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我爱婺源,热了李坑,冷了秋口

[复制链接]

252

主题

251

帖子

75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1:03: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婺源的东部辗转到西部,必须要从江湾经汪口到县城,继续往西,就可以到中云、龙山。赋春等地。在靠近县城的王村,这儿也就是摄影人喜欢的一个拍摄点—月亮湾。然后一路朝北,那就可以去中部的清华、沱川和浙源。到了清华转向西行,就可去西北角的古坦。从江湾到县城这条新公路造了已有10多年了,是在河的南边走。公路比较靠近李坑。过去这条连接东西的老公路是在河的北边走,公路穿过秋口镇。过汪口西行不远就到古坑村,村口有一棵得数人合抱的大樟树,立了一堵墙,标上村名,还竖了一块石碑,介绍了村的历史,这在婺源的其他村似乎还没见到。说明村民很希望把游客招引过来。古坑称得上是一个古村,从石碑上介绍看来,该村在明朝时最为兴旺,人口逾千,古坑街是当时婺源闻名的“三条半街”中的一条。明洪武年间,村民汪翔中进士,官至应天府尹,其孙汪文辉也中进士,官至吏部至事,然而这些古人没有留下一丁点儿文物古迹,村里也不见高墙深院。不过艳丽的秋色还是蛮吸引人的。








































秋口是我最早知道的几个美丽村子之一,如晓起、汪口、秋口……秋口的美在一早一晚,所以要拍好照片,一定要住在秋口。秋口没有像样一点的旅馆,只有供小商小贩住的小客栈,我在秋口就是和一位修鞋老头和一位摆理发摊的老头睡在一间房内的。有的时候,朋友们一起来,就住在镇上一处被私人承包的招待所里,这招待所的干净程度不比小客栈好多少,因为住客也都是过往的小商小贩。每天傍晚镇边的乐安河里总有渔夫撑着竹筏布网捕鱼,黄昏时落日西沉,水面粼粼金波。早晨水面上轻雾飘忽,竹筏在水面上似腾云驾雾一般,原来渔夫是专心致志地捕鱼的,后来,有些摄影人出了大价钱,叫渔夫划到东,划到西,这样干,那样干,渔夫也不再捕鱼了,干脆一门心思,按付钱主的要求,表演各种花样。表演的收入要比他一天抓到的鱼卖后所得多得多了。




        秋口的黄昏












































        秋口的早晨












秋口的河对面有两个村子,一个是渔潭,一个是鹤溪,光听这两个村名就够诱惑人的吧。我看到洪君拍的渔潭的照片,那是天色微明之时,在渔潭村外河边的滩涂上,一排栖息的白鹭,是啊,水里有鱼,当然白鹭翩然而至,他听村民说,常常在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有一群白鹭在河边停驻,到天大亮后,田野里人员走动的多了,白鹭也就飞走了。那天我住在秋口,在理发师和修鞋匠这两位管头管脚的老头还在睡梦中时,我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走出小镇,没有路灯,周边黑乎乎地,好在白天来回走动,路径也熟了,到了渔潭天还没大亮,等待吧,白鹭可不是泥塑石雕天长地久地站在水边的,它是自由的鸟,你不指望它时,却不期而遇。你一心一意守在那儿,就是杳无踪影。等了有一个多小时,看来没甚希望了。就继续向前走,鹤溪的村前有一个很大的林子,树很高大,林子很密,不像是人工栽培林,看来是原生林,那年是99年,从江湾到县城的新公路还没造好,林子被砍去一部分,路面已经成形,只是还没铺上沥青,也没通车。鹤溪村头有小凉亭、小木桥,还有高大的树。景色也挺好的。村前村后拍了好一会,人感到发冷,眼睛一阵发黑,我才想到从早晨起来,到这会儿还没吃一点东西呢,就问一位农妇,家中可有冷饭。能给我吃点吗?她马上盛了一碗冷饭,我就着他们昨晚吃剩下来的菜,把一碗饭吃了下去,这才没低血糖休克,为了付饭钱,和大嫂推来推去,最终付了钱,告了谢辞别了。




        鹤溪的村口




         鹤溪的村口



















         鹤溪农家




李坑也是我最早知道的村庄,而且我95年第一次到婺源来时,就去拜访它了,那次我和70多岁的老李在段莘水库边,翻过苦珠山到庆源,大概老李太累了,当天夜里就一直咳嗽,第二天发寒热了,他感冒了。我们早晨乘上村里开往县城的班车,到了县城陪他去看了病。午饭后安顿他在旅馆里吃了药睡下后,我一人到离县城较近的李坑去了。

那时,从县城到李坑是没有直接的班车的,得先坐车到秋口镇,然后向东走出镇外,大概要走一刻钟的路,到了秋口林场,在这里摆渡过乐安河,上了岸后还要走一刻钟的路才到李坑。那时,婺源还没有形成旅游气氛,也就是临近省市的一些摄影人来,在用胶卷拍摄的时候,摄影人也比现在少得多。尽管李坑已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名声在外,因为交通不便,去的人是很少的。我那天去时,正是朗朗晴日,也没遇到一个摄影的人。所以是比较冷落的。那时,从东到西的县内主要公路是穿过秋口镇的,在秋口边的乐安河上常常可以看到渔舟竹筏游弋在水面上,这倒是总要吸引摄影人下车拍摄一番,这样传来传去秋口就成了大家喜欢的一个拍摄点。后来新公路造好了,车子再也不从秋口过了,旅游者当然不会到秋口来,因为和秋口景色有些类似的月亮湾的兴起,来秋口的摄影人也少了。这就使秋口冷落了下来。李坑因为靠近县城,而且又贴近新公路,加上它“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名,现在成了每一个来婺源的游客必到之处。我第一次去李坑时,她就像一个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的村姑,现在是家家红灯笼,处处茶楼酒肆,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少妇。尤其在节假日期间,真是人满为患,那种天然去雕饰,优雅小天地的景象已一去不再了。




         李坑村口的几棵树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十余年前的李坑



































         现在的李坑










2003年以后我们雇的都是秋口小俞的车,小俞脾气很好,也很热情,他说,只要班车能开到的地方他都愿意带我们去,我们一直想去秋口南面的言坑,只是那条路不好走,以前给我们开车的司机舍不得他的车,说你们还是到县城坐言坑村里的班车去吧,后来我们和小俞一说,他就去了。到言坑是要穿过李坑的,那时,李坑已成为一个景点了,到了李坑景区门口,大家都不下车,我下车和收票的人说,我们不玩李坑,我们要去言坑,他让我们的车过去,并一直目视着我们的车开得很远。过李坑有一个村庄叫岭溪,这个村子房子层层叠叠造在小山坡上,蛮漂亮的,我们给了它一个名称—小布达拉宫。继而经过山茶到言坑,这一路车子一直在山里绕来绕去,确实不好走。终于到了言坑,这里是稀见来客,村里老房子保存得也较好,而且村民非常热情,都会请你到他家,端上一杯茶,和你聊聊天。当时也拍了好些片子,电脑一坏,片子就丢了,朋友小强慷慨把他拍的岭溪的照片借给我两张,以飨博友。那天小强在另一辆车上,他们在山里迷路了,言坑没去成,,没有言坑的照片也好,让大家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岭溪村






小俞的好脾气,正好能满足我们这帮人贪婪探索新景区的欲望。那天我们让小俞开车到长径、秋溪去,听听,这两个村名又是多么雅致,婺源有好多村名都很有诗意,这跟这儿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我那天腹泻不止,只得到镇上卫生院去挂点滴,朋友们都争着要留下来陪我,我知道输液完了也就好了。就叫他们统统都去,他们回来后说,村名好听,景色一般,或许他们为了不让我感到遗憾,故意这样说的吧。








每一次经过秋口,总想走一些新地方,小俞说,他丈人在祠坑,你们要不要去看看,他把车开到祠坑,再开到梓槎,尽管景色并不出众,毕竟我又多看了两个村,我真想能走遍婺源每一个自然村。




        梓槎村





        梓槎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15:06 , Processed in 0.8553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