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曲升平”,祁门磻村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09:5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一个位于皖赣相界深山里只有两三百人的小山村,却拥有两座古戏台。。。



原想从坑口村东面的古驿道,沿文闪河去磻村的,但是老书记劝我别冒这个险,“古道早已废弃,多为丛林灌木所遮蔽,村民都不走了”——于是按他的指点,回到村里跨过河边古码头西边的古桥,沿着公路直去,大约走上两三公里吧,便进到深山里的磻村。

磻村古称“磻溪”,与江西浮梁相界,山道弯弯,树木幽深,文闪河绕村而过,几乎就是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一河相连,一脉相承,村的陈氏即源自坑口竹源,《磻溪陈氏族谱》有记,始自宋代,“奉考由竹源迁磻溪”。

据说始迁磻溪的,是坑口竹源六世祖陈亨龙的两个儿子。陈亨龙生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字升之,元丰年间科举登第官至南昌司户,曾与王安石有交。南宋德祐年间,其子次五公和次六公从竹源坑口顺文闪河而下来到这里,见磻溪“其山巍巍、其水泱泱、气势雄阔”,遂迁居立村,次五公居村上首建“嘉会堂”,次六公居村下首建“敦典堂”,共奉陈亨龙为磻村一世祖。传至清代,因“村风日下,为维持伦理之道以正风俗,明礼仪”,后裔中有叔侄俩先后在各自的祠堂内建起戏台,从而使得这样一个只有两三百人的小山村,居然同时拥有两座古戏台——2006年当它们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这个从不起眼的小山村顿时引起世人关注,呵呵,咱也自然就不惜“不远千里了”。



“九级十三槐”,村口罕见风水林

来到磻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路边一排十几幢连体的新民居,上下三层,整齐规范,统一的粉墙蓝瓦马头墙,一看就是近年所兴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农民都住上了漂亮的新居,那古村落呢?

农村新居下,就是那条从坑口村一直流到这里的文闪河,只是开阔的河床已成了一片芦苇浅滩。新民居前一村民告诉我,河对岸山坡上便是昔日的古村落。

河上横跨着一座古桥,过桥山坡上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沿着林中古道拾阶而上,一棵棵高大粗壮的古树旁立着一块巨大的铭牌,上写“祁门县重点保护古树林”——原来这是磻村颇知名的村口风水林,16株枫香树和苦槠,平均树高20多米,胸围都在2.2米以上,其中最粗的枫树超过了3米。

有趣的是铭牌上还记述了这片风水林的故事,原来村民最初所植并非枫香树和苦槠,而是古槐——那故事甚至可一直追溯到宋代始祖陈亨龙的两个儿子次五公和次六公,迁居磻溪之前,他们为了测风水在村口倒插了三株槐树,见三株槐树全部成活后才决定在此定居,并规定以后“凡是族里出了文官便栽一棵槐树,武官便修一级石阶”。

风水宝地,科举仕途,果然出了不少文官武将,最高的更是官至吏部尚书——风水林因此“九级十三槐”,并一度成了古村落的代名词。然而官场险恶,也正是这位吏部尚书,因遭陷害而要“诛九族”,消息传来,村里族长急中生智,召集族人连夜将代表村里荣耀的石阶一一拆除,13棵槐树也都砍掉,而代之以栽种枫树和苦槠,从而保住了族人的性命。历经数百年,如今这片枫树和苦槠,也成了让磻村引以为荣的风水林。



磻村上首“嘉会堂古戏台”

穿过风水林爬上坡顶,迎面便是古村落黑瓦八字砖墙的简易门楼,门后是狭窄的石板古巷,两旁的古民居多已残旧,有的更是残垣断壁成了一堆堆瓦砾,第一感觉并不太好,真像被弃置一般。

继续前行感觉才好了许多,但仍未见到一个村民,直到街巷左侧看见古祠堂。立面一堵高大的粉墙,中间残旧的砖雕门楼上镶嵌着“颍川世家”的石匾,两侧各开有一四方漏窗,门前还放着一对圆形的旗杆石礅,一如坑口村陈氏宗祠前那四个宋代旗杆石礅一样。门旁还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黑色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金色的“祁门县古戏台群嘉会堂”。

呵呵,正是我要寻的磻村上首的嘉会堂古戏台,只可惜大门紧闭。

祠堂对面是一座庭院,门上镶嵌着“磻村小学”四个大字,里面传出一阵读书声,于是进去打探。呵呵,教室内一个老师,居然同时教着两个小班。右边几个孩子小点,围着课桌像是在做作业,交头接耳;左边几个孩子大点,则正跟着老师读着课文——这是一个看上去近50岁的男老师,一看见我便放下课本停了下来,孩子们好奇的眼光也一下都投向了我这个不速之客。

实在是不好意思,但我还是向老师打听可否参观对面的古戏台。

他叫陈军政,就是磻村人,呵呵一笑,布置学生自习后便着带我去找到管祠堂钥匙的阿婆——老人家就住在学校旁边的一座老宅里。

陈老师拿来钥匙带我去到祠堂东面的小巷打开侧门,原来正门后面就是古戏台,所以早已不开了,如今进出古戏台,都得走东面的侧门,就跟坑口村会源堂一样。

走进祠堂,三进三开间,里面是一占地505平方米的长方庭院,左边是坐南朝北的古戏台,右边则是坐北朝南的享堂和后进的天井和寝殿——跟坑口村会源堂不同的是,庭院两侧没有廊庑式的观戏楼,再就是中间的享堂也早已坍塌,只剩下残存的一个个柱础石。

祠堂前进的门厅即为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面阔10.3米、进深7.63米,面积76.53平方米,而和坑口村会源堂古戏台最大的区别是,它原本是一个活动戏台——中间的地板可随时拆装,拆去台板是祠堂门厅的通道,而装上台板后就成了戏台,台柱除了借用祠堂本身结构的主柱外,另外还根据台面设置需要附加短柱支撑。只是如今为了保护古戏台不再拆装,所以祠堂大门也就不再开了。

作为祠堂的门厅,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的古戏台自然也建的雕梁画栋,粗大的冬瓜梁上雕凿着精美的戏剧故事,可惜人物面部均被凿去。梁下雀替和斜撑还都镶嵌着倒爬狮等木雕花饰,简洁明快,小巧玲珑。不过最有味道的还是戏台顶部中央的藻井,就像一把撑开的阳伞,28根S形的“伞筋”直通井顶,内圆外方的井口四个角还各雕刻着一只展翼的蝙蝠。

戏台中间的隔板上,悬挂着一幅“一曲升平”的巨大古匾,两侧楹联:“悲喜无常假事似真真却假,长幼有序今人演古古传今”;另外台柱上还贴着一幅“三五步能走遍天下胜景,六七人抵善战百万雄兵”的柱联,读来十分有趣。

由于中间的享堂不再,所以如今古戏台的对面,便是修缮后的两层寝堂了,面阔10.41米、进深6.25米,旁边有楼梯通往二楼,只是如今均已空置,楼下堂上神龛也不知何因并无摆放祖先牌位。



磻村下首“敦典堂古戏台”

出嘉会堂,我又向陈老师打听敦典堂古戏台,他说班里有个学生的爷爷就是管下首敦典堂古戏台的——这是一个8、9岁的小男孩,一看就知道是那种父母进城打工而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的“留守儿童”,他说爷爷一早上街去了不在家,但晶亮的眼珠一转,“我知道祠堂的钥匙放在哪里。”

于是跟着小家伙去磻村下首,高低不平的小巷左弯右绕犹如迷宫。他跑的很快,跟着去到他家时,我已是不辨东西了——呵呵,巷道很窄,宅门很大,里面天井、阁楼,雕花窗棂虽然残旧,但依旧透着昔日的大户人家,只是如今陈旧而显得杂乱。小家伙从墙上取下钥匙,然后带着我去到祠堂,原来与他家就一巷之隔。

比起上首的嘉会堂,下首的敦典堂虽然建筑面积少了许多,只有340平方米,但小巧精致,门楼也显得气派许多——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南朝北,三进三开间,由门楼和戏台、天井和廊庑,以及享堂和寝堂三部分组成。

门楼左右马头墙飞檐翘角,黑瓦屋檐下前立一排木栅栏,栅栏前置有一对圆形旗杆石礅,栅栏后廊间木柱冬瓜梁,残存着木雕花纹,大门两侧各立一“黟县青”雕琢的抱鼓石,基座上浮雕着倒爬狮和精美的麒麟、凤凰等图案花纹。祠堂大门敞开着,透过木栅栏可以看见里面的古戏台,但是由于和上首嘉会堂古戏台一样,是一座搭建在祠堂前厅通道上的活动戏台,如今不再拆卸,所以正门也就不再通行,要参观古戏台,走的也是旁边的侧门。

走进祠堂庭院,不像嘉会堂古戏台已修缮过,它却似乎没有维修过一样,中间是廊庑环绕的天井,长满了荫生的苔藓和荒草,左边是搭建在前厅后部的古戏台,右边是残旧的享堂和寝堂——有说天井两侧的廊庑原来也设有观戏楼,后因被雷击起火损毁,民国时曾修葺,但只重建了廊庑而没再修观戏楼,至今右侧中间那根靠壁的木柱上部,还残留有当年被雷火烧焦的痕迹。

由于荒废太久?所以古戏台显得很残旧,梁柱发黑,隔板上的古匾也不见有字,陈老师说原来也是“一曲升平”匾。唯一抢眼的是隔板两侧红底金字的对联:“福星年年照宝地,财神岁岁登金门”。不过和嘉会堂一样,最漂亮的也是顶部的穹形藻井,中以束腰分为二层,28根S形“井筋”贯穿到顶,四角也各雕精美蝙蝠纹饰——有说磻村两座古戏台的藻井是祁门古戏台中保存得最为完整,也最漂亮的。

尽管残旧,但是你依旧可以看到戏台梁柱上繁复、精美的木雕,额坊上刻有“五福捧寿”,柱头、斜撑、雀替等诸多构件上,也都彩绘木刻着象征吉祥如意的神仙人物、龙狮动物、以及夔纹等纹饰,尤其是廊庑檐下斜撑上的倒爬狮,以及梁柱之间的八仙人物雕像最为精美。可惜就是面部均被凿去,让人不由得就想诅咒那场荒诞的文革。

哦,有点要说的是,有专家认为古戏台在装饰上以漆饰涂抹建筑表面,柱身为黑色,隔扇、月梁等为朱色,体现的是赣文化的色彩,这也说明位于皖赣交界的磻村,已具有徽文化与赣文化交融的特点。

祠堂前的嗮场上,摊晒着一匾匾金黄色的柿饼,十分诱人,似是刚摘下不久。再往下走,就可去到文闪河——陈老师说,沿河而下还有沧溪村和严台村,虽已属江西浮梁县,但都是带有徽州色彩的古村落。

呵呵,让我好一阵心动,我接着要去的是婺源,何不就顺水而下,然后从景德镇再转婺源呢……



相关链接:有趣的“罚戏”

因嗜好看戏,又因戏台建在祠堂内兼有教化作用,所以在祁门古村落中,就有“罚戏”一说——凡宗族制定诸如封山、禁赌、禁笋、禁茶、护村、保祠、护坟等合约时,大都要通过演戏进行广而告之,晓谕族众。一旦有人违反,经宗族裁决后,处罚手段也常常包括责令其出资,请戏班演戏让全村族人一起观看,这就叫“罚戏”。

如桃源村《陈氏宗谱》就有这样一篇“禁赌合约”:

立禁止赌博合同,文约人飨保堂陈立信等,壹莺堂陈光显等,大经堂陈启修等,持敬堂陈德兴等,保报堂陈约等,今风俗颓败,雅化无闻,开场设赌局相习成风,废事失时,多不自惕,因劝论一源,涤除旧染,演戏严禁立碑勒石,凡一切赌博尽行禁戒,自是之后,各祠子弟理宜遵守,如有持强违禁者,邀集各祠老成斯文照文约内规例处罚,如再持强不遵,支给众费鸣官,理论以凭不清法,毋得推诿,今欲有凭立此合同支约五纸,各祠收一纸为照。

再将禁止赌博条规开列之后:

一演戏禁止赌博地界里至天井源,正冲岭上,外至横路庄屋止;

一演戏禁止后即请宪立碑勒石永垂告诫不朽;

一违禁者罚戏一台,钱一千文归众扶禁,仍于祠内老成斯文重责不货,及窝赌者照违禁之人加倍处断不徇情,如再持强不遵,五祠老成斯文支给众弗鸣官理论,以惩不法无说。

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二月初八日。

这份合约就是通过演戏来让全体族人知晓,而对触犯村规民约的族人通过罚戏进行惩戒。像这样的族规乡约在祁门极为常见,许多宗族还刻石立碑,以示警戒——罚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既达到了惩罚过失者的目的,同时又发挥了戏中教育的功能,起到警世全族、全村人的作用。



小贴士:屯溪(黄山)与景德镇之间每天有四班长途巴士往返,途经闪里铜锣湾,而铜锣湾后面就是坑口村,再进去2、3公里即到磻村——呵呵,忍不住想为这两个拥有三座古戏台的小山村宣传一下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02:43 , Processed in 0.5457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