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走进沧山源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601

帖子

180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14:17: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歙县昌溪 ,溯流里许,然后拾级而上,爬过八百多级台阶就到了沧山源。远望去,一级级的石阶就像梯子一样垂挂在陡峭的山上,梯子的顶端就是沧山源。向导告诉我们,这个村子又叫百步云梯。听其名,观其形,实在形象。沧山源村口的路亭内嵌入墙里有一石碑,为清末翰林许承尧勒文的孝子传,说的是里人割股疗亲的故事。穿过路亭,扑入眼帘的就是沧山源村的全貌。二三十户、百把人口的小村子紧仄仄地蹲踞在半山腰里,四周古木环抱,苍翠爽目,岚气绕身,松涛洗耳,鸟语怡心,难怪叫沧山源。坐北朝南的朝向,左右手的小山包稍稍向前拱出,村子如同坐落在太师椅里,山脚下是东西流向的清澈的昌溪河,河对岸的山势不高,站在村中能极目远望。



一代经学大师吴承仕就诞生在这个村庄。我怀着虔诚瞻仰了吴承仕故居。这是一幢极其普通的晚清民居,照壁正中的玻璃框内是一尺见方的吴承仕画像,面庞丰腴,透露着英气,头发后梳垂颈,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流行的发式。头像的上方是毛泽东为吴承仕写的“老成凋谢”的四字挽词;头像两侧是周恩来挽吴承仕的联语:“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楷模”;头像下方是小楷恭写的吴承仕简介。所有这些都是里人用宣纸书写张贴的。厢房木柱上钉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承仕故居”的木牌。故居已委托当地农户看管,厅堂和厢房堆满了农具和杂物。







吴承仕是我国第一位用马列主义观点从事经学研究的学者。《经学通论》、《经典释文序录疏证》、《国故概要》三书成就最高,影响深远;以研究“三礼”著称,经、史、子、集也广为涉猎,都有骄人的建树。吴承仕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毅然走出书斋,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千方百计营救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的进步学者和进步人士,为日伪所不容,业师章太炎也视为叛逆并断绝关系。吴承仕坚定地走着自己选定的路,不像乃师那样“谢本师”,但也不再以继承章氏的衣钵为满足,而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和研究经学和古代历史。吴承仕谨严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务求审慎的为学态度以及博大的学识和宽厚的处世作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人。看着眼前这个远离闹市、远离尘嚣、不起眼的小山村,想想在这里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然后走出去,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学研究领域并最终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吴承仕,作为晚学后辈,我们该扪心叩问:吴承仕故居保护、管理,我们尽力了吗?对于吴承仕国学研究成果,我们了解多少?对于吴承仕谨严的治学精神和服膺真理、与时俱进的处世风范,我们继承了多少?



沧山源是恬淡的,任凭岁月无情的冲蚀都改变不了如此的性格;沧山源是平静的,不管世态如何炎凉都左右不了这样的心态。在处处都充满浮躁的今天,这种性格和心态尤显珍贵。走进沧山源,去体会一代经学大师和教育家诞生地的独特风韵;走近吴承仕,去感受这位学者虚怀若谷的大师风采和鲜明独特的治学精神,去领略如今还熠熠生辉的许多真知灼见,不失为一件快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14:16 , Processed in 0.6147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