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歙县北岸村(吴氏宗祠、北岸廊桥)

[复制链接]

535

主题

535

帖子

160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14:46: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于徽州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大概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它建于清代中叶。


      该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东西两面长廊墙体装饰各有千秋:其东侧廊墙上辟有8个大型方窗,窗花均以砖砌成龟纹或梅花纹图案;其西侧廊墙则辟8个花窗,窗孔镂空造型为满月为古瓶为树叶为葫芦。跨河南北两端廊墙开有对称大门,均有厚木巨门可以开关 ,南端门额书“乡贤里”,侧书“西流毓秀”四字,北端门额书“谦庵旧址”。  
      长廊内分11 间,沿墙均置坐凳,只有北端第二间的西侧凭窗外置“美人靠”,当然是有别于其他坐凳之人的乡绅贵人的雅座了。
      位于安徽歙县北岸村边棉溪河上,明代万历时始建,清中叶大修,桥身石砌,三拱券,分水墩前部呈半圆形,在古石桥中颇少见。桥上建廊,砖木结构,长33米,宽4 .7米,廊内11间。北门额上书“谦庵旧址”、南门额为“乡贤里”。东侧中间有佛龛,其外壁题“北溪毓秀”四个行书大字。墙上砖砌梅花纹、龟纹等8个大方漏窗。西侧墙上则砌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样式的8个风洞窗,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点。廊内两侧没坐凳。西墙北端第二间还辟一装有“美人靠”的敞窗,临窗内廊上部装方格天花板,对窗悬“溪光山色”匾。北岸廊桥集独特的徽派建筑艺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于一身,是徽州廊桥中的优秀作品。

    位于北岸镇杭徽公路右侧300米处,有二条小路沿着小溪通向廊桥。    每到夏天,桥头还有免费的茶水放置,供人使用。


   吴氏宗祠



   位于歙县北岸镇的北岸村又名北溪村。始建于宋朝。四周青山环抱,棉溪河自东向西穿村而过,是“黄山-歙县-临安-杭州”旅游黄金线上的枢纽。
   村中大多为吴姓,源于吴国,为周部落首领周太王的传人。宋时由江西婺源迁入北岸繁衍发展。
   坐落在北岸村中央的吴氏宗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三进五间的祠堂在皖南仍属罕见。门庭为五凤楼,八自墙须弥底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中进亨堂之月梁,楹柱粗硕宏大。檐前由黟青石栏、望柱头刻有石狮。栏板六块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寝殿台基前立石柱,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相接。七方栏板刻有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山林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十三块栏板组成。望柱上饰以石狮,栏板上镌礼器,亦极工丽。


    位于吴氏宗祠西南面的三洞石拱廊桥,谓之“风雨廊桥”。风雨廊桥横卧与棉溪河上,古朴典雅,玲珑剔透。桥身建于明末,全长33米,宽于4.7米,高6米。二墩三孔,拱圈均用黄麻条石辅以糯米粥、猕猴桃汁加灰浆交错砌成。廊则起于清中叶,高5米,廊内11间,砖木结构,中间设有佛龛。东侧墙上辟有八个方窗,砖砌龟贝纹,梅花纹。西侧墙上辟八个风洞窗,按花瓶、满月、桂叶、葫芦等样式开出,另开一叶敞窗,外装“美人靠”。桥南原设有“放生河”楷书石碑,禁止河内捕鱼。桥面以茶园石铺设,白墙,青瓦。风雨廊桥是当年徽商走出大山的必经之路,今天又是黄山最长最美的古廊桥,目前也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还有建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百余幢。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有20幢左右,如书香门第的兰桂山房、钱庄院的大夫地等等。粉墙青瓦,砖木结构——人文荟萃的徽文化蕴育着无穷的魅力。
    北岸廊桥1998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风雨廊桥。廊门上嵌有“谦庵旧址”四个大字,“谦庵”是万历年间进士,监察御史吴宗尧是名号,这就是说北岸村是吴宗尧的故居地。石条上刻有“往府大路过桥”的字样,这是一条通往徽州府的必经之路。
    北岸廊桥长为33米,宽4.7米,桥高5米。砖木结构。廊桥内11间,48根柏树柱,中间社有佛龛,桥东侧墙上有8个大方窗,砖砌龟贝纹,梅花纹等花格。西侧墙上有8个风洞窗,样式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和一本翻开的书。


    北面有一敞间。雅号“美人靠”。这里的美人靠跟其他亭台楼阁的美人靠意义不同,亭台楼阁的“美人靠”是才子佳人休闲嬉戏的场所。而廊桥上的美人靠则有它自己的凄婉美丽的故事。古徽州人有一名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从哪里开始丢呢?就是从廊桥上开始丢的,早年徽州的男子就是从廊桥开始走出大山,走向外部世界的,这个时候在桥上送他的是他的母亲,直到十七八岁回到山里结婚,度好蜜月,重蹈商场,这个时候站在这里送他的是他的新婚妻子。从此,美人靠上就多了两个等待中的女人。这美人靠上道道磨痕就是等待丈夫的女人,等待游子的母亲和祈望父亲的儿女所留下的。
    在桥面上还设有一座佛龛,佛龛里供有观世音菩萨,这尊菩萨在方圆几十里地都是很有名气的,老百姓讲她很灵,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人们都会从四乡八村赶到这里来烧香敬佛。从早到晚,人群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1944年日本曾派飞机轰炸北岸廊桥,烧毁了很多古民居,而廊桥仍旧巍然屹立。老百姓说这是菩萨显灵了。观世音像两边有这样一幅楹联“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这其中的玄机,游客能悟到哪层算哪层了。
    方窗和风窗洞,借鉴了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起到了移步换景的作用。徽派建筑上的花案大致都是一样的,葫芦代表招财进宝,桂叶代表叶落归根,花瓶代表平平安安,满月代表团团圆圆。
    廊桥柱子上原来有过写字的痕迹,一根柱子上写有“开水不沸切不可喝”的字样,据说这里以前有一个“水力茶会”,在廊桥上设立了一个茶桶,秋冬天向过往的行人供应热茶;春夏天向在此避暑歇脚的人供应凉茶。
    吴氏宗祠建于清乾隆末年,道光同治年间重修,1998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吴氏族人吴士度出资二十二万两白银,集资二万两,共计二十四万两白银建造的。吴氏宗祠建筑风格宏伟壮观,内有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是徽派三雕的杰出代表。
    吴氏宗祠的五凤楼阁式门顶完整突出,其格局是徽州祠堂建筑的典型,雕刻精美、大气古朴。大门之上,有“吴氏宗祠”匾额。原有一幅楹联,上书“至德家声远,廷陵世泽长” 。祠堂中进的栏杆由六块黟县青石板和八根石柱组成一幅石雕图,上刻西湖十景图,生动俏丽,是新安画派山水技法和民间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
吴士度是乾隆年间,北岸吴氏家族的茶叶巨商,他经营的“景隆”号茶庄,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号,民间说,吴氏风度走边全国无须盘缠,可见分号的广布。特别是在东北三省、京、津两地的茶叶市场上很有名气,号称“北方第一茶叶大王”。吴氏度客居京城,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请有名的画家,将祖先“唐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画成像做纪念。后人将画像收藏在祠内,过年过节时挂在厅壁上供人祀拜后进是楼房,上下两层是名满天下的“百鹿图”。由七块黟县青石板组成。整副画面构思巧妙,生趣盎然。几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大人小孩。好奇地对着鹿角、鹿足、鹿头点数,总是或多或少。到底是九十九只还是一百只鹿,让人难于数清。相传只有一人数清过是一百只鹿。他是在此处的国民党十一师师长彭善。他让士兵搭起脚手架,然后用朱砂点鹿头,整整数了一个月,才数清为一百只鹿。鹿与禄同音,是吴士度期盼族人子孙能够像先祖吴少微一样俸禄补断。百鹿同堂,双喻百子同堂。这里的百鹿图和西湖十景图是徽州石雕精品。左边山墙上有一个砖雕神龛,这个神龛的作用有两种说法:其一说,这里是供奉对吴氏家族做出重大贡献的异姓人;又说,是供奉吴氏家族中终生未嫁的女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5 18:36 , Processed in 0.0704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