重视教育,在县衙内自设家塾、女塾,教家中子孙读书习礼。苏雪林的启蒙教育便由此起步。

书本,让苏雪林看见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1913年,苏雪林随父母迁居安庆,进入安庆培媛女学读书,后又通过考试成为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本科生。在此期间,苏雪林崭露头角,屡获总分第一,并因擅长古体诗词、山水画创作而名播远近,毕业后得以留校任教。1919年,经过再三努力,苏雪林踏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的大门,做了国文系的旁听生,不久转为正科生,开始了由旧式知识女性向新式知识女性的蜕变。

进入女高师后,为表明追慕新知识、新思想的心迹,她自定学名为“苏梅”,并取明初诗人高启咏梅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意,自号“雪林”。在胡适、李大钊、陈衡哲等五四新文学前辈的影响下,她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等进步报刊,出任《益世报·女子周刊》编辑,尝试以犀利、泼辣、生动的笔触大胆讨论妇女、人口、学潮、白话诗创作等各种话题,“渊雅清逸,名满一时”。这是她涉足文坛的开始。



苏雪林任教武汉大学时的教职员证

苏雪林真正在文坛奠定地位,是在1925年留法归来之后。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末期的十年,她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省立安徽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一边教学,一边写作,呈现出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井喷”状态。这是她一生中成果辉煌、创作旺盛的巅峰阶段。她的成名作散文集《绿天》、小说《棘心》就写作于这一时期。

这两本书是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作品。苏雪林出身封建官宦家庭,从小目睹母亲深受传统礼教的束缚,而她自己成年后又遭遇无爱婚姻的不幸,却无力逃脱。这两种难以言状的痛楚,无可避免地浸润在她早期的文学创作之中。散文集《绿天》共有六篇散文,以率真、清新、隽丽的寓言般的文字,写出女主人公婚恋前后的生活状态,“用华美的外衣把一个个悲情的故事进行包裹”。赵景深评论这本书“精细地描绘了最纯洁的处女的心”,并总结其散文特色为“文辞的美妙,色泽的鲜丽”。一时间,苏雪林声名大噪。苏雪林后来承认,《绿天》不过是她为了安慰自己而“不惜编造美丽的谎”,带有回避现实、美化生活的消极浪漫主义倾向。她对于自我命运的觉醒与回归,更多体现在小说《棘心》中。这本取名于《诗经》“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之句的小说,共十五章,以自传体的写法,借女主人公“杜醒秋”之口,写自己留学法国的生活及心路历程,从异国青春激情的寂灭到重归母亲怀抱的纠结,展现出在传统伦理与个性解放之间的彷徨、迷茫和无奈。这恰是新旧文化转型之际相当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因而成为那个时代最真实、最透彻的记录,引发无数读者共鸣,“京沪爱好文艺的青年,莫不争相购买,有人结婚,送《棘心》是很时髦的礼品”。

除了散文和小说,这一时期的苏雪林还尝试了戏剧创作,先后写出独幕童话象征剧《玫瑰与春》、三幕话剧《鸠那罗的眼睛》,成为当时水平相当高的唯美舞台剧。由于教学的需要,她还对二三十年代活跃于新文学殿堂的众多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全面的评论,如胡适、鲁迅、徐志摩、郁达夫、沈从文等,“注意将作家的生活经历、所处环境、艺术风格与所属流派作综合观察”,笔墨犀利,精当谨言,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文艺批评眼光,“使‘作家论’具有了一种学术力度和品格”,这与她后来执着半生的“反鲁”笔触判若两人。这些专论大多收入《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一书。



《建党伟业》里的苏雪林(秦岚扮演,左)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全民族抗战激情的感召下,苏雪林的文学创作视野有了质的变革。她开始走出个人命运情感的书写局限,转而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钩沉历史,讴歌英雄,写出传记文学《南明忠烈传》、短篇历史小说集《蝉蜕集》以及战时随感录《屠龙集》,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批判意识。苏雪林研究专家沈晖评价道:“这些迸射着炽烈情感、豪迈而颇具阳刚之美的语言,飞扬着战斗精神和时代色彩,与作者早期散文中的阴柔之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949年初,苏雪林赴香港真理学会任编辑,后又再度赴法,直至辗转定居台湾,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台南成功大学等校。在孜孜于“屈赋新探”系列、《玉溪诗谜正续合编》、《诗经杂俎》等学术著作写作的同时,她又陆续出版散文随笔集十多部,如《归鸿集》《我的生活》《人生三部曲》《浮生九四》等,文风恬淡自然,情感真挚热烈,融学问与才情、智慧与思想于一炉,以擅长书写心灵而渐臻散文创作的最佳境界。

纵观苏雪林一生,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达两千万言,横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翻译、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领域,以丰硕的创作成果,成为新文学园地里的一棵“常青树”。

1999年4月21日,苏雪林病逝于台湾。遵其遗嘱,骨灰归葬安徽徽州故里,永远陪伴在母亲的身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21:46 , Processed in 0.5571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