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婺源--浙源乡的[吴楚分源]--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边界线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4

帖子

28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11:3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浙源乡的[吴楚分源]是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边界线,这里也许是个关口,因为它建立在一条古老的道路[徽饶古道]上。现在是安徽省和江西省的边界点。

    “吴楚分源”,是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分界的地方,是今天安徽和江西两省在休宁县,婺源县的交界处。

    “徽饶古道”就座落在这里,也是浙岭古驿道,这是一条古代徽州通往饶州的古道,千百年来,如今还完整无缺。古道中间屹立着一座石亭,长约12米,宽约4米,墙体均用巨大的麻石岩砌成,无落地木柱,南北两端山墙是封火墙,木屋架,屋架直接架在两边的墙上,屋面盖着小青瓦,石亭北端与其相连的是一间厨房,内有灶台,形状基本与石亭一样,只是东西两面开门,半截墙体,是古代专为供行人解渴在此烧茶水的所在。古人用巨石造路亭,既坚固又利于防火,石路亭两头的门楣上方各镶有一块亭名碑,上书“继志亭”,小字为“乾隆已酉(1789年)冬月吉旦”,落款是“漳溪王廷享立”,“嘉庆壬申年(1812年)重造”。

     站在浙岭头,回首环顾,群山起伏,又叠翠连绵,东侧岭头,有一古建筑,形状与“继志亭”一样,门楣上方也有石碑,上书“同春亭”,穿过路亭,是一座茶亭,茶亭左连是一座万善庵,庵内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岁次    季秋月吉日万善庵住持僧”所立的碑文:“募化重修浙岭头万善庵佛殿茶亭石板暨庵前石塔”,推知万善庵前原有一座石塔,这些石块可能就是原石塔拆毁的遗物。庵内东面的整个墙面依次镶嵌着十块青石碑刻,石碑上分别记载着历代历次修建庵,茶亭,路亭,古道及庵前石塔的过程,规模,捐款人姓名和捐款的银两,庵门前右侧墙根上也躺着一块石碑,记载着重修万善庵意义,过程等。门口右侧有一只整块巨石凿成的石水池。

    在古道跨山嵴中线上的东侧,耸立着一大,一小的界碑,小碑是8号江西省界碑,上书“国务院,2000年立;大石碑是吴楚分界碑(这是一块按原样复制的界碑,原碑现存放在婺源博物馆),上刻“吴楚分原”四个刚劲大字。

    万善庵与茶亭在古代是横跨两州疆土,是两地人民共建的友谊庵亭,更是古徽州,饶州两地人民团结的象征。万善庵附近有“堆婆冢”。传说从前有一位老婆婆在浙岭头茶亭,用一线泉的泉水煮茶,免费招待过往的行人,年复一年,有数不清的过往客享受过老婆婆的茶水之恩。老婆婆积善如流,过世后,被安葬在庵亭旁,人们怀念老婆婆的恩德,每次过往浙岭头时,都要从山下带一块鹅卵石上浙岭,放在老婆婆的坟头,日积月累,老婆婆的坟墓被堆成了一座小山。至今“堆婆冢”的故事仍被人们传颂着,并收入了《婺源风光录》,江西电视台还编成了电视专题节目,“堆婆冢”的故事更是名扬海内外。

    浙岭头的另一胜迹是“一线泉”,路亭东面有一条小路,小路非常窄,只有一只脚宽,北侧是山壁,南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前行必须用手抓住一棵小树,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移,经过半小时,行500多米,只见前方3米见方的石壁下有一汪清泉。石壁向内凹进,壁底有一尺见方的小池,小池里不停向外溢出滴滴山泉,这就是“一线泉”。岩壁上方镶有一块长方形石刻,中书“一线泉”,为“道光元年(1821年),”“珠崖孙敏浦题”。东面岩壁上还镶有一块小石刻,上书“云根”二字,两块碑文合在一起是“云根一线泉”,这就是为什么“一线泉”又称“云根一线泉”的缘故。这点点滴滴的山泉可是浙岭头的生命之泉,古人曾用46根毛竹剖开连接起来,将涓涓泉水引到万善庵门前的石水池里积蓄起来,既供庵内僧人日常生活用水,又供南来北往的行人消暑解渴,同时也是万善庵佛殿的消防水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4 09:40 , Processed in 0.0766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